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抗渗试件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138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抗渗试件套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件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套。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在建筑中被广泛使用的人工建材,对于某些建筑来讲,要求建筑物使用的混凝土具有特殊的性能——抗渗性能,混凝土抗渗仪主要用于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和抗渗标号的测定,同时也可利用它做建筑材料透气性的测定和质量检查,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施工、设计、教研等领域。但是混凝土试件与试模之间,在检测施加水压过程中会出现边际渗漏现象。

公开号为CN2017959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套。一种带密封装置的混凝土抗渗试件套,它包括一个内部形状和尺寸同混凝土试件匹配的圆锥台套,该圆锥台套内壁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槽,槽内嵌有橡胶密封圈。但是在检测施加水压过程中水从混凝土试件套底部渗入顶部时,由于试件套本体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因此一部分水在压力的挤压力作用下从试件套本体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影响混凝土抗渗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套,具有减小水从试件套本体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套,包括用于放置混凝土试件的试件套本体,所述试件套本体外壁下端设有环形连接板,所述环形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试件套本体与抗渗试验仪的底盘抵触的一端开设有供底盘边缘嵌入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开设有环形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滑移连接有环形的密封板一,所述密封板一与放置槽的槽底之间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密封板一伸出放置槽槽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试件套本体用于放置混凝土试件,当混凝土试件放入试件套本体后,将试件套本体对应抗渗试验仪的底盘放置,此时底盘的边缘进入环形凹槽内,减小了水从试件套本体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在底盘进入环形凹槽内后与伸出放置槽槽口的密封板一抵触,并向放置槽槽底方向挤压密封板一,使得密封板一向放置槽槽底移动,将压缩弹簧挤压而具有弹力,此时通过螺纹孔将环形连接板固定在抗渗试验仪上,压缩弹簧的弹力使得密封板一与底盘的边缘一直处于抵触挤压的状态,减小水从密封板一与底盘抵触位置渗出,进一步减小水从试件套本体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一伸出放置槽槽口的一侧设有若干同心的环形固定板一,若干所述环形固定板一伸入底盘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时,环形固定板一伸入底盘边缘,加强了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时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了水从密封板与底盘抵触的位置的渗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试件套本体在环形凹槽靠近试件套本体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底盘的底部抵触的环形密封板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试件套本体嵌入底盘内时,密封板二与底盘底部抵触,对水渗入密封板一与底盘抵触的位置形成了一个阻碍,使得水只能通过密封板二与底盘底部抵触的位置才能进入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的位置,因此减小了进入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的位置的水的渗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时,压缩弹簧的弹力将密封板一挤压在底盘边缘上,在抵触的位置设置的环形的密封圈,进一步增大了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之间的密封性,减小水的渗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壁在密封板一背离密封板二的一侧设有与密封板一抵触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沿着密封板一的高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高压水进入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抵触的位置时,水会对密封板一产生向远离密封板二方向挤压的力,进而使得密封板一变形,与底盘之间产生间隙,此时设置在环形凹槽上的加强板使得密封板一产生变形趋势时,对密封板一提供支撑力,减小密封板一的变形,将加强板沿密封板一的长度方向设置进一步减小密封板一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的纵截面为倒梯形且横截面为圆形,所述密封板一的纵截面为与放置槽配合的倒梯形,所述密封板一下端设有直径大于放置槽槽口的密封板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放置槽的的纵截面为倒梯形且横截面为圆形,使得进入放置槽内的水逐渐减小,且在底盘边缘向放置槽内挤压密封板一时,密封板一逐渐将放置槽的槽口封闭,减小水的渗入,且密封板三的设置,减小水进入放置槽内而渗出试件套本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内壁上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使得密封板一在进入放置槽内时,增大了密封板一与放置槽槽壁之间的密封性,减小了水进入放置槽与密封板一之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板一在伸出放置槽的外壁上设有环形的节水槽,所述节水槽延伸至环形凹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放置槽内流出时,设置在密封板一上的环形的节水槽,将流出的水蓄积在节水槽内,将节水槽延伸至环形凹槽的内壁,增大了节水槽蓄水的体积,当水进入节水槽内时,减小了水流出试件套本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节水槽的槽底从密封板一向环形凹槽方向逐渐倾斜向下设置,所述节水槽在靠近环形凹槽的位置开设有通孔,所述节水槽上设有封闭通孔的密封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入节水槽内时,水沿着节水槽的槽底向环形凹槽的方向移动,当试验完毕后将密封塞从通孔内取下,此时节水槽内的水通过通孔流出节水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试件套本体外壁铰接有把手,所述把手外套设有转筒,所述转筒外设有供操作者手指嵌入的驱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把手铰接在试件套本体外,使得把手可以在试件套本体外转动,当需要通过把手将试件套本体移动至抗渗试验仪上时,把手绕铰接点转动,方便操作,当不需要用到时,把手由于自身的重力绕铰接点转动,使得把手转动至竖直位置并与试件套外壁贴合,减小把手占用的空间,在把手外设置的转筒减小了操作者通过把手移动试件套本体时与把手之间的摩擦,驱动槽的设置增大了操作者与把手接触时的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试件套本体内设置的环形凹槽便于底盘边缘嵌入,减小水从试件套本体与抗渗试验仪之间渗出,在环形凹槽内开设的环形放置槽滑移连接有密封板一,密封板一在放置槽内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与底盘边缘始终处于压紧状态,减小水从密封板一与底盘边缘之间渗出,进一步减小了水从试件套本体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螺纹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试件套本体与抗渗试验仪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试件套本体与底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试件套本体与底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E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试件套本体;11、环形连接板;111、螺纹孔;12、环形凹槽;121、放置槽;1211、橡胶垫;122、密封板一;1221、密封板三;1222、节水槽;1223、通孔;1224、密封塞;123、压缩弹簧;124、环形固定板一;125、密封板二;126、密封圈;127、加强板;13、把手;131、转筒;132、驱动槽;2、抗渗试验仪;21、底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套,参照图1,包括用于放置混凝土试件的试件套本体1,在做混凝土渗透试验时,将混凝土试件放入试件套本体1内,如图5,在试件套本体1外壁铰接有把手13,使得把手13可以在试件套本体1转动,操作者通过把手13将装有混凝土试件的试件套本体1放入抗渗试验仪2的底盘21上,在把手13外套设有转筒131,减小了操作者通过把手13移动试件套本体1时操作者与把手13之间的摩擦,转筒131外设有供操作者手指嵌入的驱动槽132,增加了操作者与把手13接触时的舒适度。

