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滤波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674623发布日期:2018-06-12 21:19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滤波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领域,涉及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滤波方 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滤波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的10kV中压配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配电 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及时、准确的定位出故障点,不仅可以快 速修复故障线路,保证供电可靠性及减少停电损失,而且对保证整个 系统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配电网单 相接地故障测距方法主要可分为行波法、阻抗法及注入信号寻踪法。 其中,基于行波的故障测距技术因不受系统参数、串补电容、线路不 对称及互感器变换误差等因素的影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被 认为最有可能在配电网中实现工程应用。

基于行波法的故障测距技术实现方式虽然不同,但其测距的精度 主要取决于故障行波波头到达测量点时刻的准确标定。目前常采用时 频分析的方法标定行波到达时间,如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 小波变换本质上是窗口可调的Fourier变换,由于受窗函数的限制, 根据测不准原理,小波变换无法精确描述频率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另 外,小波变换还存在基函数和分解尺度选取困难的问题。 Hilbert-Huang变换(HHT)则根据测量信号本身的波形特征,进行时 域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不存在基函 数和分解尺度的选取问题;且采用HHT可以计算得到随时间变化的 瞬时频率,从而精确给出频率与时间的关系,理论上能够同时达到任 意高的时间和频率分辨率。但是,实际配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行 波检测会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而HHT进行EMD分解时主要关注 信号波形,而非信号幅值,所以噪声的波动,如白噪声在噪声均值附 近随时间快速变化,会严重影响EMD分解结果,产生行波到达时间 无法标定的问题。因此,对测量得到的行波信号进行滤波是提高应用 HHT估计波头到达时刻的有效手段之一。

配电网故障测距领域常用的滤波方法有自适应滤波、数学形态学 滤波和小波滤波。这几种滤波方法的侧重点是抑制噪声的幅值,但并 未有效消除噪声给信号带来的波动,如采用HHT算法,上述滤波方 法仍无法克服信号波动引起的计算误差。因此,研究适用于基于HHT 的故障测距技术的滤波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基于特征点识别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滤波方法,目的是消除白噪声 对实测的故障行波信号的影响,提高基于HHT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 障测距技术的实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滤波方法,提高基于 HHT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技术的实用性,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电压互感器测量故 障点上游M端(变电所)和故障点下游N端(分支末端负荷变压器 高压侧)的三相电压行波,记为uMa、uMb、uMc和uNa、uNb、uNc;

步骤2:相模变换,得到线模电压行波:采用凯伦贝尔公式实现 相模变换,公式如下:

其中uM0和uN0表示M端和N端的零模电压行波,在三相线路和 大地之间传播,uM1、uN1表示M端和N端的一模电压行波,uM2、uN2表示M端和N端的二模电压行波,一模和二模电压行波都称为线模 电压行波,二者计算方法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都表示在线 路相与相之间传播的行波;取uM1和uN1用于故障测距;

步骤3:对线模电压行波信号滤波:采用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 插值的滤波算法,特征点指线模电压行波波形中突变的起始点和极值 点;

滤波过程又细分为①、②两步:

①识别突变起始点和极值点:下面通过移动数据窗的方式给出识 别这些点的方法,设置一定宽度的数据窗,取数据窗内点数为21; 线模电压行波数据的前一段全是白噪声,因而取前5个数据窗内的 点,最大幅值定义为白噪声幅值;向后移动数据窗,当数据窗中的点 幅值依次增加,且最后一个点与第一个点的幅值差大于白噪声幅值 时,此时数据窗中第一个点即为突变的起始点;继续移动数据窗,当 数据窗中点的值为窗中所有点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该点即为要保 留的极值点;移动数据窗从线模电压行波第一个点直到最后一个点, 即可根据上述判断规则辨识出突变的起始点和所有极值点;

②通过线性插值重构波形,达到滤波的目的。识别出突变的起始 点和极值点后,通过线性插值得到这些点之间的数据,突变的起始点 之前的数据和最后一个极值点之后的数据置零,这样就能重构线模电 压行波波形,从而起到滤波的效果;

步骤4:用基于HHT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进行故障测距:

测距过程又细分为①、②两步:

①用HHT标定线模电压行波初始波头到达测量点的时间。 Hilbert-Huang变换(HHT)是近年来应用于非平稳信号分析的一种新 方法,它由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 Hilbert变换两部分组成;HHT的步骤是:首先对线模电压信号进行 EMD分解,得到一系列固有模态分量imf1,imf2……;然后对imf1分 量进行Hilbert采用变换,求出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瞬时频 率最大值对应的时间作为故障行波到达测量点的时间;

②计算故障点到两端测量点的距离:根据①标定故障后线模电压 行波到达M端和N端的时间记为t1和t2,因为线模行波以接近光速 的速度传播,故近似取线模行波波速v=300m/us,用l表示M端和N 端之间的距离;

