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光滤波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105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探测技术,具体涉及分光滤波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激光功率探测装置直接接收激光照射,可将所受光辐射转换为电流。而实际光纤网络中可能会不止一种波长的激光,比如现有技术的常规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网络使用1490nm的激光传输下行数据信息,10G 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太无源光网)网络使用1577nm的激光传输下行数据信息。当两种波长混合的激光照射时,只能反映混合的光功率,无法获得各波长在混合光功率中的具体占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当两种波长混合的激光照射时,只能反映混合的光功率,无法获得各波长在混合光功率中的具体占比等问题的出现;提供分光滤波探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光滤波探测装置,所述分光滤波探测装置包含:

发光器,被配置为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

准直镜,被配置为与所述发光器间距设置,将所述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处理为平行光束;

分光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准直镜间距设置,将所述平行光束分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

第一探测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分光结构的一端面间距设置,将所述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接收并处理滤波后的所述第一光束输出第一电信号;

第二探测单元,被配置为与所述分光结构的另一端面间距设置,接收并处理所述第二光束输出第二电信号。

较佳地,所述准直镜投射出的所述平行光束与所述分光结构的任一所述端面之间具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第一探测单元包含:

窄带滤波片,将所述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形成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光束;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光束为具有单一波长的光束;

第一探测器,将所述滤波后的第一光束相应的光辐射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一电信号。

较优地,所述第二探测单元为第二探测器,所述第二探测器将所述第二光束相应的光辐射信号转换为所述第二电信号。

可选地,所述准直镜与所述发光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3mm-0.7mm。

其中,所述准直镜与所述分光结构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8.8mm-9.2mm。

其中,所述分光结构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一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0.5mm。

其中,所述分光结构的中心点与所述第二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0.5mm。

较佳地,所述发光器包含:

光纤陶瓷插芯,被配置为投射所述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

适配套管,套设在所述光纤陶瓷插芯外部。

可选地,所述分光结构为分光片,所述准直镜投射出的所述平行光束与所述分光片的任一端面之间具有夹角。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分光滤波探测装置,采用发光器、准直镜、分光结构、第一探测单元以及第二探测单元形成。其中,发光器被配置为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准直镜被配置为与发光器间距设置,将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处理为平行光束;分光结构被配置为与准直镜间距设置,将平行光束分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第一探测单元被配置为与分光结构的一端面间距设置,将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接收并处理滤波后的第一光束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单元被配置为与分光结构的另一端面间距设置,接收并处理第二光束输出第二电信号。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对于混合光束中一种波长光束的提取,从而便于计算出混合光束中每种波长光束的光功率值计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光滤波探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分光滤波探测装置,包含:发光器、准直镜2、分光结构3、第一探测单元以及第二探测单元5。

其中,发光器被配置为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准直镜2被配置为与发光器间距设置,将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处理为平行光束。分光结构3被配置为与准直镜2间距设置,将平行光束分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第一探测单元被配置为与分光结构3的一端面间距设置,将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接收并处理滤波后的第一光束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单元5被配置为与分光结构3的另一端面间距设置,接收并处理第二光束输出第二电信号。

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分光滤波探测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发光器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至准直镜2,准直镜2将其处理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经分光结构3处理,第一光束透射到第一探测单元、第二光束折射到第二探测单元5。第一探测单元将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接收并处理滤波后的第一光束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单元5将第二光束处理后输出第二电信号。

其中,经滤波后的第一光束为具有单一波长的光束。

本实施例公开的分光滤波探测装置,能够提取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中一种波长光束的光辐射信号并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同时提取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的光辐射信号并转换为第二电信号,为根据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计算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中每种波长光束的光功率值提供前提条件。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分光滤波探测装置,包含:发光器、准直镜2、分光结构3、第一探测单元以及第二探测单元5。

其中,发光器被配置为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准直镜2将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处理为平行光束。分光结构3将平行光束分为第一光束、第二光束。第一探测单元将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接收并处理滤波后的第一光束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单元5接收并处理第二光束输出第二电信号。

如图1所示,准直镜2投射出的平行光束与分光结构3的任一端面之间具有夹角。本实施例中,该夹角的优选取值范围为45°。

如图1所示,第一探测单元包含:窄带滤波片41、第一探测器42。其中,窄带滤波片41将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形成滤波后的第一光束。第一探测器42将滤波后的第一光束相应的光辐射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

本实施例中,滤波后的第一光束为具有单一波长的光束。

例如,混合光包含波长为1490nm、1577nm的两种激光。当窄带滤波片41的滤波波长为1577nm时,滤波后的第一光束的波长为1490nm;反之亦然。

本实施例中,窄带滤波片41通常是指指定波长±10nm处30dB的衰减。这样既能够有效地使指定波长的光波通过窄带滤波片41,也可以允许一些偏差,而对其他的波长则能够有效地衰减或反射。

第二探测单元5为第二探测器。第二探测器将第二光束相应的光辐射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器42、第二探测器采用光通信行业中的InGaAs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够响应的波长范围为800-1700nm。

本实施例中,发光器包含:光纤陶瓷插芯11、适配套管12。其中,光纤陶瓷插芯11被配置为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适配套管12套设在光纤陶瓷插芯11外部。

准直镜2被配置为与发光器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准直镜2与发光器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3mm-0.7mm。上述距离范围能够避免光纤陶瓷插芯11直接与准直镜2接触。当准直镜2与发光器之间的距离超出上述范围时,也会出现光斑部分照射到准直镜2外的情况。

分光结构3被配置为与准直镜2间距设置,本实施例中,准直镜2与分光结构3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范围为8.8mm-9.2mm。

第一探测单元被配置为与分光结构3的一端面间距设置,分光结构3的中心点与第一探测单元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0.5mm。

第二探测单元5被配置为与分光结构3的另一端面间距设置,分光结构3的中心点与第二探测单元5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mm-0.5mm。

本实施例,分光结构3为分光片,准直镜投射出的平行光束与分光片的任一端面之间具有夹角。优选的准直镜投射出的平行光束与分光片的任一端面之间的夹角为45°。

本实施例中,分光片的分光比例优选为50:50,能够使分光结构3两侧的光功率接近相等,便于后续计算。

本实施例公开的分光滤波探测装置,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光纤陶瓷插芯11投射具有两种波长混合的光束至准直镜2(例如,1490nm、1577nm的两种激光),准直镜2将其处理为平行光束。平行光束经分光结构3处理,第一光束透射到第一探测单元、第二光束折射到第二探测单元5。第一探测单元的窄带滤波片41将第一光束进行滤波处理,第一探测器42接收并处理滤波后的第一光束(例如,仅是波长为1490nm的光束或波长为1577nm的光束),将第一光束的光辐射信号转换输出第一电信号。第二探测器将第二光束的光辐射信号转换处理后输出第二电信号。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均为电流信号。

本实施例,由于第一探测器42接收的是混合波中的一个波长的光辐射信号对应的光功率,而第二探测器接收的是合波的总光辐射信号对应的光功率,据此可获得各波长在混合光功率中的具体占比。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