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3757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尤其适用于软土层的采样。



背景技术: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地质勘探设备是为了勘探矿床、地层构造、土壤性质等,用钻机向地下钻孔,取出土壤或岩心供分析研究。

现有的地质钻探仪器结构比较简单,功能单一,一般都是采用钻机结构,在钻机上设置有多个刀片,通过钻机钻洞从而实现取样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比较硬的地方,而如果将钻机设备用于软土层的时候,由于软土层土质较软,会出现将钻机的刀片粘起来的情况,从而影响钻机作业,并且钻机的刀片比较昂贵,经常使用会损坏刀片,从而导致成本较高,所以行业中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取样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以解决软土层取样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的多个固定螺纹通孔,所述固定通孔里放置有固定螺杆。

所述底座的中间还设置取样孔,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与所述取样孔同轴心,所述圆形凹槽里设置有取样桶。

所述取样桶里设置有取样管,所述取样管上设置有回流槽,所述取样管沿着取样桶上下移动,所述取样桶的顶端设置有压板。

所述压板套接在所述固定螺杆上,所述压板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压板上还设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设置有压杆,所述压杆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取样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螺纹通孔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作为优选,所述压板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取样管里还放置有取样杆。

作为优选,所述取样管的顶端设置有高压水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设置有取样管,在取样管上设置有高压水枪,通过高压水枪喷射出高压水柱对软土层进行冲孔,然后用取样杆对冲好的孔里进行取样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中:底座1;固定螺纹通孔110;取样孔120;圆形凹槽130;固定螺杆2;取样桶3;取样管4;回流槽410;压板5;立柱510;压杆520;固定螺母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根据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地质勘探用取样装置,设置有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的多个固定螺纹通孔110,所述固定螺纹通孔110里放置有固定螺杆2。

所述底座1的中间还设置取样孔120,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圆形凹槽130,所述圆形凹槽130与所述取样孔120同轴心。

所述圆形凹槽130里设置有取样桶3,所述取样桶3里设置有取样管4,所述取样管4上设置有回流槽410,所述取样管4沿着取样桶3上下移动。

所述取样桶3的顶端设置有压板5,所述压板5套接在所述固定螺杆2上,所述压板5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螺母6,所述压板5上还设置有立柱510,所述立柱510上设置有压杆520,所述压杆52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取样管4上。

所述固定螺纹通孔110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压板5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所述取样管4里还放置有取样杆,所述取样管4的顶端设置有高压水枪。

使用时,首先找好要取样的位置,将底座1放置到土地上,将固定螺杆2穿到固定螺纹通孔110上,并直接固定在地面上,用固定螺母6拧在固定螺杆2上,将直接将固定螺母6拧到底座1上,从而将固定螺杆2和底座1固定在一起,然后将取样桶3放置到圆形凹槽130里,将压板5压到取样桶3的顶端,将压板5的另一端套接在固定螺杆2上,在压板5的上下两端都设置有固定螺母6,从而将压板5固定在固定螺杆2上,从而通过压板5将取样桶3固定在底座1上,将取样管4放置到取样桶3里,将压杆520的一端连接到取样管4上,另一端连接在压板5上,这样通过压杆520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取样管4的上下移动,将高压水枪连接在取样管4的顶端,高压水枪射出的高压水通过取样管4射到取样的地面上进行冲孔,当冲孔完成以后,将取样杆插入到冲完的孔中,进行取样即可。

通过高压冲孔的方法,从而取代了传统的用钻机钻孔的方法,不仅节约了成本,还不容易出现刀片被粘住的问题,从而也加快了取样进度。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