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管测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84186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管测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管测漏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与水容器相连通的管道上由于长期使用往往会出现自内向外部漏水现象,这需要检测出漏水点位,采取相应防漏措施来杜绝这一情况。

现有的测漏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将怀疑漏水的管道浸在水里用目视检查气泡的发生点位;或者在管道内充压缩空气,外涂肥皂水;用目视检查肥皂泡的发生点位;此外,还有红外照射法和电极检铡法,红外照射法是向检测对象照射红外线,利用反射光特定光谱的衰减来检测漏水点位,电极检测法是利用对电极接触时电极间的阻值变化来检测漏水点位,还有根据试验纸接触水分的成色来检测漏水点位,操作麻烦,工效显然不高,使用不方便,比较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测漏简单方便,伸缩把手可根据不同使用长度来调节,携带方便,使用效率高,价格廉的水管测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管测漏装置,包括取样装置和测漏控制装置,所述取样装置包括取样部和风扇部,所述取样部和风扇部之间连接一直管,所述取样部设有送风口,其内部安装了湿度传感器,所述风扇部的后侧设有出风口,其内部安装了设有输出轴的电机和吸气风扇,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吸气风扇连接,所述取样部和风扇部的一侧安装了连接线;

所述测漏控制装置的正面设有显示屏,报警灯,开关按钮,电源接孔,电机接孔和传感器接孔,所述测漏控制装置的内部设有测漏控制系统,所述测漏控制系统包括信号调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信号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报警模块,主控制器和电源,所述信号调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信号检测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依次连接,所述信号调理模块连接湿度传感器,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模数转换模块,电动驱动模块,显示屏,报警模块和开关按钮,所述报警模块连接报警灯,所述开关按钮连接电源,所述电源连接电源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湿度传感器为半导体传感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测漏装置设有伸缩把手,所述伸缩把手包括两把杆和把柄,所述两把杆分别安装在测漏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把杆为中空柄杆,把杆上设有通孔和多个移动孔,其设有的通孔通过螺丝固定在测漏装置的左右两侧,所述把柄包括两柄杆和连接在两柄杆之间且与两柄杆为一体结构的连接杆,两柄杆均设有与多个移动孔相配接的配接孔,其分别通过安装插梢与两把杆设有的通孔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示屏设在测漏装置正面的右侧,所述报警灯,开关按钮,电源接孔,电机接孔和传感器接孔设在显示屏的左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接孔,电机接孔和传感器接孔设在报警灯下方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报警灯采用的是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以不接触方式,高效率检测漏水位,采用湿度传感器,使之在可能发生漏水的区域内移动,测得的信号处理后,便可得到由漏水蒸发出的水蒸气湿度变化,漏水是由表面蒸发出的水蒸气,而这种水蒸气暂时滞留在漏水点附近,因而形成潮湿区域,其湿度高于周围环境湿度,采用移动传感器的方式对潮湿区域进行检测,通过水管测漏系统对该检测信号处理,在显示屏上显示还可通过报警灯亮起,从而能间接地测出漏水位,该装置测漏简单方便,伸缩把手可根据不同使用长度来调节,携带方便,使用效率高,价格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管测漏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漏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把杆和把柄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把杆和把柄的配接示意图。

图中:测漏控制装置1,显示屏11,报警灯12,开关按钮13,电源接孔14,电机接孔15,传感器接孔16,取样装置2,取样部21,送风口22,风扇部23,出风口24,吸气风扇25,电机26,输出轴27,直管28,测漏控制系统3,信号调理模块31,信号放大模块32,信号检测模块33,信号处理模块34,模数转换模块35,电机驱动模块36,报警模块37,主控制器38,电源39,伸缩把手4,把杆41,通孔42,移动孔43,把柄44,柄杆45,配接孔46,连接杆47,插梢48,连接线5,湿度传感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水管测漏装置,包括测漏控制装置1和取样装置2,所述取样装置2包括取样部21和风扇部23,所述取样部21和风扇部23之间连接一直管28,直管的前后端分别与取样部,风扇部相连通(如图1箭头所示),所述取样部21设有送风口22,其内部安装了湿度传感器6,湿度传感器用于对水管漏水区域的湿度测量,当发现该区域湿度与周边环境相比测得指数过高时,可采取相应措施,所述风扇部23设有出风口24,出风口设在吸气风扇的后端,风扇部23内部安装了电机26和吸气风扇27,所述电机26的输出轴27与吸气风扇27连接,电机为旋转电机,其可驱动吸气风扇27转动产生吸风,所述取样部21和风扇部23的一侧安装了连接线5,便于连接测漏控制装置控制;

