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变高度的高性能钢加载试验的侧向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受弯钢梁按破坏形式分为强度破坏和失稳破坏。长细比较大的高强工字钢的受压翼缘在没有足够的侧向支撑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弯曲和扭转,经常在达到极限强度之前便丧失整体稳定。在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装置的不同,梁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可调整高度的侧向支撑装置。高性能钢梁由于材料的强度高,试验加载过程中会发生侧向位移,严重影响了其极限承载力的发挥,因此,必须设置足够强度并且适用性强的侧向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变高度的高性能钢加载试验的侧向支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高度的高性能钢加载试验的侧向支撑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钢板和与所述钢板垂直设置的槽钢;所述槽钢两个侧边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孔;所述钢板与所述槽钢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与竖直设置的槽钢立柱固定连接;所述槽钢立柱的底部中心线、两侧边分别均匀设置有多个钻孔;所述槽钢立柱通过斜撑与槽钢侧边连接。
所述槽钢立柱与所述斜撑连接处设置有垫块,所述垫块与所述槽钢立柱通过螺栓连接。垫块可以防止应力集中。
槽钢立柱两个侧边各通过一根斜撑分别与所述槽钢的两个侧边连接。使得结构更加稳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槽钢立柱腰部不同高度处的螺栓孔,可适应不同试验条件情况下侧向支撑的高度,与槽钢立柱连接的斜撑也由此可以确定其顶部的栓接高度,避免了高度变化时采用焊接斜撑所引起的抵抗力不足以及材料的不合理使用,因此可以认为斜撑也是可变高度的;当试验梁的侧向支撑力较大时,可以通过增加斜撑的数量、改变螺栓型号以及更换槽钢型号三种方法来满足侧向装置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载时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所述可变高度的侧向支撑装置包括底盘1,底盘包括钢板2以及槽钢3,钢板2与槽钢3焊接成整体;槽钢3两侧边上的连接孔9位置相对;在底盘1上面焊接槽钢立柱4,槽钢立柱4的腰部(底部)及腿部(侧边)均按一定位置钻孔8;立柱4与底盘带孔槽钢3通过斜撑5用螺栓连接;为防止应力集中,在槽钢腰部螺栓连接处设置垫块6,两侧向支撑通过螺栓7连接。
首先结合试验条件的具体情况,量测底盘安放位置到梁顶的距离以及分配梁到梁顶的距离。基于所测位置,在槽钢立柱腰部以及两腿部的梁顶及梁底附近钻若干孔,孔径的大小可根据具体试验的侧向支撑力计算而得,两腿部钻孔是为了让斜撑能够更好地抵抗侧向力,更好地保障侧向装置的承载力与稳定性。试验前,摆放好已经焊接成一体的槽钢立柱和底盘。在分配梁至梁顶的中间位置确定螺栓孔位置,将螺杆从一侧支撑的腰部螺栓孔穿进,由另一侧支撑相应孔处穿出。考虑结构在加载的过程中发生竖向变形,故在距离梁底一定位置穿入螺杆。如果出现试验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梁顶的高程发生改变,此时可改变螺杆的安装位置,直接移至相应位置即可,从而实现了高度的变更。调整好位置以后,装入垫块,拧紧螺母。根据腰部装入螺杆的位置,确定出槽钢腿部的螺孔,将角钢与槽钢、底盘拴紧。至此,侧向支撑已经安装完毕,可进行试验正式加载。
正式加载前,先进行预加载,确保各仪器设备接触良好以及各仪表能正常使用。试验加载初期采用力控制,由于高性能钢的承载力高,加载时弹性范围内每级承载力分别为20kN,当高性能钢的翼缘达到屈服以后,每级荷载为10kN,每级荷载持续2min,接近破坏时采用位移控制,缓慢连续地加载,直至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