参照图6、图7和图8,在将试件套本体1通过把手13移动至抗渗试验仪2的底盘21上时,试件套本体1与抗渗试验仪2的底盘21抵触的一端开设有供底盘21边缘嵌入的环形凹槽12,当底盘21边缘嵌入环形凹槽12时减小了水从试件套本体1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环形凹槽12的槽底开设有环形的放置槽121,放置槽121内滑移连接有环形的密封板一122,密封板一122与放置槽121的槽底之间设有压缩弹簧123,在压缩弹簧123处于正常状态时,密封板一122伸出放置槽121槽口,在底盘21边缘进入环形凹槽12后与密封板一122抵触,并向放置槽121槽底方向挤压密封板一122,使得密封板一122向放置槽121槽底移动,将压缩弹簧123挤压而具有弹力,此时试件套本体1外壁下端设有环形连接板11,且在环形连接板11上开设有若干螺纹孔111,底盘21边缘在逐渐进入环形凹槽12将密封板一122向放置槽121内挤压的过程中,直至环形连接板11与抗渗试验仪2的工作台抵触,且通过螺栓穿过螺纹孔111将试件套本体1固定在抗渗试验仪2上时,底盘21边缘停止向环形凹槽12内移动,此时密封板一122在压缩弹簧123的弹力下始终挤压底盘21的边缘,减小水从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抵触位置渗出,进一步减小水从试件套本体1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

参照图2、图3和图4,密封板一122伸出放置槽121槽口的一侧设有若干同心的环形固定板一124,将若干环形固定板一124伸入底盘21边缘,加强了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抵触时的密封性,进一步减小了水从密封板与底盘21抵触的位置的渗出;此外试件套本体1在环形凹槽12靠近试件套本体1中心的一侧设有与底盘21的底部抵触的环形密封板二125,当试件套本体1嵌入底盘21内时,密封板二125与底盘21底部抵触,对水渗入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抵触的位置形成了一个阻碍,使得水只能通过密封板二125与底盘21底部抵触的位置才能进入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抵触的位置,因此减小了进入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抵触的位置的水的渗入;在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抵触时,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抵触的一端设有环形的密封圈126,进一步增大了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之间的密封性,减小水的渗出。

