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定位支架的回弹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057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定位支架的回弹仪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有定位支架的回弹仪。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测量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测试仪一般为回弹仪。回弹仪是根据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产生瞬时弹性变形的恢复力,使弹击锤回弹带动指针滑块,指示出回弹的位移距离,来推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如公告号为CN204630859U的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标称冲击动能为4.5焦耳的高强混凝土回弹仪,它包括壳体、壳前体端口处可伸缩的弹击杆、与弹击杆滑动连接的中心导杆、在中心导杆上滑动的弹击锤、弹击锤前端连接的弹击拉簧、弹击锤后端通过中心导杆连接的导向法兰和挂钩、临时固定导向法兰的按钮、位于弹击锤一侧并可在指针轴上滑动的指针滑块和固定连接于壳体的回弹仪读尺。

在测试前,先在测试墙上画好测试区域,一般的混凝土墙需在墙面上分划10个区域,每个区域为4*4的网格,然后将弹击杆对准一个网格的中心,使弹击杆垂直墙面,通过弹击杆弹击混凝土表面,重锤被弹簧反弹回来,并带动指针和指针滑块,直到弹击锤回弹至最高点,指针滑块上刻线停留的位置对应的回弹仪读尺刻度值即为该点混凝土墙的回弹值。进而完成了一个区域内一个网格点的测量。依次对一个区域内的16个网格进行测试,相邻两测点的距离需大于20mm。然后继续对其他9个区域进行测量,记录数据,根据公式计算整面墙的实际回弹值。

该专利的缺点在于:在进行混凝土强度回弹值测量时,要求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由于回弹仪全靠人工握持和施力,则弹击时,回弹仪测试的弹击平面与弹击杆之间的垂直角度不好掌握,容易出现数据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定位支架的回弹仪,可在测试时使回弹仪垂直于弹击平面,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定位支架的回弹仪,包括回弹仪壳体、弹击杆和回弹仪读尺,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竖板设有两块且分别固设于横板两端,所述竖板呈可伸缩设置,所述竖板可伸缩的长度大于弹击杆长度,所述回弹仪壳体穿设过横板且固定安装于横板,所述回弹仪壳体轴线垂直于横板,所述回弹仪读尺位于横板背对竖板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时,直接将竖板背对横板一端抵接于检测面,推动横板,从而驱动回弹仪朝向检测面运动。竖板可确保在测量过程中横板与检测面始终始终保持两者相互平行的状态,即确保回弹仪轴线垂直于检测面,从而减小了由于回弹仪不与检测面垂直导致的检测误差,使数据测量更精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板包括固定连接于横板的第一板和套设于第一板外的第二板,所述第二板滑动连接于第一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呈径向固定,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横板带动回弹仪朝向检测面运动的过程中,第二板相对第一板运动,竖板长度变小,确保回弹仪可顺利测量检测面。到检测完毕,撤去对横板的推力后,第二板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确保下一次测量时,依旧是竖板先与检测面接触,来确保回弹仪在测量过程中一直垂直于检测面。第二板套设于第一板外,可尽可能的增大竖板与检测面的接触面积,使定位支架在回弹仪检测检测面时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板背对横板一端朝外倾斜,两块所述第二板背对第一板一端均固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平行于横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增大了竖板与检测面的接触面积,使定位支架在回弹仪检测检测面时更稳定。同时竖板朝外呈倾斜设置,可使定位支架的重心和两个支撑点形成三角支撑,使定位支架更稳定的抵接在检测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背对第二板一侧固设有柔性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减小了在抵接时,支撑板对检测面的损伤。同时柔性橡胶垫可以补偿检测面上的小凸起和小凹陷,确保支撑板是平行抵接于检测面的,从而确保了回弹仪在检测过程中垂直于检测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背对竖板一侧端面固设有施力把,所述施力把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回弹仪壳体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测时,检测者的两只手可分别握住两个施力把,然后通过施力把推动横板朝向检测面运动,使检测更加方便顺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弹仪壳体可拆卸连接于横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回弹仪需进行维修或拆卸时,可先将回弹仪壳体从横板上拆下,从而方便了对回弹仪进行维修维护,在维修完成后再将回弹仪壳体安装到横板上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板背对竖板一侧端面上固设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套设于回弹仪壳体外且与回弹仪壳体呈同轴设置,所述环形套外壁沿其轴向开设有连通环形套背对横板一端端面的通槽,所述环形套外螺纹连接有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内壁截面呈梯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时,将回弹仪壳体穿设过环形套和横板,然后拧紧调节套,调节套朝向横板运动,则环形套在调节套的作用下朝向弯曲变形,夹紧回弹仪壳体,使回弹仪壳体固定安装于横板。需拆卸时同理,拧松调节套,使调节套朝向背对横板一侧运动,此时环形套不再受到挤压,故其不再抵紧回弹仪壳体,直接取出回弹仪即可完成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套外壁固定套设有施力套,所述施力套为多棱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力套增大了手与调节套之间的摩擦力,可更方便的旋拧调节套,来转换回弹仪壳体与横板之间的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槽沿环形套周向设有若干个,且所述环形套和通槽形成夹紧杆,所述夹紧杆背对横板一端呈倾斜设置形成用于导向调节套驱动夹紧杆朝内弯曲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可在调节套内壁对夹紧杆施力时起到导向的作用,减小夹紧杆朝内弯曲时受到的阻力,使夹紧杆更平稳的朝内弯曲,夹紧回弹仪壳体。方便了回弹仪壳体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套和回弹仪壳体直接设有柔性套,所述柔性套固定套设于回弹仪壳体,且所述夹紧杆抵接于柔性套外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套减小了夹紧杆夹紧回弹仪壳体时对回弹仪壳体外壁的损伤,同时柔性套增大了回弹仪壳体受到夹紧力的面积,时回弹仪壳体更加稳定的安装在横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可确保回弹仪在测量时一直垂直于检测面,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回弹仪壳体与定位支架之间可拆卸,方便了回弹仪的维修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回弹仪壳体;2、弹击杆;3、回弹仪读尺;4、定位支架;5、横板;6、竖板;7、安装孔;8、环形套;9、柔性套;10、通槽;11、夹紧杆;12、导向面;13、调节套;14、施力套;15、施力把;16、第一板;17、第二板;18、滑槽;19、复位弹簧;20、支撑板;21、柔性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设有定位支架的回弹仪,包括回弹仪壳体1、与回弹仪壳体1同轴设置的弹击杆2和固定安装于回弹仪壳体1外壁的回弹仪读尺3。

