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安全运行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是先用万用表的欧姆档确定每相绕组的两端;再将三相绕组任意两端串联起来;接着通入单相交流电36V,用电压表测量第三相绕组电压,电压为零则说明串联两相绕组是同名端。
但上述技术方案中,首先绕组线圈连接方式相对繁琐,其次需要外加交流电源,不够便携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接线方式繁琐、需要外加交流电源,不方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包括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和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
所述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为通过万用表判别三相绕组的同相绕组的过程;
所述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为通过直流电源和万用表判别定子绕组极性的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调节万用表,使之置于10Ω档;
步骤A2:测量电动机接线盒中任意两个端子的电阻;
步骤A3:判别两个端子是否为同相绕组;
步骤A4:重复步骤A2和A3,直至完全区分;
步骤A5:将相同绕组依次编号为U-X、V-Y、W-Z。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3中,若电阻很小,则为相同绕组。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调节万用表,使之置于0.05mA档;
步骤B2:确定电池和万用表的极性;
步骤B3:按照图3所示连接线路;
步骤B4:打开开关K,观察万用表指针偏转方向,断开开关K,观察万用表指针偏转方向;
步骤B5:判断两对绕组极性是否一致;
步骤B6:将万用表连接至另一对绕组,重复上述步骤B4和B5。
进一步地,步骤B3中,直流电源正极接入W端,负极接入Z端。
进一步地,步骤B3中,万用表正极接入U端,负极接入X端。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4中,K接通时毫伏表反转,K断开时毫伏表正转,说明U、W两相绕组极性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只需要将直流电源和万用表接入同相绕组的两端,即可判别两对绕组的极性是否一致,连接方式简单,节省了大量时间。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不需要外加交流电源,只需要携带电池即可,适用范围广,不受场地因素制约,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的定子绕组极性判别的接线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的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的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一种电动机定子绕组极性检查方法,包括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和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为通过万用表判别三相绕组的同相绕组的过程;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为通过直流电源和万用表判别定子绕组极性的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同相绕组的判别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调节万用表,使之置于10Ω档;
步骤A2:测量电动机接线盒中任意两个端子的电阻;
步骤A3:判别两个端子是否为同相绕组,若电阻很小,则为相同绕组。
步骤A4:重复步骤A2和A3,直至完全区分;
步骤A5:将相同绕组依次编号为U-X、V-Y、W-Z。
在本实施例中,定子绕组极性的判别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调节万用表,使之置于0.05mA档;
步骤B2:确定电池和万用表的极性;
步骤B3:按照图3所示连接线路,直流电源正极接入W端,负极接入Z 端;万用表正极接入U端,负极接入X端,在直流电源正极和W端中间还串联有开关K和保护电阻R。
步骤B4:打开开关K,观察万用表指针偏转方向,断开开关K,观察万用表指针偏转方向;
步骤B5:判断两对绕组极性是否一致;
步骤B6:将万用表连接至另一对绕组,重复上述步骤B4和B5。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