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649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网线路检修工具技术领域,是一种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



背景技术:

目前,集束平行导线在电力行业中应用广泛,因其具有双层绝缘特性,多用于用户低压进户线。但受新疆地广人稀地理环境限制,部分低压用户距0.4kV线路较远,入户集束平行导线较长,加之春秋季大风恶劣天气影响,部分用户的进户集束平行导线时常出现断线故障。而集束平行导线出现单线断线时,因其外层还有绝缘层,一般不能观察到明显断开点,抢修人员通常只能通过逐段钳开导线内、外绝缘层,用验电笔或万用表验电的方式进行逐段排除来查找导线断点。此种方法虽然可以找到线路断点,但其存在以下不利影响:一是这种方法需剥开导线内、外绝缘层逐段进行验电、排除,浪费大量时间;二是此种方法对导线绝缘层造成的破坏点多面广,如被破坏绝缘层保护处理不当,则无形中增加了线路短路等故障的安全风险,埋下故障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操作存在的需剥开导线内、外绝缘层逐段进行验电、排除,浪费大量时间;会对导线绝缘层造成的破坏点多面广,如被破坏绝缘层保护处理不当,则无形中增加了线路短路等故障的安全风险,埋下故障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包括底板、固定部、移动部、固定探针、固定导线、移动探针、移动导线、电压表和握力传动组件,在底板上设有握力传动组件,在底板的上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部,在握力传动组件上安装有位于固定部正下方且能在握力传动组件受到握力后上行的移动部,在固定部的下部安装有能向下伸出的固定探针,在固定部上安装有一端与固定探针电连接在一起的固定导线,在移动部的上部安装有能向上伸出的移动探针,在移动部上安装有一端与移动探针电连接在一起的移动导线,固定导线和移动导线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表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固定部可包括安装块、连接块、弹性微调部件和调节连板,安装块固定安装在底板的上部前侧,连接块位于安装块的下方,连接块的中部设有探针通道,在安装块的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探针,固定探针的下部套装在探针通道内,在安装块和连接块之间设有弹性微调部件,且安装块和连接块通过能微调两者间距的调节连板连接在一起;移动部与固定部结构相同,且移动部的分布方向与固定部在上下方向上呈镜像对称。

上述弹性微调部件可为压缩弹簧,对应固定探针左右两侧位置的安装块底部和连接块之间均设有压缩弹簧,对应各个压缩弹簧顶部位置的安装块底部均设有能使压缩弹簧顶部嵌入的安装盲孔,对应各个压缩弹簧底部位置的安装块顶部均设有能使压缩弹簧底部嵌入的安装盲孔。

上述在安装块的左右两侧可分别设有调节连板,调节连板的上部设有长圆孔,两个调节连板均通过在长圆孔处安装连接螺栓与安装块固定安装在一起;调节连板的下部分别位于连接块的左右两侧,调节连板的下部设有固定圆孔,两个调节连板均通过在固定圆孔处安装连接螺栓与连接块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握力传动组件可包括传动部件和施力部件,传动部件包括导向架和移动杆,在底板上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部下方的导向架,在导向架内设有能相对导向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杆,移动杆的上端与移动部的底面固定在一起,在底板上固定安装有能通过握力驱动移动杆上下移动的施力部件。

上述施力部件可包括凸轮、手压柄和手持柄,导向架包括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环套,移动杆套装在两个环套内,对应两个环套之间位置的移动杆上沿竖直向分布有传动齿,对应传动齿外侧位置的底板上铰接有凸轮,且凸轮外侧沿圆弧轮廓分布有能与传动齿啮合在一起的驱动齿,在凸轮的下部外侧固定有手压柄,对应凸轮下方位置的底板上固定与手压柄有收紧夹角的手持柄。

