电缆压接头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165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电缆压接头质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架空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是电缆压接头质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有不少因接续管压接质量引发的线路运行事故。目前,新建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对接续管压接质量检测仅限于压接后外观尺寸的检测,而对其压接后内部状态无法进行检测,从而无法排除此类隐患。

现有检测技术大多只能通过外观尺寸检测判断接续管压接质量;检测红外热成像图谱中导线的温度是否均匀分布来判断压接质量,但是对内部实际存在的微小缺陷无法识别。

采用射线检测方法,目前只是将射线检测装置简单的固定在压接头的位置,角度和位置的调整要靠人工调整,操作复杂;并且作业过程中人员需要远离射线作业区,反复攀爬高架线工作量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压接头质量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电缆压接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电缆1、压接头2、固定卡环3、外框4、内框5、齿轮6、成像板7、射线机8、内框横轨道9、连接臂10、轨道电机11、复合缆12、轴向线轮13、周向线轮14、检测端控制单元15、齿轮电机16、广角摄像头17和操控端主机18,所述固定卡环3连同外框4对接固定在压接头2两侧的电缆1上,所述内框5安装到所述外框4的内部,所述内框5的外侧与所述外框4的内侧构成滑动轨道,所述齿轮6与所述内框5内侧的齿轮组合,所述成像板7和射线机8安装在内框横轨道9上,所述成像板7和射线机8之间安装所述连接臂10,所述轨道电机11安装在成像板7和内框横轨道9之间,所述复合缆12先与轴向线轮13相连,再连接到所述周向线轮14,所述复合缆12最终接入所述检测端控制单元15中,所述检测端控制单元15还与所述齿轮电机16和广角摄像头17相连,所述检测端控制单元15通过复合缆12接入到所述操控端主机18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环3、外框4和内框5都采用半圆对接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接续管压接质量检测装置实现了接续管压接后的内部状态检测功能,适用于现场和在线检测,操作简便和安全,检测效率高。为新建输电线路工程的质量检查、验收及运行线路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和质量保证,避免了因施工压接质量引发的输电线路事故。

(2)本实用新型通过操控端主机控制射线源与成像板的平移和转动,在地面就可以获得高空的射线成像信号和同步摄像头视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A的剖视图。

图中:1-电缆,2-压接头,3-固定卡环,4-外框,5-内框,6-齿轮,7-成像板,8-射线机,9-内框横轨道,10-连接臂,11-轨道电机,12-复合缆,13-轴向线轮,14-周向线轮,15-检测端控制单元,16-齿轮电机,17-广角摄像头,18-操控端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电缆压接头质量检测装置,包括电缆1、压接头2、固定卡环3、外框4、内框5、齿轮6、成像板7、射线机8、内框横轨道9、连接臂10、轨道电机11、复合缆12、轴向线轮13、周向线轮14、检测端控制单元15、齿轮电机16、广角摄像头17和操控端主机18,固定开环3连同外框4对接固定在压接头2两侧的电缆1上,内框5安装到外框4的内部,内框5的外侧与外框4的内侧构成滑动轨道,齿轮6与所述内框5内侧的齿轮组合,成像板7和射线机8安装在内框横轨道9上,成像板7和射线机8之间安装连接臂10,轨道电机11安装在成像板7和内框横轨道9之间,复合缆12先与轴向线轮13相连,再连接到周向线轮14,复合缆12最终接入检测端控制单元15中,检测端控制单元15还与齿轮电机16和广角摄像头17相连,检测端控制单元15通过复合缆12接入到操控端主机18上。

固定卡环3、外框4和内框5都采用半圆对接式,便于将线缆卡套在内部;连接臂10既具备连接成像板7和射线机8的连接支撑功能,还能为射线源提供传输;轴向线轮13和周向线轮14都是可以在拉力作用下放线,不受拉力时自动收线的线轮;

装置的操作:

由地面的操控端主机18输出指令,通过复合缆12传输电力和信号到检测端控制单元15;开启广角摄像头17观察高空检测现场整体情况;指令控制齿轮电机16转动齿轮6调整内框5的周向方位,同时周向线轮14根据方位调整进行收放线,进而确定了成像板7和射线机8的周向检测方位;指令控制轨道电机11在轨道方向横向移动,同时轴向线轮13根据方位调整进行收放线,进而确定成像板7和射线机8横向检测出方位;指令控制开启射线检测,成像板7和射线机8工作,将检测信号通过复合缆12经由检测端控制单元15传输回操控端主机18;完成检测。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