参照图3和图4,当高压水进入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边缘抵触的位置时,水会对密封板一122产生向远离密封板二125方向挤压的力,进而使得密封板一122变形,与底盘21之间产生间隙,此时环形凹槽12的槽壁在密封板一122背离密封板二125的一侧设有与密封板一122抵触的加强板127,将加强板127沿着密封板一122的高度方向设置,加强板127使得密封板一122产生变形趋势时,对密封板一122提供支撑力,减小密封板一122的变形。

具体操作过程:在混凝土试件需要做抗渗试验时,将混凝土试件嵌入试件套本体1内,操作者通过把手13将试件套本体1移动至抗渗试验仪2的底盘21上,此时底盘21边缘进入试件套本体1上的环形凹槽12内,并与密封板一122抵触,随着底盘21边缘继续进入环形凹槽12,底盘21边缘将向放置槽121的槽底方向挤压密封板一122,并将压缩弹簧123压缩而使其具有弹力,直至密封板二125与底盘21底部抵触,以及环形连接板11与抗渗试验仪2的工作台抵触时,底盘21边缘停止向环形凹槽12内移动,此时密封板一122在压缩弹簧123的作用下将与底盘21边缘始终保持挤压状态,此时抗渗试验仪2通过底盘21向混凝土试件底部充入高压水时,密封板二125减小了水进入环形凹槽12内,底盘21边缘嵌入环形凹槽12内减小了水从试件套本体1与抗渗试验仪2之间的渗出,密封板一122的设置减小水从密封板一122与底盘21抵触位置渗出,进一步减小水从试件套本体1与混凝土抗渗仪之间渗出,利于试验的进行。

实施例2:一种混凝土抗渗试件套,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9和图10,为了减小水从放置槽121内流出,使得放置槽121的纵截面为倒梯形且横截面为圆形,密封板一122的纵截面为与放置槽121配合的倒梯形,在压缩弹簧123处于原始状态时,密封板一122从放置槽121内伸出并与放置槽121之间存在间隙,参照图11和图12,当底盘21边缘进入环形凹槽12内时,底盘21边缘挤压密封板一122向放置槽121内移动,此时随着密封板一122的移动,密封板一122与放置槽121之间的间隙逐渐缩小,当环形连接板11与抗渗试验仪2工作台抵触时以及密封板二125与底盘21底部抵触时,密封板一122与放置槽121的槽壁抵触,减小水进入放置槽121内,密封板一122下端设有直径大于放置槽121槽口的密封板三1221,密封板三1221的设置阻碍了水进入放置槽121,减小水进入放置槽121内而渗出试件套本体1;此外在放置槽121内壁上设有橡胶垫1211,增大了密封板一122与放置槽121槽壁之间的密封性,减小了水进入放置槽121与密封板一122之间。

参照图10,密封板一122在伸出放置槽121的外壁上设有环形的节水槽1222,当水从放置槽121内流出时,将流出的水蓄积在节水槽1222内,将节水槽1222延伸至环形凹槽12的内壁,增大了节水槽1222蓄水的体积,减小水流出试件套本体1外,节水槽1222的槽底从密封板一122向环形凹槽12方向逐渐倾斜向下设置,使得水向远离密封板一122的方向流动,此时节水槽1222在靠近环形凹槽12的位置开设有通孔1223,节水槽1222上设有封闭通孔1223的密封塞1224,当试验完毕后将密封塞1224从通孔1223内取下,此时节水槽1222内的水通过通孔1223流出节水槽1222。

具体操作过程:当试件套本体1嵌入底盘21上时,底盘21边缘进入环形凹槽12,将环形凹槽12内的密封板一122向放置槽121内挤压,将压缩弹簧123压缩而具有弹力,使得密封板一122与放置槽121的槽壁逐渐贴合,直至试件套本体1上的密封板二125与底盘21底部抵触,以及环形连接板11与抗渗试验仪2的工作台抵触,此时密封板一122与放置槽121的槽壁完全贴合,减小水进入放置槽121内,通过放置槽121而流出试件套本体1,当水流出放置槽121内时,水会流入节水槽1222内进行蓄积,试验完毕后通过打开节水槽1222上的密封塞1224,使得水从通孔1223内流出,便于下次蓄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