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1378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油气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具体油气勘探的过程中,为了寻找油气储层,往往需要先确定出储层流体因子,进而可以利用储层流体因子识别出目标区域中含油气的储层,从而可以对目标区域中的油气储层进行具体的油气勘探。

目前,为了确定具体区域的储层流体因子,往往是根据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利用地震数据中的波阻抗数据模拟含水饱和度曲线,作为上述储层流体因子。但是,具体实施时,大多认为上述储层流体因子与波阻抗数据或波阻抗数据的平方成简单的线性关系,进而通过确定一个待定参数,确定储层流体因子。导致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所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准确度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测井数据;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其中,所述双参数包括:第一参数系数和第二参数系数;

对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其中,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系数、所述第二参数系数、所述地震数据,确定储层流体因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包括:

根据所述测井数据,获得纵波阻抗曲线、横波阻抗曲线;

根据所述纵波阻抗数据、所述横波阻抗数据,构建广义流体因子;

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一参数系数,在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二参数系数;

基于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和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得到多个广义流体因子;

根据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多个广义流体因子,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纵波阻抗曲线、横波阻抗曲线,构建广义流体因子,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构建所述广义流体因子:

上式中,fi为广义流体因子,ip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为第一参数系数,c为第二参数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5;所述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包括:

根据所述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的数值最大值;

将所述相关性系数的数值最大值对应的第一参数系数的数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将所述相关性系数的数值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二参数系数的数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系数、所述第二参数系数、所述地震数据,确定储层流体因子,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储层流体因子:

上式中,fi'为储层流体因子,ip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的确定值,c′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的确定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储层流体因子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地震流体检测,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

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包括:

将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高于预设阈值的区域确定为油气储层,其中,所述预设阈值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

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为油气储层的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测井数据;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其中,所述双参数包括:第一参数系数和第二参数系数;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对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其中,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系数、所述第二参数系数、所述地震数据,确定储层流体因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建立模块包括:

构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构建广义流体因子;

扫描单元,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一参数系数,在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二参数系数,并基于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和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得到多个广义流体因子;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施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地震流体检测,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并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考虑了地震数据中横波阻抗数据、纵波阻抗数据与测井数据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包含有两个待定参数,而非一个待定参数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再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第二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进而确定出表征效果更为精确的储层流体因子。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不准确,用于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达到准确地确定出油气储层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装置的组成结构图;

图3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相关性系数分布图;

图5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储层流体因子曲线与测井解释结论对比图;

图6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储层流体因子预测的储层流体分布剖面图;

图7是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储层流体因子预测的储层流体平面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考虑到现有技术,具体实施往往简单地认为储层流体因子与波阻抗数据或者波阻抗数据的平方呈线性关系,进而通过只确定一个待定系数来确定储层流体因子,导致现有方法具体实施时往往存在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针对产生上述技术问题的根本原因,本申请考虑可以充分分析横波阻抗数据、纵波阻抗数据同测井数据中含水饱和度曲线的具体联系,进而可以通过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两个待定参数来确定出较为准确的储层流体因子。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准确确定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的技术效果。

基于上述思考思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请参阅图1所示的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的处理流程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1: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测井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得测井数据,进而可以根据测井数据获得含水饱和度曲线。通过含水饱和度曲线可以分析该曲线所表征区域的储层情况。例如,可以通过含水饱和度曲线确定该区域中是否为含水量较少的地层。如果是则可以认为该区域可能是含有油气的油气储层。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含水饱和度曲线识别区域的油气储层是基于测井数据进行的,而测井数据本身只能反映该测井范围内的地层情况。因此,利用测井数据中的含水饱和度曲线只能识别目标区域中有井区域的储层情况,对其他没有测井的区域无法进行识别。基于上述原因,考虑可以先根据测井数据以及该测井范围的地震数据,例如纵波阻抗数据、横波阻抗数据,确定出地震数据与含水饱和度曲线的对应关系,从而可以利用地震数据构建储层流体因子,来模拟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而可以利用储层流体因子对目标区域中各个区域,包括没有设置测井的区域,进行具体的储层识别,确定出目标区域中哪些区域是否存在含油气的油气储层。具体识别时,上述储层流体因子可以较为有效的指示储层流体分布规律,因此可以提高流体识别的准确度,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准确地识别目标区域中是否存在油气储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1-1:获取目标区域的共反射点道集(crp)。