故障点到M端的距离xM为:

故障点到N端的距离xN为: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滤波 方法,专门针基于HHT的故障测距问题,目的性强,滤波效果好。 有效消除了白噪声给故障行波带来的波动干扰,提高了用HHT标定 故障电压行波初始波头到达测量点时间的准确性,从而实现故障位置 的精确测距。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际的10kv配电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流程图。

图3是M端和N端测得的线模电压波形,其中:图3a为M端 测得的线模电压波形,图3b为N端测得的线模电压波形。

图4是M端和N端线模电压滤波后的波形,其中:图4a为M 端线模电压滤波后的波形,图4b为N端线模电压滤波后的波形。

图5是M端和N端线模电压HHT后瞬时频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其中:图5a为M端线模电压HHT后瞬时频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图 5b为N端线模电压HHT后瞬时频率与时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一个实际的10kv配电网结构示意图,当发 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故障测距方法。

其中M点表示配电网电源侧,N表示线路末端。M和N点装有 电压互感器及测量装置,用来采集故障后的电压行波信号。C、D、G、 H、J、N表示分支末端,通过变压器连接三相不平衡负载。所有线路 均为架空裸导线,采用频变参数模型,各段线路的长度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发明的一种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插值的故障行波 滤波方法,提高基于HHT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技术的实用性,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如图1所示,在EI之间,且距E点距离2km处f1发生 A相接地故障,故障发生时刻为0.09s。仿真步长设为0.1us,仿真时 间0.13s。通过电压互感器测量故障点上游M端(变电所)和故障点 下游N端(分支末端负荷变压器高压侧)的三相电压行波,记为uMa、 uMb、uMc和uNa、uNb、uNc。

步骤2:相模变换,得到线模电压行波。采用凯伦贝尔公式实现 相模变换,公式如下:

其中uM0和uN0表示M端和N端的零模电压行波,在三相线路和 大地之间传播,uM1、uN1表示M端和N端的一模电压行波,uM2、uN2表示M端和N端的二模电压行波,一模和二模电压行波都称为线模 电压行波,二者计算方法不同,但具有相同的物理意义,都表示在线 路相与相之间传播的行波。本发明取uM1和uN1用于故障测距,如图 3中图3a和图3b所示。

步骤3:对线模电压行波信号滤波。采用基于特征点辨识和线性 插值的滤波算法。特征点指线模电压行波波形中突变的起始点和极值 点。

滤波过程又细分为①、②两步:

①识别突变起始点和极值点。下面通过移动数据窗的方式给出识 别这些点的方法。设置一定宽度的数据窗,取数据窗内点数为21。 线模电压行波数据的前一段全是白噪声,因而取前5个数据窗内的 点,最大幅值定义为白噪声幅值。向后移动数据窗,当数据窗中的点 幅值依次增加,且最后一个点与第一个点的幅值差大于白噪声幅值 时,此时数据窗中第一个点即为突变的起始点。继续移动数据窗,当 数据窗中点的值为窗中所有点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该点即为要保 留的极值点。移动数据窗从线模电压行波第一个点直到最后一个点, 即可根据上述判断规则辨识出突变的起始点和所有极值点。

②通过线性插值重构波形,达到滤波的目的。识别出突变的起始 点和极值点后,通过线性插值得到这些点之间的数据,突变的起始点 之前的数据和最后一个极值点之后的数据置零,这样就能重构线模电 压行波波形,从而起到滤波的效果。滤波后线模电压行波波形如图4 中图4a和图4b所示。

步骤4:用基于HHT的双端行波测距方法进行故障测距。

测距过程又细分为①、②两步:

①用HHT标定线模电压行波初始波头到达测量点的时间。 Hilbert-Huang变换(HHT)是近年来应用于非平稳信号分析的一种新 方法,它由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和 Hilbert变换两部分组成。HHT的步骤是:首先对线模电压信号进行 EMD分解,得到一系列固有模态分量imf1,imf2……;然后对imf1 分量进行Hilbert-Huang变换,求出瞬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瞬 时频率最大值对应的时间作为故障行波到达测量点的时间,如图5中 图5a和图5b所示。

②计算故障点到两端测量点的距离。从图5中图5a和图5b可知, 故障初始波头到达M端和N端的时间为t1=90047.1us,t2=90113.0us。 M端到N端距离l=48km,行波波速v=300m/us。带入公式(3),可得 故障到M端的距离xM=14115m。故障点到M端的实际距离为14km, 绝对误差为115m,相对误差为0.82%。带入公式(4),可得故障到N 端的距离xN=33885m。故障点到N端的实际距离为34km,绝对误差 为115m,相对误差为0.34%。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