所述测漏控制装置1的正面设有显示屏11,报警灯12,开关按钮13,电源接孔14,电机接孔15和传感器接孔16,显示屏为LED显示屏,用于显示测得湿度数值,所述测漏控制装置1的内部设有测漏控制系统3,所述测漏控制系统3包括信号调理模块31,信号放大模块32,信号检测模块33,信号处理模块34,模数转换模块35,电机驱动模块36,报警模块37,主控制器38和电源39,所述信号调理模块31,信号放大模块32,信号检测模块33,信号处理模块34,模数转换模块35依次连接,其分别用于对湿度传感器测得信号进行滤波调理,信号放大及处理该信号,然后将检测信号经过处理后转换为数字信号,由主控制器控制,所述信号调理模块31连接湿度传感器6,所述主控制器38分别连接模数转换模块35,电动驱动模块36,显示屏11,报警模块37和开关按钮13,所述报警模块37连接报警灯12,所述开关按钮13连接电源39,所述电源39连接电源接孔14。

所述湿度传感器6为半导体传感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制成的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种类繁多,利用近百种物理效应和材料的特性,具有类似于人眼、耳、鼻、舌、皮肤等多种感觉功能,灵敏度高、响应快。

所述测漏装置1设有伸缩把手4,所述伸缩把手4包括两把杆41和把柄44,所述两把杆41安装在测漏装置1的左右两侧,所述两把杆41均为中空柄杆,所述两把杆41上均设有多个纵向设置的移动孔43和一通孔42,通孔通过螺丝固定在测漏装置1的左右侧面。所述把柄44包括两柄杆45和连接在两柄杆45之间且为一体结构的连接杆47,两柄杆45设有与两把杆41设有的多个移动孔43相配接的纵向设置的配接孔46,其通过安装插梢48与把杆41相连接,通过柄杆插接在把杆内,使得伸缩把手的长度符合手拿或肩带的长度来确定调节位置。

所述显示屏11设在测漏装置1正面的右侧,所述报警灯12,开关按钮13,电源接孔14,电机接孔15和传感器接孔16设在显示屏11的左侧。

所述电源接孔14,电机接孔15和传感器接孔16设在报警灯12下方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

所述报警灯12采用的是发光二极管。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操作中,首先,将取样装置中的取样部和风扇部分别通过连接线连接测漏控制装置设有的电机连接孔和传感器连接孔,由取样部设有的送风口送风,由于取样部内设有湿度传感器,由风扇部中安装的电机连接吸气风扇,使吸气风扇吸气,将湿气经过湿度传感器,由湿度传感器前面的开口吸入外界空气,经由湿度传感器和直管连接至风扇部,由于风扇部设有排气口,其通过排气口排出,湿度传感器通过测漏控制系统中的信号调理模块,信号放大模块,信号检测模块及模数转换模块分别对于湿度信号滤波放大,检测该信号,将该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由主控制器控制在显示屏上显示检测的湿气信号,由此明确该处湿气大,为漏水区域。

另一方面,存在漏水的可能性,如汽车的后货箱、车盖、门的挡雨条等部位都极易发生漏水,这种漏水实质就是由表面蒸发而形成的水蒸气,水蒸气在漏水点附近暂时滞留,当其湿度高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时便形成潮湿区域,其次,可伸缩把手,将把杆和柄杆之间的长度调节以符合拿取长度,拿测漏控制装置,使湿度传感器沿水管处移动时,湿度传感器便形成上述潮湿区域。其结果,使湿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提供给信号调理模块,由信号放大模块放大,湿度传感器安装在直管的端部,由于吸气风扇设置在直管的后端,湿度传感器进入潮湿区域的瞬间,水蒸气便接触湿度传感器,响应极快,相对而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吸气附近时,由于管内面没有附着水蒸气,因而能够实现既精确又快速地检测,明确了潮湿区域的水蒸气,而且,由于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非常高,只要湿度传感器1s在10ram以内接近,连芝麻粒大的水滴都能检测,可以推测出漏水量及离漏水点位的距离,检测对象是水蒸气,所以从外部看不出漏水的内部位置,也能以不接触方式检测其漏水点位。

本实用新型以不接触方式,高效率检测漏水位,采用湿度传感器,使之在可能发生漏水的区域内移动,测得的信号处理后,便可得到由漏水蒸发出的水蒸气湿度变化,漏水是由表面蒸发出的水蒸气,而这种水蒸气暂时滞留在漏水点附近,因而形成潮湿区域,其湿度高于周围环境湿度,采用移动传感器的方式对潮湿区域进行检测,通过水管测漏系统对该检测信号处理,在显示屏上显示还可通过报警灯亮起,从而能间接地测出漏水位,该装置测漏简单方便,伸缩把手可根据不同使用长度来调节,携带方便,使用效率高,价格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