s11-2:对所述共反射点道集进行叠前地震反演,获得所述地震数据,其中,所述地震数据包括:纵波阻抗数据、横波阻抗数据。

如此,可以获取符合要求的地震数据,即纵波阻抗数据、横波阻抗数据,以便后续可以利用地震数据构建储层流体因子来模拟测井数据中的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油气储层的识别。

s12:根据所述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根据所述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2-1:根据所述测井数据,构建广义流体因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测井数据,构建广义流体因子,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根据测井曲线中的密度曲线、速度曲线,确定波阻抗曲线;根据上述波阻抗曲线,获得横波阻抗曲线和纵波阻抗曲线;根据纵波阻抗曲线、横波阻抗曲线,构建广义流体因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可以将密度曲线、速度曲线相乘,得到所述波阻抗曲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纵波阻抗曲线和横波阻抗曲线与含水饱和度曲线之间的具体差异并不能简单地近似为:含水饱和度曲线与地震数据的一次平方或二次平方呈线性关系,因此,将泊松阻抗公式进行一般化推广,引入了两个待定参数,从而构建出上述广义流体因子。如此,所确定广义流体因子表征、识别效果相对更好。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测井数据,构建广义流体因子,具体可以包括:

按照以下公式,构建所述广义流体因子:

上式中,fi可以为广义流体因子,ip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可以为第一参数系数,c可以为第二参数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广义流体因子公式是基于具体的实施原理建立的指导性公式。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上述广义流体因子公式,结合具体情况和施工要求,建立关于目标区域的储层流体因子公式,以进行具体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进而进行具体的施工开发。其中,第一参数系数的数值是待定的,第二参数系数的数值也是待定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式中ip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曲线确定的纵波阻抗,上述is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曲线确定的横波阻抗。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区别于现有的流体因子的构建公式只引入了一个待定参数,本实施方式引入了两个待定参数,即在引入第二参数系数c的同时,还引入了第一参数系数a,如此,可以更好地反应出地震数据中横波阻抗、纵波阻抗与测井数据中含水饱和度曲线的对应关系。需要补充的是,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一参数系数的数值具体可以是1,也可以是2,还可以是其数值,包括小数。而对于现有方法,上述第一参数的数值通常只能固定为1或2,。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可以利用该广义流体因子准确地模拟表征出各种类型情况下的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而可以识别出各种类型情况下的储层特征。

s12-2: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一参数系数,在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二参数系数。

s12-3:基于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和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得到多个广义流体因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同时引入了两个待定参数: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具体扫描确定多个对应广义流体因子时,可以先控制一个参数取数值固定,多次扫描另一个参数,得到该组的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再控制之前不变的参数取其他数值并固定,多次扫描另一个参数,得到该组的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继续控制之前不变的参数分别取完预设范围内的数值,再将上述多组中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以及对应每个广义流体因子的第一参数系数的数值、第二参数系数的数值进行整理、统计。