上述移动杆的下端外侧可固定有位于底部环套下方的限位块,移动杆外侧套装有两端分别抵紧在底部环套和限位块上的回复弹簧。

上述固定部的下端中部和移动部的上端中部均可设有轴线呈水平分布的圆弧形卡线槽,固定探针的下端和移动探针的上端分别置于对应的圆弧形卡线槽内。

上述在底板的后侧面上可设有导线收纳槽。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其通过用户手持施加握力,即可将固定探针和移动探针分别轻松省力的刺破集束平行线的绝缘层并与集束平行线的芯线接触,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快速的对集束平行线的故障进行判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故障查找效率高,且操作中无需对集束平行线进行破坏操作,从而保持绝缘层保护的有效性,能避免破坏绝缘层线路短路等故障的安全风险,消除此类故障隐患,保持电网的运行安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在A-A处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底板,2为固定探针,3为固定导线,4为移动探针,5为移动导线,6为电压表,7为安装块,8为连接块,9为调节连板,10为探针通道,11为压缩弹簧,12为安装盲孔,13为长圆孔,14为连接螺栓,15为固定圆孔,16为圆弧形卡线槽,17为移动杆,18为凸轮,19为手压柄,20为手持柄,21为环套,22为传动齿,23为驱动齿,24为限位块,25为回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3所示,该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包括底板1、固定部、移动部、固定探针2、固定导线3、移动探针4、移动导线5、电压表6和握力传动组件,在底板1上设有握力传动组件,在底板1的上部前侧固定安装有固定部,在握力传动组件上安装有位于固定部正下方且能在握力传动组件受到握力后上行的移动部,在固定部的下部安装有能向下伸出的固定探针2,在固定部上安装有一端与固定探针2电连接在一起的固定导线3,在移动部的上部安装有能向上伸出的移动探针4,在移动部上安装有一端与移动探针电连接在一起的移动导线5,固定导线3和移动导线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压表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手持握力传动组件移动使待查找故障的集束平行线位于固定部和移动部之间,然后通过向握力传动组件施加握力使移动部上行,从而使固定部和移动部将集束平行线夹紧,此时固定探针2和移动探针4会分别从上下方向刺破集束平行线的绝缘层并与集束平行线的芯线接触,由此可便于用户通过电压表6的显示对集束平行线的故障进行判定,即如无断线,则电压表6显示线路正常电压,而当出现断线故障时,电压表6则显示零值。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过用户手持施加握力,即可将固定探针2和移动探针4分别轻松省力的刺破集束平行线的绝缘层并与集束平行线的芯线接触,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快速的对集束平行线的故障进行判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故障查找效率高,且操作中无需对集束平行线进行破坏操作,从而保持绝缘层保护的有效性,能避免破坏绝缘层线路短路等故障的安全风险,消除此类故障隐患,保持电网的运行安全。根据需求,固定导线3和移动导线5可均为绝缘导线。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集束平行线故障查找仪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3所示,固定部包括安装块7、连接块8、弹性微调部件和调节连板9,连接块8位于安装块7的下方,连接块8的中部设有探针通道10,在安装块7的中部下侧固定安装有固定探针2,固定探针2的下部套装在探针通道10内,在安装块7和连接块8之间设有弹性微调部件,且安装块7和连接块8通过能微调两者间距的调节连板9连接在一起;移动部与固定部结构相同,且移动部的分布方向与固定部在上下方向上呈镜像对称;固定部的安装块7固定安装在底板1的上部前侧,移动部的安装块7与握力传动组件安装在一起。由此可通过固定部和移动部实现对集束平行线的夹紧操作,从而使固定探针2和移动探针4能准确的从上下方向刺破集束平行线的绝缘层并与集束平行线的芯线接触;弹性微调部件可起到缓冲作用,便于用户能及时感知对集束平行线的夹紧程度,避免对其施力过大而导致损伤。

如附图1、2、3所示,弹性微调部件为压缩弹簧11,对应固定探针2左右两侧位置的安装块7底部和连接块8之间均设有压缩弹簧11,对应各个压缩弹簧11顶部位置的安装块7底部均设有能使压缩弹簧11顶部嵌入的安装盲孔12,对应各个压缩弹簧11底部位置的安装块7顶部均设有能使压缩弹簧11底部嵌入的安装盲孔12。由此可通过安装盲孔12实现对压缩弹簧11的限位,同时通过压缩弹簧11的设置使安装块7和连接块8之间能形成弹性连接,在固定部和移动部压紧集束平行线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压空间,避免硬连接压紧对集束平行线的造成损伤。根据需求,弹性微调部件还可采用其它现有公知技术,如弹性垫等。

如附图1、2、3所示,在安装块7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调节连板9,调节连板9的上部设有长圆孔13,两个调节连板9均通过在长圆孔13处安装连接螺栓14与安装块7固定安装在一起;调节连板9的下部分别位于连接块8的左右两侧,调节连板9的下部设有固定圆孔15,两个调节连板9均通过在固定圆孔15处安装连接螺栓14与连接块8固定安装在一起。由此可将安装块7和连接块8通过调节连板9连接在一起,且通过长圆孔13和连接螺栓14的相互作用实现安装块7和连接块8之间距离的微调。

如附图1、2、3所示,握力传动组件包括传动部件和施力部件,传动部件包括导向架和移动杆17,在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位于移动部下方的导向架,在导向架内设有能相对导向架上下移动的移动杆17,移动杆17的上端与移动部的底面固定在一起,在底板1上固定安装有能通过握力驱动移动杆17上下移动的施力部件。由此可通过握力传动组件实现对移动部的上下行控制。

如附图1、2、3所示,施力部件包括凸轮18、手压柄19和手持柄20,导向架包括呈上下间隔分布的两个环套21,移动杆17套装在两个环套21内,对应两个环套21之间位置的移动杆17上沿竖直向分布有传动齿22,对应传动齿22外侧位置的底板1上铰接有凸轮18,且凸轮18外侧沿圆弧轮廓分布有能与传动齿22啮合在一起的驱动齿23,在凸轮18的下部外侧固定有手压柄19,对应凸轮18下方位置的底板1上固定与手压柄19有收紧夹角的手持柄20。由此可使用户通过压紧手压柄19和手持柄20之间的收紧夹角驱动移动杆17上行,释放收紧夹角使移动杆17下行。根据需求,手压柄19和手持柄20外侧可设有绝缘层或者直接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这样可使其使用更安全。

如附图1、2、3所示,移动杆17的下端外侧固定有位于底部环套21下方的限位块24,移动杆17外侧套装有两端分别抵紧在底部环套21和限位块24上的回复弹簧25。由此可实现移动杆17、手压柄19和手持柄20的自动复位。

如附图1、2、3所示,固定部的下端中部和移动部的上端中部均设有轴线呈水平分布的圆弧形卡线槽16,固定探针2的下端和移动探针4的上端分别置于对应的圆弧形卡线槽16内。由此可对集束平行线形成限位,确保固定探针2和移动探针4能准确的从上下方向刺破集束平行线的绝缘层并与集束平行线的芯线接触。

如附图1、2、3所示,在底板1的后侧面上设有导线收纳槽。由此可通过导线收纳槽将固定导线3和移动导线5收纳入收纳槽内,防止其在使用或携带过程损坏,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