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2684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是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斜距、平距)、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因其依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如公告号为“CN203785675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高精度陀螺全站仪连接座,使在全站仪的底座上设置有一个螺纹孔,在脚架的基座上设置与螺纹孔相配合的连接螺杆;虽然这种连接方式简单便捷,但是当全站仪测量其他角度时,需要将脚架搬起重新调整角度,在此我们提供一种可以在原地调整角度的全站仪与脚架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在全站仪与脚架连接之后能在不移动脚架的情况下调整全站仪的朝向。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包括全站仪本体和连接脚架,所述全站仪本体底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脚架与全站仪本体连接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圆柱形的底盘,所述底盘上与螺纹孔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中穿设有螺纹杆,所述底盘圆周侧壁上均匀阵列有多个凸块,相邻所述凸块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连接脚架上活动连接有能与容纳腔相配合的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旋杆和螺纹杆将全站仪固定在底盘上,且因为底盘是转动连接在连接脚架上的,所以底盘能在连接脚架上转动;使全站仪本体朝向任意方向后,使抵接块与底盘圆周侧壁上的凸块配合,卡接在相邻凸块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中,从而达到固定全站仪朝向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脚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抵接块上延伸形成能与第二通孔配合的第一插接杆,所述第一插接杆为方形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形的第一插接杆不能在第二通孔中任意转动,所以抵接块卡接在容纳腔内之后再放置到第二通孔中,起到固定底盘的作用,从而达到固定全站仪方向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接杆的底部设置有避免第一插接杆从第二通孔中脱落的第一延伸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全站仪的使用环境大多是室外,如果第一插接杆只是和第二通孔活动连接,可能会导致第一插接杆丢失,所以在第一插接杆的底部设置第一延伸部,第一插接杆可以在第二通孔中上、下移动,但是不会从第二通孔中脱落。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脚架上设置有第一通槽,所述抵接块上设置有第二插接杆,所述第二插接杆上螺纹连接有旋紧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插接杆在第一通槽中左、右移动,当朝向底盘移动且与容纳腔互相配合卡接之后,旋转旋紧块,将第二插接杆紧密的固定在第一通槽中;使用完毕,松动旋紧块,使第二插接杆背离底盘运动,底盘可继续旋转,从而调整全站仪的朝向。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脚架和底盘上设置有刻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设置在连接脚架和底盘上的刻度配合,计算出全站仪旋转的角度。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孔和螺纹杆外均涂覆有纳米磁流体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螺纹孔和螺纹杆形状特殊,所以采用纳米磁流体层进行涂覆,干燥之后具有磁性;由于螺纹孔设置在全站仪的底部,所以对于不熟悉全站仪的操作人员而言,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全站仪旋紧在螺纹杆上,涂覆的磁铁层起到预定位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脚架上设置有水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全站仪固定完毕之后,观测设置在连接脚架上的水泡中液面是否位于同一水平面可知全站仪是否水平安放;若液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则说明水平仪处于非水平状态,可手动进行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脚架包括三根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相互套设的支撑腿主体和子支撑杆,所述支撑腿主体向内凹陷形成第一盲孔,所述子支撑杆套设在第一盲孔中,所述支撑腿主体侧壁设置有件外界与第一盲孔连接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中螺纹连接有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观测到水泡中,得知全站仪是非水平的;向外旋转连接在第三通孔中的固定件,调整子支撑杆套设在支撑腿主体中的位置,一边调整一边观察水泡,当水泡中的液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时,重新向内旋转固定件,固定件的端部抵接在子支撑杆上,从而起到将子支撑杆固定在第一盲孔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螺旋杆和螺纹杆将全站仪固定在底盘上,且因为底盘是转动连接在连接脚架上的,所以底盘能在连接脚架上转动;使全站仪本体朝向任意方向后,使抵接块与底盘圆周侧壁上的凸块配合,卡接在相邻凸块之间形成的容纳腔中,从而达到固定全站仪朝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整体结构示意图,用于体现全站仪本体和连接脚架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2是实施例1中部分支撑腿结构剖视图,用于体现相互套设的支撑腿和子支撑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3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螺纹孔和螺纹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4是实施例1中部分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第一插接杆和第二通孔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5是实施例2中部分结构爆炸图,用于体现第一通槽和第二插接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图中,1、全站仪本体;11、螺纹孔;2、连接脚架;21、底盘;22、第一通孔;23、螺纹杆;24、水泡;25、凸块;26、容纳腔;27、抵接块;31、第二通孔;32、第一插接杆;33、第一延伸部;41、第一通槽;42、第二插接杆;43、旋紧块;5、纳米磁流体层;6、支撑腿;61、支撑腿主体;62、子支撑杆;63、第一盲孔;64、第三通孔;6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包括全站仪本体1和连接脚架2,连接脚架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圈水泡24,水泡24是用透明塑料制成的,内部填充有流动性液体,考虑到成本,可采用清水,水泡24外表壁纵向设置有刻度。