具体的,例如,可以先控制第一参数系数从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取定第一个数值,对第二参数系数进行5次扫描,即在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5个数值,得到对应的5个广义流体因子,记录该组5个广义流体因子,以及每个广义流体因子所对应的第一参数系数数值和第二参数系数数值;再控制第一参数系数从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取定第二个数值,同样对第二参数系数进行5次扫描,得到对应的5个广义流体因子,记录该组5个广义流体因子,以及每个广义流体因子所对应的第一参数系数数值和第二参数系数数值;以此类推,直到控制第一参数系数从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取定第六个数值,认为对第一参数系数进行了6次扫描;将上述六组广义流体因子进行整理统一,同时记录每个广义流体因子所对应的第一参数系数数值和第二参数系数数值,即可以认为完成了分别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多次扫描第一参数系数,在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多次扫描第二参数系数,得到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列举的是分次控制第一参数系数取定值,多次扫描第二参数系数只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分次控制第二参数系数取定值,多次扫描第一参数系数,得到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使得扫描的范围可以包括各种情况,具体实施时,上述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具体可以设定为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5;上述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具体可以设定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扫描的速率,同时不影响所扫描的数据的代表性,具体实施时,上述多次扫描第一参数系数,具体可以是对第一参数系数进行10次扫描,相应的,可以得到10个对应的储层流体因子;上述多次扫描第二参数系数,具体可以是对第二参数系数进行20次扫描,相应的,可以得到20个对应的储层流体因子。

s12-4:根据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上述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多个第二参数系数,以及对应的多个储层流体因子,建立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关于储层流体因子的关系曲线,即建立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s13:对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其中,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可以认为是根据地震数据建立的,可以模拟表征测井数据中的含水饱和度曲线的指示曲线。为了使得所建立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能与含水饱和度曲线更加接近,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使得广义流体因子曲线与含水饱和度曲线相关性更高,进而可以具有更加准确的识别含油储层的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3-1:根据所述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中的数值最大值。

s13-2:将所述相关性系数中的数值最大值对应的第一参数系数的数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将所述相关性系数的数值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二参数系数的数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中的数值最大,可以说明该系数最大值所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与含水饱和度曲线的差异性最小,近似程度最大,从而可以利用该基于地震数据的广义流体因子较好地模拟表征含水饱和度曲线,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识别出油气储层。

s14: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系数、所述第二参数系数、所述地震数据,确定储层流体因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系数、所述第二参数系数、所述地震数据,确定储层流体因子,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储层流体因子:

上式中,fi'为储层流体因子,ip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的确定值,c′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的确定值。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储层流体因子公式是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具体数据确定的公式不同于上述广义流体因子公式。具体的,a′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的确定值,即表示第一参数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情况所确定的具体取值。c′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的确定值,即表示第二参数系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情况所确定的具体取值。相应的,ip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即可以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的地震数据中的纵波阻抗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即可以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的地震数据中的横波阻抗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fi'为储层流体因子,即可以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具体情况所确定的一种广义流体因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较于现有技术,考虑了地震数据中横波阻抗数据、纵波阻抗数据与测井数据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包含有两个待定参数,而非一个待定参数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再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第二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进而确定出表征效果更为精确的储层流体因子。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不准确,用于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达到准确地确定出油气储层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储层流体因子后,所述方法具体还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1:根据所述纵波阻抗数据、所述横波阻抗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地震流体检测,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

s2: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s2-1:将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高于预设阈值的区域确定为油气储层,其中,所述预设阈值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

s2-2:对所述目标区域中确定为油气储层的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在本实施方式中,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高于预设阈值的区域通常可以判断为孔隙较大、且含水较少的区域,这类区域具有较大可能存在油气储层;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低于或等于上述预设阈值的区域通常可以判断为孔隙度较小的区域,例如致密层;或者,孔隙度较大、但含水较多的区域,例如水层,这类区域具有较大可能不存在油气储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考虑了地震数据中横波阻抗数据、纵波阻抗数据与测井数据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包含有两个待定参数,而非一个待定参数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再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第二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进而确定出表征效果更为精确的储层流体因子。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不准确,用于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达到准确地确定出油气储层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分别对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进行多次扫描,提高了所确定的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的准确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装置,如下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相似,因此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请参阅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装置的一种组成结构图,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21、建立模块22、第一确定模块23、第二确定模块24,下面对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获取模块21,具体可以用于获取目标区域的地震数据、测井数据。

