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215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局部放电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insulatedswitchgear,gis)由于占地面积少、受外界环境影响小、运行安全可靠和维护简单等优点,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在gis的制造和装配过程中,往往由于工艺等问题会使gis内部留下一些小的缺陷,如金属微粒、绝缘气隙等,这些微小的缺陷在gis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展为危险的放电通道,并最终引起绝缘击穿事故。因此,为预防gis设备的绝缘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运行中的gis进行局部放电检测就显得日益重要。

现阶段,gis设备局放检测主要是指特高频局放检测和超声波局放检测。现场测试阶段由测试仪器保存图谱数据,试验人员需手工记录图谱编号和对应测试点位;数据分析阶段首先需利用电脑上安装的系统分析软件导出测试图谱,再进行图谱分析和报告编制工作。这种检测模式的弊端在于:(1)每次测试和保存后都必须同时手工记录图谱编号的测点位置,导致现场检测耗时长、效率低;(2)图谱导出操作较为繁琐,分析报告中需再次将图谱的编号与具体位置分别对应,导致报告编制工作繁琐、效率低;(3)不同的检测人员现场选取的测点位置各不相同,导致测试结果无法进行纵向对比;(4)不便于对试验数据进行归档、统计和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目的是提供基于物联网标识技术,对gis局部放电进行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的平台,实现gis局放检测的测点“规范化”、记录“无纸化”、报告“自动化”、归档“标准化”、分析“智能化”,有效地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和报告编制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其特征是:包括物联网标识、手持式局放检测仪、数据分析系统、移动智能检测app和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其中:物联网标识包括rfid标签和二维码标签,其中rfid标签安装于gis汇控柜上,二维码标签安装于gis设备壳体上;手持式局放检测仪用于识别rfid标签,还可以通过usb线连接pc机上的数据分析系统;移动智能检测app用于识别二维码标签,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访问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

所述rfid标签是通过手持式局放检测仪来识别的,手持式局放检测仪读取rfid标签所安装的gis设备对应的台账信息和所有测点信息;二维码标签用于标示局放检测的具体测试点位,利用移动智能检测app扫描该标签,即可读取该局放检测点位对应的具体位置信息。

所述二维码标签,包括特高频局放测点标签和超声波局放测点标签,其中特高频局放测点标签,设置于盆式绝缘子的非金属屏蔽位置,用以指示特高频局放的检测点位;超声波局放测点标签,设置于gis设备外壳上,其下部的圆形镂空区域用以指示超声波局放检测点位。

所述rfid标签和二维码标签,标签结构均是由表层至里层分别为pvc薄膜层、带夹层的印刷层和3m胶粘层。

所述手持式局放检测仪,通过特高频信号调理单元实现特高频局放无线检测功能,通过表贴式超声传感器实现超声波局放检测功能,通过内置射频识别传感器实现rfid标签识别功能,通过工频无线同步单元实现现场工频电源相位同步功能。

所述数据分析系统,当手持式局放检测仪通过usb线连接pc机后,数据分析系统将自动读取手持式局放检测仪中储存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报告模板按设备编号分类自动生成局放检测报告,同时将检测数据按测点分类归档入库,并上传至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

所述移动智能检测app,扫描二维码标签识别测点信息后,即可通过连接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实时查看该测点的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

所述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将数据分析系统上传的所有检测数据同步存储在大数据中分类进行学习,作为gis设备状态云诊断算法的训练参数,利用云诊断算法对当前测点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进行评价,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利用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测试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rfid标签贴于gis汇控柜上,保存该gis设备对应的台账信息和所有测点信息;

(b)二维码标签贴于测点位置附近,保存该局放检测点位对应的具体位置信息;

(c)利用手持式局放检测仪内置的射频识别传感器识别rfid标签,对各测点开展局放检测,测试图谱将自动与测试点位相关联;

(d)将手持式局放检测仪通过usb线连接至pc机,数据分析系统将自动读取手持式局放检测仪中储存的检测数据,按测点分类进行归档、统计和分析;

(e)数据分析系统根据系统中预先编制的检测报告模板,即时自动生成局放检测报告;

(f)数据分析系统将检测数据上传至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将检测数据同步存储在大数据中;

(g)利用移动智能检测app扫描二维码标签识别测点信息;

(h)利用移动智能检测app连接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实时查看该测点的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

