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Westernblot抗体孵育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9837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Western blot抗体孵育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Westernblot抗体孵育盒。



背景技术:

Western blot实验过程中既要减少抗体的用量,又要准确的运用抗体的数量,且要保证抗体与目的蛋白充分均匀的结合,以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便于进一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ZL 201610396412.0”、发明名称为“一种Westernblot抗体孵育盒”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western blot抗体孵育盒是通过在疏水平板上放置转膜和抗体,以减少抗体需求量,然而该Western blot抗体孵育盒不能灵活适应PVDF膜(聚偏二氟乙烯膜)宽窄,无法准确调整PVDF膜的大小与抗体及抗体稀释液的比例,同时PVDF膜容易与抗体孵育盒壁之间的相互摩擦,对PVDF膜上目的蛋白及背景色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Western blot抗体孵育盒,该抗体孵育盒既可减少抗体的用量,又可准确的运用抗体的数量,且要保证抗体与目的蛋白充分均匀的结合,以保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便于进一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Western blot抗体孵育盒,包括抗体孵育盒和孵育盒盖,所述抗体孵育盒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在抗体孵育盒内设置有两块以上的分隔板,分隔板将抗体孵育盒的内腔分隔成三个以上的PVDF膜存放腔,在每个PVDF膜存放腔的侧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PVDF膜固定条,在PVDF膜固定条上设置有PVDF膜卡槽。

所述分隔板的两端设置有滑动头,在抗体孵育盒两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滑动头配合的滑动槽。

所述抗体孵育盒通过合页与孵育盒盖铰链连接。

所述抗体孵育盒以及分隔板均采用透明玻璃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PVDF膜存放腔的间隙大小可以通过移动分隔板来调整,从而使抗体孵育盒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宽窄的PVDF膜,以及准确调整PVDF膜的大小与抗体及抗体稀释液的比例,同时也避免了PVDF膜与抗体孵育盒壁之间的相互摩擦对PVDF膜上目的蛋白及背景色的影响,也更有利于抗体与PVDF膜上的目的蛋白充分均匀结合,且该过程采用全程密封进行,抗体稀释液更不易挥发,实验过程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预。此外,该实用新型的抗体孵育盒可以在孵育完一抗以后不用直接将PVDF膜取出,将一抗稀释液倒出后,就可以直接往里面加入TBST洗膜液洗膜3-5次,然后就直接在里面加入二抗稀释液继续孵育二抗,使整个Western blot抗体孵育过程在一个盒子里面就能完成,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了外界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抗体孵育盒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抗体孵育盒,2-合页,3-孵育盒盖,4-PVDF膜存放腔,5-分隔板,6-PVDF膜固定条,7-PVDF膜卡槽,8-滑动槽,9-滑动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Westernblot抗体孵育盒,包括抗体孵育盒1和孵育盒盖3,所述抗体孵育盒1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在抗体孵育盒1内设置有两块以上的分隔板5,分隔板5将抗体孵育盒1的内腔分隔成三个以上的PVDF膜存放腔4,在每个PVDF膜存放腔4的侧壁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PVDF膜固定条6,在PVDF膜固定条6上设置有PVDF膜卡槽7。

进一步,所述分隔板5的两端设置有滑动头9,在抗体孵育盒1两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滑动头9配合的滑动槽8。

进一步,所述抗体孵育盒1通过合页2与孵育盒盖3铰链连接。

进一步,所述抗体孵育盒1以及分隔板5均采用透明玻璃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PVDF膜存放腔4的间隙大小可以通过移动分隔板5来调整,从而使抗体孵育盒1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宽窄的PVDF膜,以及准确调整PVDF膜的大小与抗体及抗体稀释液的比例,同时也避免了PVDF膜与抗体孵育盒壁之间的相互摩擦对PVDF膜上目的蛋白及背景色的影响,也更有利于抗体与PVDF膜上的目的蛋白充分均匀结合,且该过程采用全程密封进行,抗体稀释液更不易挥发,实验过程不易受到外界条件的干预。此外,该实用新型的抗体孵育盒可以在孵育完一抗以后不用直接将PVDF膜取出,将一抗稀释液倒出后,就可以直接往里面加入TBST洗膜液洗膜3-5次,然后就直接在里面加入二抗稀释液继续孵育二抗,使整个Western blot抗体孵育过程在一个盒子里面就能完成,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了外界环境的污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