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脚架2上均匀设置有三根支撑腿6,支撑腿6包括相互套设的支撑腿主体61和子支撑杆62;子支撑杆62直接连接在连接脚架2上,支撑腿主体61上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盲孔63,子支撑杆62插设在第一盲孔63中,在支撑腿主体6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64,固定件65螺纹连接在第三通孔64中。

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脚架2上转动连接有底盘21,底盘21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22,螺纹杆23穿设在第一通孔22中,全站仪本体1的底面与螺纹杆23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螺纹孔11;通过将螺纹杆23旋紧在螺纹孔11中,从而将连接脚架2和全站仪本体1连接成一整体;螺纹孔11和螺纹杆23表面涂覆有纳米磁流体层5,材料的制备可参考公布号为“CN105529126A”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一锅法制备纳米水基磁流体。

如图3和图4所示,底盘21的圆周侧壁上向外延伸有凸块25,凸块25在底盘21的圆周侧壁上阵列有一圈,相邻凸块25之间形成容纳腔26;连接脚架2靠近底盘21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是方形孔,第一插接杆32插设在第二通孔31中。第一插接杆32靠近底盘21的端部设置有抵接块27,抵接块27的形状与容纳腔26的形状相配合,第一插接杆32背离抵接块27的端部上设置有第一延伸部33,第一插接杆32能在第二通孔31中上、下移动,但是在第一延伸部33和抵接块27的作用下,不能从第二通孔31中脱落。

如图1所示,连接脚架2和底盘21上都设置有刻度;使用时,根据连接脚架2和底盘21上的刻度,能计算出全站仪转动的角度。

使用方法:将全站仪本体1上的螺纹孔11配合连接在螺纹杆23上,且因为涂覆在两者之上的纳米磁流体层5之间的磁力左右能起到预定位的作用,帮助螺纹杆23伸入进螺纹孔11中。之后观察设置在连接脚架2上的水泡24中内部的液面是否位于同一高度处,若不位于同一高度处,将固定件65从第三通孔64中向外旋出,调整子支撑杆62和支撑腿主体6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水泡24中的液面位于同一高度处。向上提起第一插接杆32,转动底盘21至全站仪本体1转动至合适的角度处,再将第一插接杆32放下,抵接块27卡接在相邻凸块25之间的容纳腔26中。

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如图5所示,一种全站仪连接结构,连接脚架2上横向设置有第一通槽41,第二插接杆42插接在第一通槽41中,旋紧块43螺纹连接在第二插接杆42的底部。

使用方法:实施例2的使用方法与实施例1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向下旋转旋紧块43,使第二插接杆42能在第一通槽41中移动,背离底盘21运动,抵接块27不干涉底盘21的转动,转动底盘21至合适角度后,重新旋紧旋紧块43,将抵接块27固定在第一通槽41中,使抵接块27卡接在相邻凸块25之间的容纳腔26中,达到固定底盘21和全站仪本体1朝向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