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海底观测设备领域,特别涉及该领域中的一种海底正交观测设备。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3776428A公开了一种沉降式海底观测装置,包括平衡脚架、高清探头、离合插接口、可视窗口、机械手、岸基集成线、抽水管、排水管、推进器、传感器、光源、数据处理中心、蓄电池、备用马达、备用探头、机舱、抽水泵和沉浮舱,所述机舱的截面为腰形钢结构,机舱底面左右两侧装有平衡脚架,机舱左右两翼装有推进器,推进器头部设有光源,推进器的上方设有机械手,机械手周围装有传感器,机械手和传感器均装在机舱左右两翼,机舱前后板上均设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下方设有离合插接口,机舱内设有备用马达、备用探头、数据处理中心和蓄电池,蓄电池和岸基集成线相连,蓄电池同时和数据处理中心相连,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岸基集成线与岸基站相连,机舱外面的顶部四个端点上设有高清探头,高清探头和备用探头成互补关系,机舱的上面为沉浮舱,沉浮舱成半球体结构,沉浮舱内设有抽水泵,抽水泵出口为排水管,抽水泵进口为抽水管,抽水管在沉浮舱顶部,排水管在沉浮舱底部。该观测装置并没有对观测方式进行改进,也没有描述具体的观测光路,不适于对深海生物,特别是深海浮游生物进行原位观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适于对深海浮游生物进行原位观测的海底正交观测设备。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海底正交观测设备,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的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上下面板之间通过固定杆相互连接,在上下面板之间沿周向每隔90°设置一个侧面带观测孔的圆筒,所述圆筒的数量共有四个,四个圆筒的观测孔两两相对设置,在四个观测孔之间形成观测区域,在圆筒内临近观测孔设置转折棱镜,此外还在相邻的两个圆筒底部设置镜头朝向转折棱镜的相机,在另外相邻的两个圆筒底部则设置对准转折棱镜的相干光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下面板上各带有一个对准观测区域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总数为四个,在两相邻的圆筒之间均设置有一个。
进一步的,所述的观测孔设置在圆筒的侧面上部。
进一步的,所述各圆筒上观测孔的高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的观测孔凸出圆筒外,并且相邻的两观测孔之间相互接触,从而在四个观测孔之间围成一个沿周向封闭的观测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机为高速相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干光光源为红色激光光源。
进一步的,该相机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相干光光源亦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机通过网线与外部控制终端连接,所述的相干光光源亦与上述的控制终端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公开的海底正交观测设备,在四个观测孔之间围成一个沿周向封闭的观测区域,相干光光源发出的激光可以经其所在圆筒内的转折棱镜射入观测区域、再经其对面圆筒内的转折棱镜射入相机镜头,相机感光后即可对观测区域内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形体较小的生物进行观测;由于相机和相干光光源两两相邻设置,并且其所在的圆筒是沿周向间隔90°设置,即两相机镜头的观测角度相互垂直,从而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实时正交观测,这样可以更真实的反映浮游生物原本的形态,比单个方向的观测更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海底正交观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公开的海底正交观测设备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海底正交观测设备,所述的设备包括相对设置的上面板和下面板1,上下面板之间通过固定杆2相互连接,在上下面板之间沿周向每隔90°设置一个侧面带观测孔的圆筒3,所述圆筒的数量共有四个,四个圆筒的观测孔4两两相对设置,在四个观测孔之间形成观测区域,在圆筒内临近观测孔设置转折棱镜5,此外还在相邻的两个圆筒底部设置镜头朝向转折棱镜的相机6,在另外相邻的两个圆筒底部则设置对准转折棱镜的相干光光源7。
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面板上各带有一个对准观测区域的通孔8。所述固定杆的总数为四个,在两相邻的圆筒之间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的观测孔设置在圆筒的侧面上部。所述各圆筒上观测孔的高度一致。所述的观测孔凸出圆筒外,并且相邻的两观测孔之间相互接触,从而在四个观测孔之间围成一个沿周向封闭的观测区域。所述的相机为高速相机。所述的相干光光源为红色激光光源。该相机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相干光光源亦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所述的相机通过网线与外部控制终端连接,所述的相干光光源亦与上述的控制终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海底正交观测设备的工作过程为:四个圆筒A,B,C,D沿周向间隔90°设置,其中A,C的观测孔相对设置,B,D的观测孔相对设置,由于观测孔凸出圆筒外且高度一致,并且相邻的两观测孔之间相互接触,从而在四个观测孔之间围成一个沿周向封闭的观测区域,其宽度在100mm—200mm之间。在A,B的底部设置相机,C,D的底部设置相干光光源,C的相干光光源发出的激光可以经其内的转折棱镜射入观测区域、再由A内的转折棱镜射入其内的相机镜头,A内的相机感光后即可对观测区域内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形体较小的生物进行观测,同理D的相干光光源发出的激光可以经其内的转折棱镜射入观测区域、再由B内的转折棱镜射入其内的相机镜头,B内的相机感光后即可对观测区域内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形体较小的生物进行观测,由于A,B圆筒沿周向间隔90°设置,即两相机镜头的观测角度相互垂直,从而实现对观测区域的实时正交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