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378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属于报警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洋前风电场自投产以来,变电站内的GIS本体多次发生SF6气体泄露,导致GIS内部SF6气体不足,严重影响人身健康及设备运行安全。频繁补充SF6气体及人工监控气压,消耗大量资金和人力,使输配电线路安全性存在重大隐患,尤其是在2016年5月至9月,GIS本体有两处泄漏点,使SF6气压下降较快,当日巡查时发现气压已经低至警戒线,为此,检修技术人员经常夜间进行巡查及补气以保证GIS能正常运行,为了能及时发现SF6气体泄漏现象,彻底消除因SF6气体泄漏发现不及时而造成重大事故,最终决定增设一套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第一时间发现SF6气体发生泄漏。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020209684.3的一种SF6气体泄漏监测报警仪校验装置,校验装置包含有精密电子质量流量计、电磁阀、空气泵、压力控制器、快速接头、转子流量计、控制单元、人机界面、流量控制阀及连接管道构成,现有技术不能实现对室内实际环境安全情况提醒、报警,不能准确掌握环境温湿度数据,当空气中SF6数据超标或温、湿度变送器采集到环境温度超温时不能及时发出警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以解决不能实现对室内实际环境安全情况提醒、报警,不能准确掌握环境温湿度数据,当空气中SF6数据超标或温、湿度变送器采集到环境温度超温时不能及时发出警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洋前风电场SF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其结构包括警报灯、壳体、液晶显示屏、二通道指示灯、警报指示灯、一通道指示灯、正常指示灯、开关按钮、菜单按钮、芯片、通道接口、连接管、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所述的第一监测装置通过壳体与第二监测装置相连接,所述的警报灯安装于壳体顶部,所述的液晶显示屏设于壳体表面靠上方位置,所述的警报指示灯设于液晶显示屏下,所述的警报指示灯通过二通道指示灯与一通道指示灯相连接,所述的正常指示灯设于一通道指示灯左侧,所述的开关按钮设于警报指示灯下,所述的开关按钮设于菜单按钮右侧,所述的芯片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的通道接口设于壳体底部,所述的连接管与通道接口相连接,所述的芯片由温湿度监测模块、密度监测模块、自动校准模块、输出模块、设定值模块、报警模块组成,所述的温湿度监测模块通过密度监测模块与自动校准模块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校准模块与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的输出模块通过设定值模块与报警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监测装置由过滤网、出气管、固定架、螺丝孔、通道口、外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滤网安装于出气管管口,所述的出气管通过外壳与固定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螺丝孔设于固定架上,所述的固定架通过外壳与通道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监测装置由通道帽、螺纹、通道、接口、第二监测装置壳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道帽通过螺纹与通道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通道通过第二监测装置壳与接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有温湿度监测模块、密度监测模块、第一监测装置、第二监测装置、报警模块、液晶显示屏,能有效的控制GIS室内的环境情况及SF6设备泄漏情况,可直观读取SF6气体浓度数据,提高了站内设备巡检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的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的第一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的第二监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警报灯-1、壳体-2、液晶显示屏-3、二通道指示灯-4、警报指示灯-5、一通道指示灯-6、正常指示灯-7、开关按钮-8、菜单按钮-9、芯片-10、通道接口-11、连接管-12、第一监测装置-13、第二监测装置-14、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密度监测模块-1002、自动校准模块-1003、输出模块-1004、设定值模块-1005、报警模块-1006、过滤网-1301、出气管-1302、固定架-1303、螺丝孔-1304、通道口-1305、外壳-1306、通道帽-1401、螺纹-1402、通道-1403、接口-1404、第二监测装置壳-14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洋前风电场SF6泄漏浓度定量报警装置:其结构包括警报灯1、壳体2、液晶显示屏3、二通道指示灯4、警报指示灯5、一通道指示灯6、正常指示灯7、开关按钮8、菜单按钮9、芯片10、通道接口11、连接管12、第一监测装置13、第二监测装置14,所述的第一监测装置13通过壳体2与第二监测装置14相连接,所述的警报灯1安装于壳体2顶部,所述的液晶显示屏3设于壳体2表面靠上方位置,所述的警报指示灯5设于液晶显示屏3下,所述的警报指示灯5通过二通道指示灯4与一通道指示灯6相连接,所述的正常指示灯7设于一通道指示灯6左侧,所述的开关按钮8设于警报指示灯5下,所述的开关按钮8设于菜单按钮9右侧,所述的芯片10安装于壳体2内部,所述的通道接口11设于壳体2底部,所述的连接管12与通道接口11相连接,所述的芯片10由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密度监测模块1002、自动校准模块1003、输出模块1004、设定值模块1005、报警模块1006组成,所述的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通过密度监测模块1002与自动校准模块1003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校准模块1003与输出模块1004相连接,所述的输出模块1004通过设定值模块1005与报警模块1006相连接,所述的第一监测装置13由过滤网1301、出气管1302、固定架1303、螺丝孔1304、通道口1305、外壳1306组成,所述的过滤网1301安装于出气管1302管口,所述的出气管1302通过外壳1306与固定架1303相连接,所述的螺丝孔1304设于固定架1303上,所述的固定架1303通过外壳1306与通道口1305相连接,所述的第二监测装置14由通道帽1401、螺纹1402、通道1403、接口1404、第二监测装置壳1405组成,所述的通道帽1401通过螺纹1402与通道1403相连接,所述的通道1403通过第二监测装置壳1405与接口1404相连接。

通道接口11通过连接管12与第一监测装置13、第二监测装置14相连接,气体经过过滤网1301过滤杂物之后进入外壳1306内,由出气管1302输送到连接管12中,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对气体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并与设定值模块1005上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后由输出模块1004输出,在液晶显示屏3上显示,当温湿度数据超出设定的标准值时,警报模块1006驱动警报响起,密度监测模块1002对气体中SF6的浓度进行检测并与设定值模块1005上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后由输出模块1004输出,在液晶显示屏3上显示,当密度检测数据低于设定的标准值,说明SF6气体外泄,警报响起,高了站内设备巡检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保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晶显示屏3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它由一定数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

本实用新型的警报灯1、壳体2、液晶显示屏3、二通道指示灯4、警报指示灯5、一通道指示灯6、正常指示灯7、开关按钮8、菜单按钮9、芯片10、通道接口11、连接管12、第一监测装置13、第二监测装置14、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密度监测模块1002、自动校准模块1003、输出模块1004、设定值模块1005、报警模块1006、过滤网1301、出气管1302、固定架1303、螺丝孔1304、通道口1305、外壳1306、通道帽1401、螺纹1402、通道1403、接口1404、第二监测装置壳140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不能实现对室内实际环境安全情况提醒、报警,不能准确掌握环境温湿度数据,当空气中SF6数据超标或温、湿度变送器采集到环境温度超温时不能及时发出警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密度监测模块1002、第一监测装置13、第二监测装置14、报警模块1006、液晶显示屏3,能有效的控制GIS室内的环境情况及SF设备泄漏情况,可直观读取SF气体浓度数据,提高了站内设备巡检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员及设备的安全保障,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的温湿度监测模块1001通过密度监测模块1002与自动校准模块1003相连接,所述的自动校准模块1003与输出模块1004相连接,所述的输出模块1004通过设定值模块1005与报警模块1006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