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毒性试验的暴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3857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鱼类毒性试验的暴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毒性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静态法进行鱼类长期慢性毒性试验及鱼类短期急性试验的胚胎、仔鱼及成鱼的暴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药使用的日益增大,对水体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鱼类作为水生环境中最主要的脊椎动物,也理所应当的成为环境毒理学毒性检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EPA、OECD等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态毒理试验的规范和标准,我国农业部也在不断的修订和更新新的测试标准,现在对毒性试验更细致的标准化已经迫在眉睫。

除了高浓度农药对鱼类的急性中毒可以表征其毒性外,亚慢性毒性更能表征其可能产生的环境不利影响,其反映在鱼类的生长、行为、生态、生理、生化和组织等的变化上,这些变化经常是隐蔽的、潜伏的和不易在早期发现的,如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则可以使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能力、繁殖能力乃至生存竞争能力受到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由亚慢性毒性引起的危害,甚至比急性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所以为了测定农药在较长时间内对鱼类所产生的中毒作用,用以评价农药毒性,需要进行亚慢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以从分子、细胞、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研究鱼类对农药的致毒反应。

鱼类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可在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卵的孵化和幼体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各个主要阶段进行。长期毒性试验随着试验的时间延长,试验的失败可能性增加,主要表现在胚胎及仔鱼的存活率低,试验结束时达不到测试标准的质量控制。目前虽然有很多国内国外的标准可以参考,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在标准中并没有详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环保工作者进行开发。试验经验表明,试验操作过程中对试验生物如胚胎和仔鱼的影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失败可能性,对鱼类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操作细节进行标准化,得到高质量的数据,有效的提高试验的成功率,特制订此专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费用少、简单有效的鱼类毒性试验暴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鱼类毒性试验暴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的大容器和内部的小容器,2个大容器和1个小容器组成1组暴露装置,两容器均为圆柱形,无盖,且小容器略高于大容器。

所述大容器底部封闭,所述小容器底部为开放式,但小容器底部与器身连接部分的材质与容器身相同,可保证小容器倾斜后,能保留小部分溶液在小容器中。剩余其它底部为网状材料,网孔大小控制在20目到100目之间。外部大容器体积为1-4L,内部小容器体积略小于大容器体积,从而使小容器刚好能套置于大容器内。

与现有技术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装置进行半静态法鱼类毒性暴露试验时,可以减少试验溶液更换时,繁重的工作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该装置进行半静态法鱼类毒性暴露试验时,可以减少试验溶液更换时,因人工捞取或吸取试验生物所造成的机械伤害,从而提高试验成功率。

附图说明

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类毒性试验暴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鱼类毒性试验暴露装置的分解图。

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部大容器,2、内部小容器,3、内部小容器的非网状底部,4、内部小容器网状底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一、具体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鱼类毒性试验暴露装置。包括具有封闭底部的外部大容器和具有半封闭底部的内部小容器。

外部大容器高为18cm,直径14cm,即体积为2.77L,底部材料与器身材料相同,均为玻璃一体制成。

内部小容器高为18.5cm,直径13cm,即体积为2.45L,容器材料为聚乙烯材料,网状部分为20目不锈钢筛。

如图1所示,将小容器套置于大容器中,加入配制好的试验溶液,挑选健康待测的试验生物加入小容器中,进行暴露试验。更换试验溶液时,将小容器慢慢上提,并同时往一侧稍稍倾斜,使小容器移出溶液后仍保留少量液体,从而避免试验生物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产生损伤。然后将小容器快速转移至另一提前备好,装有新配制试验溶液的大容器中,继续进行试验,如此往复直至试验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