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感应地震仪。
背景技术:
专业地震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地震及其主要前兆现象的观测、信息传送、记录和处理技术系统,以及由这些技术系统构建的各类台站和台网。这种地震监测系统的结构繁琐,制作成本极高,操作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红外线感应地震仪。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红外线感应地震仪,包括水平底板、水平支架杆、水平感应杆、红外传感器、控制器和声光报警器,所述水平支架杆和所述水平感应杆均与所述水平底板平行,所述水平支架杆与所述水平感应杆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所述水平感应杆位于所述水平支架杆与所述水平底板之间,所述水平支架杆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上方,所述水平感应杆与所述水平支架杆之间通过多根感应弹簧连接,所述水平感应杆与所述水平底板之间通过多根感应弹簧连接,所述水平感应杆置于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部,所述水平底板上设置有玻璃罩,所述控制器置于所述玻璃罩外部,所述声光报警器置于所述控制器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的报警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感应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水平支架杆、所述水平感应杆、所述感应弹簧、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部均封装在所述玻璃罩内。
水平支架杆、水平感应杆、水平底板、感应弹簧和红外传感器构成了地震监测前端装置,用于感应地质的变化,控制器用于接收红外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发出报警控制信号给声光报警器,最后通过声光报警器以声光形式提醒人们地质发生了变化。
优选地,所述水平底板设置有多个可调式脚架,便于修正水平底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可调式脚架为螺栓调节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架杆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水平底板上方。
优选地,所述感应弹簧有六根,六根所述感应弹簧的线径均小于3mm,所述水平支架杆与所述水平感应杆之间通过其中三根所述感应弹簧连接,所述水平感应杆与所述水平底板之间通过另外三根根所述感应弹簧连接,这种结构能够保证感应制作的高灵敏度,整个结构又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红外传感器有四个,四个所述红外传感器沿着所述水平感应杆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所述水平感应杆同时处于四个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部,四个所述红外传感器的感应信号输出端均与所述控制器的感应信号输入端连接,四个红外传感器能够从水平感应杆的多个点感应变化信号,提高了感应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竖直设置有布线管,四个所述红外传感器的信号线均布置在所述布线管,防止保护罩内线缆过于杂乱,影响到监测装置的正常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容易操作,感应精度较高,能够有效感应到地质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声光报警器发出人们可察觉的报警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红外线感应地震仪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红外线感应地震仪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声光报警器、2-控制器、3-玻璃罩、4-水平支架杆、5-感应弹簧、6-水平感应杆、7-红外传感器、8-布线管、9-水平底板、10-可调式脚架、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水平底板9、水平支架杆4、水平感应杆6、红外传感器7、控制器2和声光报警器1,水平支架杆4和水平感应杆6均与水平底板9平行,水平支架杆4与水平感应杆6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水平感应杆6位于水平支架杆4与水平底板9之间,水平支架杆4固定在水平底板9上方,水平感应杆6与水平支架杆4之间通过多根感应弹簧5连接,水平感应杆6与水平底板9之间通过多根感应弹簧5连接,水平感应杆6置于红外传感器7的感应部,水平底板9上设置有玻璃罩3,控制器2置于玻璃罩3外部,声光报警器1置于控制器2上并与控制器2的报警信号输出端连接,红外传感器7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2的感应信号输入端连接,水平支架杆4、水平感应杆6、感应弹簧5、红外传感器7的感应部均封装在玻璃罩3内。
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底板9设置有多个可调式脚架10。可调式脚架10为螺栓调节结构。
水平支架杆4通过支架11固定在水平底板9上方。
感应弹簧5有六根,六根感应弹簧5的线径均小于3mm,水平支架杆4与水平感应杆6之间通过其中三根感应弹簧5连接,水平感应杆6与水平底板9之间通过另外三根根感应弹簧5连接。红外传感器7有四个,四个红外传感器7沿着水平感应杆6布置在一条直线上,水平感应杆6同时处于四个红外传感器7的感应部,四个红外传感器7的感应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2的感应信号输入端连接。水平底板9上竖直设置有布线管8,四个红外传感器7的信号线均布置在布线管8。
本发明所述红外线感应地震仪,在使用时,将水平底板9安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可调式脚架10可以调节水平底板9的水平度,玻璃罩能够使得内部结构与外部隔绝,避免受到外界干扰,提高监测精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