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体辐射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995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放射性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闪烁体辐射测量器,该闪烁体辐射测量器采用掺铕碘化锶(SrI2:Eu)闪烁体晶体。



背景技术: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存在人工放射性的场所不断增多,比如核医学诊断治疗、工业探伤放射源、辐照放射源、反应堆等场所都会排放少量的放射性核素进入水、大气、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这些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短则几秒钟,长则几万年甚至更久。因此,如何有效监测辐射成了今天人类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现有技术中,闪烁体探测器是一种利用电离辐射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电离效应进行核辐射探测与测量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检测区域的电离辐射粒子进入闪烁体时,闪烁体受辐射粒子激发产生荧光。利用光收集部件使荧光射到光电转换器上,从光电转化器上的光敏层打出光电子。这些光电子经过倍增后由输出级收集形成电脉冲,通过读取该电脉冲实现对电离辐射的探测。现有技术中的闪烁体探测器存在光输出较低、能量分辨率较差,在低水平辐射场检测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新型的闪烁体辐射测量器,能够提高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适用于在各种低水平辐射场所进行辐射检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闪烁体辐射测量装置,具有较高的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率,适用于在各种低水平辐射场所进行辐射检测。

其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闪烁体辐射测量器,包括: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样品检测室、光电转化器和信号输出系统;所述样品检测室包括入射面封装膜、出射面封装膜和侧封装管;所述入射面封装膜和出射面封装膜分别覆盖于侧封装管两端的管口上、将所述侧封装管两端的管口封闭;所述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安装于侧封装管的管体内;所述入射面封装膜为不透光膜层;所述出射面封装膜为高透光膜层;所述光电转化器的输入端连接出射面封装膜背向侧封装管的一面上;所述光电转化器的输出端通过电缆线连接信号输出系统。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以入射面封装膜、出射面封装膜和侧封装管共同构成一个密闭不透光的样品检测室。检测场所中的可见光线由不透光膜层阻隔于样品检测室外从而降低了余晖强度,而不可见的辐射粒子穿过不透光膜层进入样品检测室中,并激发位于样品检测室中的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产生荧光。掺铕碘化锶(SrI2:Eu)闪烁体晶体在对射线能量分辨率不大于5%(662KeV),一般可达到3%(662KeV)。该荧光经过高透光膜层到达光电转化器,在光电转化器中的光敏层上产生光电子并在光电转化器的输出端形成电脉冲,信号输出系统读取该电脉冲,因不同波长的荧光将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由此实现了对不同能量的射线强度的记录

优选的是,上述闪烁体辐射测量器中:所述侧封装管由屏蔽材质构成。

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受辐射粒子激发所产生的荧光无法穿透以屏蔽材料构成的侧封装管、在样品检测室的内壁中不断折射并最终全部从出射面封装膜,由此进一步优化了荧光的输出线性,提高了检测装置的灵敏度。

更优选的是,上述闪烁体辐射测量器中:所述侧封装管由铅板构成。

更优选的是,上述闪烁体辐射测量器中:所述入射面封装膜为不透光碳纤维膜。

更优选的是,上述闪烁体辐射测量器中:所述出射面封装膜为高透光树脂纤维膜。

优选的是,上述闪烁体辐射测量器中:所述侧封装管为方管。

更优选的是,上述闪烁体辐射测量器中:所述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为圆柱体晶体或长方体晶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量分辨率较好、余辉强度低、光输出线性好。适用于便携式伽马能谱仪、X/伽马辐射测量仪、辐射安检探测设备、阵列式辐射成像系统和放射医疗设备等设备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框图。

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1、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2、样品检测室;3、光电转化器;4、信号输出系统;21、入射面封装膜;22、出射面封装膜;23、侧封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

一种闪烁体辐射测量器,包括: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1、样品检测室2、光电转化器3和信号输出系统4。其中,所述样品检测室2包括入射面封装膜21、出射面封装膜22和侧封装方管23。所述侧封装方管23由铅板构成。所述入射面封装膜21为不透光碳纤维膜。所述出射面封装膜22为高透光树脂纤维膜。所述入射面封装膜21和出射面封装膜22分别覆盖于侧封装方管23两端的管口上、将所述侧封装方管23两端的管口封闭;所述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1为长方体晶体、安装于侧封装方管23的管体内;所述光电转化器3的输入端连接出射面封装膜22背向侧封装管23的一面上;所述光电转化器3的输出端通过电缆线连接信号输出系统4。

实践中,其工作过程如下:检测场所中的可见光线由入射面封装膜21阻隔于样品检测室2外,而不可见的辐射粒子则穿过入射面封装膜21进入样品检测室2中,该辐射粒子投射在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1上,激发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1产生荧光。掺铕碘化锶闪烁体晶体1在对射线能量分辨率不大于5%(662KeV),一般可达到3%(662KeV)。该荧光无法穿透以屏蔽材料构成的侧封装方管23的管壁、在侧封装方管23的内壁上不断折射并最终全部经出射面封装膜22到达光电转化器3,在光电转化器3中的光敏层上产生光电子并在光电转化器3的输出端形成电脉冲,信号输出系统4读取该电脉冲,因不同波长的荧光将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信号,由此实现了对不同能量的射线强度的记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