建立模块2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第一确定模块23,具体可以用于对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其中,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根据所述测井数据确定。

第二确定模块24,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数系数、所述第二参数系数、所述纵波阻抗数据、所述横波阻抗数据,确定储层流体因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根据所述地震数据、测井数据,通过双参数扫描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所述建立模块22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构建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地震数据,构建广义流体因子,所述地震数据包括:纵波阻抗数据、横波阻抗数据;

扫描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分别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一参数系数,在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内,选取多个数值作为第二参数系数,并基于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和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得到多个广义流体因子;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大于等于0.5小于等于5;所述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可以为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20;

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多个第一参数系数、多个第二参数系数、多个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建立广义流体因子曲线。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构建单元,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构建所述广义流体因子:

上式中,fi可以为广义流体因子,ip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可以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为可以第一参数系数,c可以为第二参数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23为了能够对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第一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相关性分析结果,确定所述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和所述含水饱和度曲线之间的相关性系数的数值最大值;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可以用于将所述相关性系数的数值最大值对应的第一参数系数的数值确定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将所述相关性系数的数值的最大值对应的第二参数系数的数值确定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确定模块24具体实施时,可以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所述储层流体因子:

上式中,fi'为储层流体因子,ip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为所述第一参数系数的确定值,c′为所述第二参数系数的确定值。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识别目标区域中的油气储层,以便对目标区域进行具体的油气勘探,所述装置具体还可以包括施工模块,具体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纵波阻抗数据、所述横波阻抗数据,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地震流体检测,获得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并根据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值,对所述目标区域进行油气勘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获取模块21,具体实施时,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共反射点道集;并对所述共反射点道集进行叠前地震反演,获得所述纵波阻抗数据、所述横波阻抗数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在本说明书中,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这样的形容词仅可以用于将一个元素或动作与另一元素或动作进行区分,而不必要求或暗示任何实际的这种关系或顺序。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参照元素或部件或步骤(等)不应解释为局限于仅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而可以是元素、部件、或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装置,考虑了地震数据中横波阻抗数据、纵波阻抗数据与测井数据间的具体关系,通过建立模块,利用双参数扫描,建立包含有两个待定参数,而非一个待定参数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再通过第一确定模块,利用相关性分析分别确定第一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第二参数系数的具体数值,进而确定出表征效果更为精确的储层流体因子。从而解决了现有方法中存在的所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不准确,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达到准确地确定油气储层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的技术效果;又通过在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分别对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进行多次扫描取值,提高了所确定的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的准确度,得到了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

在一个具体实施场景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对某区域中的储层流体因子进行具体的确定,进而识别该区域中的油气储层。具体实施过程,可以参阅图3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流程示意图,实施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步骤101:获取工区纵、横波阻抗地震数据体以及测井数据。(即获取目标区域的纵波阻抗数据、横波阻抗数据、测井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纵、横波阻抗数据体具体可以通过常规叠前反演得到,上述测井数据具体可以包括纵波测井曲线、横波测井曲线、密度曲线以及含水饱和度曲线。

步骤102:基于测井曲线数据利用双参数扫描方法以及相关性分析技术确定储层流体因子系数(即第一参数系数、第二参数系数)。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储层流体因子,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执行。

s102-1:将泊松阻抗进行一般化推广,利用测井曲线数据构建包含两项待定系数a和c的广义流体因子属性,其公式如下:

