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9483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压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气象条件的变化,外界环境中输电线路的外荷载随之变化。大风是输电线路外荷载增加、导致输电线路损坏的主要气象因子,对电力工程建设、线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广东沿海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环境中,线路安全运行受到台风及其带来的大风、暴雨、风暴潮引发次生灾害的威胁,华南、东南沿海受灾尤为频繁。

目前,就架空线路的设计风速取决于观测资料、风压曲线以及运行经验三个因素;在确定沿海地区新建线路的风速划分过程中,常用的风速数据主要来自气象台站观测,分布较散,密度较低,观测高度限于地面,尚不足以充分展示风速空间分布和极大风速特征,不能满足线路运维的实际需求;另外常用的风害预警方法也主要依据气象局预报,及时性和针对性不足,对输电线路受灾范围和程度的认识主要依赖运维人员的经验,不能有效开展灾前实时跟踪,未能适当地加强线路的抗风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该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该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分别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风速、风向、风压、温度、湿度、气压信号,并将所有信号传输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了对输电线路影响因数的实时监测,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远程监控;且本实用新型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当监测的信号高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通过GPRS定位模块实现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输电电路采取预防措施,有助于形成有针对性的防风措施规范,减少电网损失。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包括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与主控制器相连接的监控中心,以及包括与主控制器单独相连接的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压传感器、GPRS定位模块、报警模块、电源模块;所述主控制器接收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压传感器、GPRS定位模块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的输出,电源模块为主控制器提供电源。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主控制器单独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温度传感器采用TCG-WD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采用TCG-QS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采用TCG-QY气压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的主控制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风速传感器采用TCG-FS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采用TCG-FX风速传感器,风压传感器采用A300风压传感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通过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分别实时监测输电线路的风速、风向、风压、温度、湿度、气压信号,并将所有信号传输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了对输电线路影响因数的实时监测,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远程监控;且本实用新型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当监测的信号高于设定值时,主控制器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通过GPRS定位模块实现定位,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对输电电路采取预防措施,有助于形成有针对性的防风措施规范,减少电网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的一种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沿海输电线路风压实时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主控制器1、通过通信模块2与主控制器相连接的监控中心3,监控中心与主控制器之间相互传输信号;以及包括与主控制器单独相连接的风速传感器4、风向传感器5、风压传感器6、GPRS定位模块7、报警模块8、电源模块9;所述主控制器接收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风压传感器、GPRS定位模块的信号,主控制器控制报警模块的输出,电源模块为主控制器提供电源。

还包括与主控制器单独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气压传感器12。

该温度传感器采用TCG-WD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输电线路环境周围温度信号。湿度传感器采用TCG-QS湿度传感器,实时检测输电线路环境周围湿度信号。气压传感器采用TCG-QY气压传感器,实时检测输电线路环境周围气压信号。

该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网络。

该主控制器采用STC89C52单片机控制器。

该风速传感器采用TCG-FS风速传感器,实时检测输电线路环境周围风速信号。风向传感器采用TCG-FX风速传感器,实时检测输电线路环境周围风向信号。风压传感器采用A300风压传感器,实时检测输电线路环境周围风压信号。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