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8854阅读:10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高压配电单元为集成化模块,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等功能器件。其中,在对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过程中,高压配电单元产热较多,容易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在测试过程中产生过温故障,导致测试过程无法顺利进行。

此外,虽然可以采用间歇性测试的方式减少过温故障的发生频率,但是此种测试方式不仅测试过程繁琐,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对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过程容易发生过温故障,且测试过程繁琐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包括:

支撑台架,所述支撑台架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高压配电单元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用于放置对所述高压配电单元进行测试所应用的电机的第二预设位置;

固定在所述支撑台架上的水箱,所述水箱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固定在所述支撑台架上的水泵;

其中,所述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高压配电单元内部设置的第一散热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内部设置的第二散热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架由多个空心管路搭建而成。

其中,上述方案中,多个所述空心管路之间相互连通,且所述空心管路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空心管路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管路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空心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的进水口连接。

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空心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角阀。

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角阀位于所述支撑台架的底部。

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台架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滚轮。

其中,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还配备有多种型号的高压配电单元进行测试所应用的线束。

其中,上述方案中,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水泵的出水量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支撑台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用于放置高压配电单元和电机的支撑台架上设置水箱和水泵,并与高压配电单元和电机内部设置的散热管路构成循环散热回路,从而在利用外界测试设备对高压配电单元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有效散热作用,防止高压配电单元产生过温故障,从而使得对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过程可以顺利进行,而无需采用间歇性测试的方式,进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的轴测图;

图2表示图1的俯视图;

图3表示图1的主视图;

图4表示图1的后视图;

图5表示图1的左视图;

图6表示图1的右视图。

其中图中:1、支撑台架;101、角阀;102、滚轮;2、高压配电单元;3、电机;4、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如图1~6所示,该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包括:

支撑台架1,所述支撑台架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高压配电单元2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用于放置对所述高压配电单元2进行测试所应用的电机3的第二预设位置;

固定在所述支撑台架1上的水箱4,所述水箱4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固定在所述支撑台架1上的水泵;

其中,所述水箱4的出水口与所述水泵的进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高压配电单元2内部设置的第一散热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电机3内部设置的第二散热管路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散热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4的进水口连接。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包括支撑台架1、水箱4和水泵,且水箱4的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则当需要对高压配电单元2进行测试时,首先,将高压配电单元2和电机3放置于支撑台架1上;然后,将高压配电单元2和电机3的相应端口电连接,并通过软管将高压配电单元2内部设置的第一散热管路和电机3内部设置的第二散热管路相连接(即将第一散热管路的出水口与第二散热管路的进水口相连);再次,利用软管将第一散热管路的进水口与水泵的出水口相连,将第二散热管路的出水口与水箱4的进水口相连,从而将水箱4、水泵、第一散热管路、第二散热管路构成一个循环的散热回路。

其中,在循环散热回路内的冷却水不断循环流动的情况下,利用外界测试设备对高压配电单元2进行测试的过程中,可以对高压配电单元2和电机3所产生的热量有效散去,从而避免产生过温故障,从而使得对高压配电单元2的测试过程可以顺利进行,而无需采用间歇性测试的方式,进而节省时间和精力。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2的测试工装,无需独立的风扇散热和复杂的箱体设计,就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对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过程容易发生过温故障,且测试过程繁琐的问题。此外,该工装成本低,设计简单,可批量化生产。

另外,在支撑台架1上用于放置高压配电单元2的第一预设位置,和用于放置电机3的第二预设位置,可设置为上下相对。其中,由于对高压配电单元2进行测试时,需要将高压配电单元2上的相应端口与测试设备上的端口电连接,因此,进一步将第一预设位置设置于第二预设位置上方(如图1所示),可以方便地对高压配电单元与测试设备进行插线连接。

当然,对于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其中,支撑台架1还可采用镂空式设计,则无论第一预设位置位于第二预设位置的上方,还是下方,均可以方便地对高压配电单元与测试设备进行插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架1由多个空心管路搭建而成。其中,空心管路的质量较轻,因而采用空心管路搭建支撑台架1,可以减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2的测试工装的整体质量,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空心管路之间相互连通,且所述空心管路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空心管路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散热管路的出水口连接,所述空心管路的出水口与所述水箱4的进水口连接。其中,可采用焊接方式,将各个空心管路的接口相互连接。

其中,构成支撑台架1的多个空心管路之间相互连通之后,可以用于延长对高压配电单元2和电机3进行散热的循环散热回路。因而,将空心管路的进水口与电机3内部设置的第二散热管路的出水口连接,并将空心管路的出水口与水箱4的进水口连接后,则将空心管路构成的通路接入到了循环散热回路中,从而增大了水路循环系统,更加有利于散热。

优选地,所述空心管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角阀101。其中,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2的测试工装长时间不用或出现故障时,可以将角阀101打开将空心管路内的冷却水放出,从而可以增大工装使用寿命,便于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角阀101位于所述支撑台架1的底部,从而在需要释放空心管路内的冷却水时,无需摆动或者转动支撑台架1就可以将空心管路内的冷却水释放干净。

优选地,所述支撑台架1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滚轮102。其中,由于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为集成化模块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等功能,体积较大质量较重。因而,高压配电单元装机完成搬运困难,每次需要临时搬运工具,然后由两位测试人员抬到测试台架,进行测试,测试完成还需要临时搬运工具运到零部件存放区,该流程复杂,浪费时间。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支撑台架1上设置滚轮102,将该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设计为可移动式工装,可以很好地解决质量较重零部件的搬运困难问题。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还包括:多种型号的高压配电单元2进行测试所应用的线束。其中,不同型号的高压配电单元所包括的具体功能器件不同,例如有的包括驱动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变换器,有的只包括车载充电机和DC/DC变换器,则不同型号的高压配电单元在进行测试时,用来与测试设备上的测试插件连接的线束不同,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配备有各种型号的高压配电单元2进行测试时所应用的线束,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所配备的线束,按照其所对应的高压配电单元的型号,分别用不同的工具袋进行收纳,从而使得线束与高压配电单元可以配套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测试安装效率。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水泵的出水量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泵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支撑台架1上。

其中,控制器可以控制水泵的出水量,从而使其满足高压配电单元和电机的散热需求,进一步保障对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过程可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高压配电单元的测试工装,作为测试台架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不仅可以配合外界测试设备完成基本的功能、性能相关的测试,还可以完成可靠性测试,保证散热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充当多个工具,如测试工装、零部件摆放台架、短距离运输工具,使用方便,从而为测试、装配提供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