如图1所示,回弹仪壳体1外设有定位支架4。定位支架4包括横板5和竖板6。如图3所示,横板5上开设有安装孔7。回弹仪壳体1嵌设于安装孔7内且穿设过安装孔7。回弹仪读尺3位于横板5背对竖板6一侧。横板5一侧沿回弹仪壳体1周向设有环形套8,环形套8固定连接于横板5。回弹仪壳体1和环形套8之间设有柔性套9,柔性套9固定套设于回弹仪壳体1外。且柔性套9抵接于环形套8。

如图3和图4所示,环形套8外壁沿其轴向开有通槽10,通槽10连接环形套8背对横板5一端。通槽10沿环形套8轴向设有若干个。通槽10和环形套8形成夹紧杆11。夹紧杆11背对横杆一端呈倾斜设置,形成导向面12。环形套8外螺纹连接有调节套13。调节套13内孔截面呈梯形。调节套13外壁固定套设有施力套14,施力套14为六棱柱。通过施力套14旋拧调节套13,调节套13朝向横板5运动,驱动环形套8朝内运动,夹紧柔性套9,来使回弹仪壳体1固定安装在横板5上。

如图4所示,横板5相对环形套8一侧还设有施力把15,施力把15设有两个且分别固设于环形套8两侧。

如图1和图2所示,竖板6位于横板5背对施力把15一侧。竖板6设有两块且沿横板5中心呈对称设置。竖板6包括第一板16和第二板17。第一板16一端固定连接于横板5,且另一端朝外倾斜。第二板17相对第一板16一端开设有滑槽18,第一板16嵌设于滑槽18内且滑动连接于第二板17。第一板16和第二板17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9。复位弹簧19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板16,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槽18一端。复位弹簧19完全压缩后沿回弹仪壳体1轴向的长度加上弹击杆2的长度小于滑槽18沿回弹仪壳体1轴向的长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板17背对第一板16一端固设有支撑板20,支撑板20平行于横板5。支撑板20背对第二板17一侧固设有柔性橡胶垫21。

该回弹仪的工作原理如下:

1、将回弹仪壳体1穿设过环形套8和安装孔7,旋紧调节套13,调节套13朝向横板5运动,在导向面12和调节套13内孔的作用下,朝向回弹仪壳体1弯曲,抵紧柔性套9,使回弹仪壳体1固定安装于定位支架4上;

2、双手握住把手,将弹击杆2对准网格,此时支撑板20抵接于检测面,确保横板5平行于检测面,即弹击杆2垂直于检测面;

3、推动横板5朝向检测面运动,第一板16朝向第二板17运动,复位弹簧19压缩,直至弹击杆2被检测面完全压入回弹仪壳体1内为止,通过回弹仪读尺3读数;

4、将定位支架4拿离检测面,第二板17在复位弹簧19的作用下复位,可进行下一次测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