其中,fi为广义流体因子,ip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a为纵、横波阻抗的指数项(即第一参数系数),c为根据测井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系数项(即第二参数系数),其中,a、c分别为数值待定的参数。

s102-2:在一定数值区间内分别改变a和c的值对其进行双参数扫描得到不同流体因子系数对应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具体计算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设定参数a的取值范围(即第一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为0.5至5,采样点数为10;参数c的取值范围(即第二参数系数的取值范围)为1至20,采样点数为20。具体实施时,可以首先固定a值(例如取a值为0.5时)计算一组不同c值(即1至20)对应的流体因子曲线,共20条;然后分别改变a值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流体因子曲线200条(20*10),并且每一条流体因子曲线对应了不同a、c参数组合。

s102-3:将双参数扫描得到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分别同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分析,获得具有最大相关性系数时的流体因子系数a′和c′(即第一参数系数的确定值和第二参数系数的确定值),具体计算过程包括以下内容。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将计算得到的广义流体因子曲线分别与测井解释的含水饱和度曲线进行相关性计算,得到每条流体因子曲线与含水饱和度曲线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最大时表明了构建的流体因子属性能够最好的表征储层的流体饱和度情况,可以用来区别油水,因此,可以将对应的a和c的具体参数数值作为待定的流体因子系数的确定值:a′和c′。

具体可以参阅图4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相关性系数分布图,其中,虚线为相关系数等值线,相关系数如图上数值所示,暗色部分表示相关性系数大的区域,淡色部分表示相关性差的区域。可以看出相关性系数最大达到了0.9,并且出现在两个区域,对应的a′和c′参数分别为[0.5,9]以及[1.5,13]。参阅图5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储层流体因子曲线与测井解释结论对比图,从左往右依次为声波密度曲线、电阻率曲线、含水饱和度和孔隙度度曲线以及构建的流体因子曲线,通过对比发现流体因子曲线中异常大值区域与含水饱和度曲线中的低含水饱和度区域(第三列左侧虚线包络)基本吻合,且对应了高孔隙度区域(第三列右侧实线包络),表明该流体因子属性有效的刻画出了储层的流体分布情况。

步骤103:基于地震波阻抗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的流体因子系数构建新的储层流体因子(即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任取一组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的流体因子系数的确定值a′和c′,结合纵、横波阻抗地震数据体构建新的储层流体因子,其公式为:

其中,上式中,fi'为储层流体因子,ip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纵波阻抗,isd为根据地震数据确定的横波阻抗。具体的,可以取第一组流体因子系数的确定值a′和c′值,分别为0.5和9。

由于新的流体因子属性与含水饱和度曲线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利用该属性可以有效的预测储层流体分布规律,进而可以较准确地识别出油气储层。

步骤104:利用新的储层流体因子进行地震流体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储层流体因子属性体上圈定流体因子数值高于预设限值(预设阈值)的覆盖范围,对应于高孔隙度低含水饱和度的含油气储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验证核实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可将预测结果与测井解释成果以及钻井试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还可以确定工区内含油气储层的纵向分布(具体可以参阅图6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储层流体因子预测的储层流体分布剖面图)与横向展布。参阅图7所示的在一个场景示例中应用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装置的获得的储层流体因子预测的储层流体平面分布图,测井解释成果显示k-1井为油气高产井,且测井解释结论认为该地区在2080ms深度附近存在一套高孔隙度高渗砂岩储层。同时k-2井在深部也钻遇该套砂岩,但试油结果显示为水井,分析认为试油位置处于油水分界面以下。上述结论与图6所表示的预测结果相吻合。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构建的流体因子能够有效的指示储层流体分布规律,提高了流体识别的准确度,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与不确定性。

通过上述场景示例,验证了本申请提供的储层流体因子的确定方法和装置确实可以解决现有方法中存在的确定的储层流体因子识别油气储层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准确确定识别效果较好的储层流体因子的技术效果。

尽管本申请内容中提到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必须是行业标准或实施例所描述的情况等,某些行业标准或者使用自定义方式或实施例描述的实施基础上略加修改后的实施方案也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相同、等同或相近、或变形后可预料的实施效果。应用这些修改或变形后的数据获取、处理、输出、判断方式等的实施例,仍然可以属于本申请的可选实施方案范围之内。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手段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甚至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环境)。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产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或等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装置或模块等,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也可以将实现同一功能的模块由多个子模块的组合实现等。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部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本申请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类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申请,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终端,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本申请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实施方式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