(i)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本发明是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基于物联网标识技术,对gis局部放电进行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实现gis局放检测的测点“规范化”、记录“无纸化”、报告“自动化”、归档“标准化”、分析“智能化”,有效地提高现场检测效率和报告编制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四方面的创新点:

一、本发明中采用rfid标签固化设备的台账信息和测点信息,检测前读取rfid标签即可获取对应设备的台账信息和预设测点位置,能够将测试图谱与测点自动关联,无需手工记录,避免漏测,大大提高了现场检测效率。

二、本发明中采用二维码标签固化设备测点信息,同时限定测点位置,实现局放检测位置的规范统一,便于测试结果的纵向对比。

三、本发明中的数据分析系统能够自动读取手持式局放检测仪中储存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报告模板自动生成局放检测报告,大大提高了检测报告的编写效率,同时便于对试验数据进行归档、统计和分析。

四、本发明中的移动智能检测app和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能够在扫描二维码标签识别测点信息后,实时查看该测点的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结构图;

图3是手持式局放检测仪识别rfid标签后的显示界面;

图4是特高频测点标签外形图;

图5是超声波测点标签外形图。

图中:物联网标识1,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数据分析系统3,移动智能检测app4,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rfid标签11,二维码标签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标识的gis局部放电带电检测与数据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物联网标识1、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数据分析系统3、移动智能检测app4和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其中:物联网标识1包括rfid标签11和二维码标签12,其中rfid标签11安装于gis汇控柜上,二维码标签12安装于gis设备壳体上;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用于识别rfid标签11,还可以通过usb线连接pc机上的数据分析系统3;移动智能检测app4用于识别二维码标签12,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访问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

所述的物联网标识1,包括rfid标签11和二维码标签12,其中rfid标签11安装于gis汇控柜位置,利用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识别该标签,即可读取该gis设备对应的台账信息和所有测点信息;二维码标签12安装于gis设备壳体上,用于标示局放检测的具体测试点位,利用移动智能检测app4扫描该标签,即可读取该局放检测点位对应的具体位置信息。

所述的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通过特高频信号调理单元实现特高频局放无线检测功能,通过表贴式超声传感器实现超声波局放检测功能,通过内置射频识别传感器实现rfid标签识别功能,通过工频无线同步单元实现现场工频电源相位同步功能;

所述的数据分析系统3,当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通过usb线连接pc机后,数据分析系统3将自动读取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中储存的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报告模板按设备编号分类自动生成局放检测报告,同时将检测数据按测点分类归档入库,并上传至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所述pc机是指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所述的移动智能检测app4,扫描二维码标签12识别测点信息后,即可通过连接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实时查看该测点的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等。

所述的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将数据分析系统3上传的所有检测数据同步存储在大数据中分类进行学习,作为gis设备状态云诊断算法的训练参数,利用云诊断算法对当前测点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进行评价,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的整体流程结构图。下面参照图2对本发明的测试流程进行说明:

首先,建立标签:

(a)rfid标签11贴于gis汇控柜上,保存该gis设备对应的台账信息和所有测点信息;

(b)二维码标签12贴于测点位置附近,保存该局放检测点位对应的具体位置信息。

设备巡检:

(c)利用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内置的射频识别传感器识别rfid标签11,识别后的显示界面如图3所示,即可对各测点开展局放检测,测试图谱将自动与测试点位相关联;

(d)将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通过usb线连接至pc机,数据分析系统3将自动读取手持式局放检测仪2中储存的检测数据,按测点分类进行归档、统计和分析;

(e)数据分析系统3根据系统中预先编制的检测报告模板,即时自动生成局放检测报告;

(f)数据分析系统3将检测数据上传至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将检测数据同步存储在大数据中;

其次,设备状态分析:

(g)利用移动智能检测app4扫描二维码标签12识别测点信息;

(h)利用移动智能检测app4连接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实时查看该测点的历史放电趋势、当前设备状态云诊断结果、当前设备所有历史检测任务以及相临设备状态等;

(i)gis设备局放检测管理云平台5对设备状态进行评价,为现场决策提供依据。

所述的二维码标签12,包括特高频局放测点标签和超声波局放测点标签,其中特高频局放测点标签,参照图4,贴于盆式绝缘子的非金属屏蔽位置用以指示特高频局放的检测点位;超声波局放测点标签,参照图5,贴于gis设备外壳上,其下部的圆形镂空区域用以指示超声波局放检测点位。

所述的rfid标签11和二维码标签12,标签结构由表层至里层分别为pvc薄膜层、带夹层的印刷层和3m胶粘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