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近景摄影测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八点编码标志。
背景技术:
在近景摄影测量时,由于被测物体本身表面特征不明显,当从不同角度拍摄被测物会得到不同图像效果,难以对待测位置进行有效识别和精确定位。因此,为提高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常常需要在被测物上添加人工标志点来辅助测量。编码标志是自带唯一确定编码信息的人工标志。在进行大型复杂物体测量时,由于相机视野有限,一般需要拍摄大量有重叠的照片进行拼接才能实现对物体的完整拍摄。因此测量过程中,需要被测物上或其周边粘贴大量编码标志,拍照时必须对编码标志区域重叠拍摄。通过对同名编码标志的自动识别,可以实现相邻有重叠照片的快速拼接。目前主要用到的编码标志为Schneider编码标志和Hattori编码标志,但是这二种标志的编码总数不到500个,不能满足测量大型的需要。徐青、王栋等设计了一种基于颜色与结构特征的编码标志(专利公布号:CN 103033171A),其中标志点采用多种颜色,制作复杂。戴惠良等人发明了一种同心圆环编码标志(专利公布号:CN 101261122A),编码数为4096个。目前近景摄影测量中使用的编码标志,都只有定位功能,为确定相片与实物之间的尺寸比例关系,还另需配合使用基准尺来标定,不适用于没有基准尺的近景摄影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快速识别、定位精准、编码数量丰富的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八点编码标志,还兼具基准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八点编码标志,包括一标志板和八个分布设置于所述标志板上的标志点,
八个所述标志点中,标志点0、1、2、3以顺时针为序组成一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对所述正方形按6×6划分网格,标志点4位于标志点0、1连线上的一网格点处,标志点5、6、7分布于所述正方形内部的三个网格点上。
所述标志板为49mm×49mm正方形点状编码标志。
所述标志点为直径为5mm的圆形标志点。
所述标志板包括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所述标志点由白色反光材料喷涂在所述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上形成。
所述标志板还包括硬质塑料板,所述硬质塑料板一面与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粘贴连接,另一面设置有双面吸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编码标志可实现11500种编码,编码数量丰富;
2)本实用新型采用49mm×49mm正方形点状编码标志,结构小巧;
3)本实用新型有四个标志点作为一正方形的顶点,可方便通过方靶模型原理算法由这四点在成像平面的像素坐标计算出其在相机坐标系的三维坐标,进而获得所有八个标志点在相机坐标系的三维坐标,识别快速;
4)本实用新型设置一个标志点4在标志点0、1之间,便于编码识别;
5)本实用新型背面设置有小型双面吸盘,可方便地吸附到被测物上或其周边,提高编码标志使用的便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编码标志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编码标志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编码标志的后视图。
图中:A表示黑色橡胶底衬;B表示白色反光编码标志点;C表示硬质塑料板;D表示双面吸盘;0表示0号编码标志点,1、2、3、4、5、6、7以此类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八点编码标志,包括一标志板和八个分布设置于所述标志板上的标志点,标志板为49mm×49mm正方形点状编码标志,标志点为直径为5mm的圆形标志点。八个所述标志点中,标志点0、1、2、3以顺时针为序组成一40mm×40mm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即标志点圆心距标志板边的距离为4.5mm),对所述正方形按6×6划分网格,标志点4位于标志点0、1连线上的一网格点处,标志点5、6、7分布于所述正方形内部的三个网格点上,八个所述标志点分布于所述正方形的网格点上。本实施例中,在6×6的网格四个角点分别设四个标志点0、1、2、3,在第一行第三列网格点上设一个定向标志点4,在第三行二列、第三行四列和第五行四列的网格点上设置标志点5、6、7。在该八点编码标志上定义坐标系时,以标志点0的圆心为坐标系原点,标志点0、1圆心连线为X′轴,标志点0、3圆心连线为Y′轴,过原点的平面法线为Z′轴。
本实施例中,所述标志板包括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A和硬质塑料板C,标志点由白色反光材料B喷涂在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上形成,硬质塑料板一面与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A粘贴连接,另一面设置有双面吸盘D,用来把编码标志吸附到被测物上或周边。黑色不反光橡胶底衬厚度为0.2mm,白色反光材料喷涂的圆形反光标志点厚度为1mm。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