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5904发布日期:2018-07-04 03:3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发光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次性点样毛细管具有自动吸取液体的毛细现象,能够实现自动加液,但仅限于第一次使用时有效,当使用过一次后同一根毛细管再次利用毛细现象加液则会造成后面使用的液体源的污染。这样利用毛细管作为一次性反应容器时,就无法进行像免疫实验之类的多步骤反应,免疫实验过程中要使用2种抗体或抗原对待测抗原或抗体进行结合,同时还会使用到洗液和底物等通用试剂辅助实验进行。如果作为固定反应容器,则需要增加清洗装置及清洗过程。

近几年兴起的微流控芯片,有部分产品也是利用了毛细管来进行免疫反应,作为反应的容器,如CN201510696773.2,一般利用毛细管作为微流控反应容器或通道的产品都会将全部液体试剂整合到芯片内,做到单人份的独立包装,但这类产品都仅是利用了毛细管体积小的特点,将试剂量降到最小,且毛细管仅作为反应通道或容器使用。而为了实现精确的定量反应,各试剂整合到芯片上,所采用的动力系统和液体加样系统都很复杂,必须能够实现相当高的精度才行,因此此类微流控芯片的仪器与耗材价格都会居高不下,且整个系统工作稳定性也会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利用毛细管作为一次性反应容器时无法进行像免疫实验之类的多步骤反应,而能够利用毛细管作为免疫反应的容器则存在成本高、工作稳定性不足、液体源污染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其不仅仅能有效利用毛细管作为一次性反应容器,降低试剂用量,并且能有效解决试剂源的污染问题,还能利用了毛细管本身的小体积来实现对反应体积的控制,降低对加样精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既降低了仪器的成本,又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向毛细管本体中添加试剂的加液装置;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底端与毛细管本体的顶端连通的漏斗杯,具有一个以上槽体的安装架,设置在每个槽体内用于盛装试剂的液体试剂杯;所述液体试剂杯由具有开口的杯体,设置在杯体内的试剂,以及设置在杯体的开口处的密封薄膜组成;所述槽体的底端与漏斗杯的顶端连通,所述槽体的内部底端还设置有用于液体试剂杯下压时刺穿密封薄膜使液体试剂杯内试剂流入漏斗杯中的穿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试剂杯开口向下倒置于加液装置内,在液体试剂杯下方对应的加液装置上设计有便于穿破密封薄膜的穿刺装置,当需要加入某种液体试剂时,人工或配套仪器上的运动机构下压,使穿刺装置刺破液体试剂杯的密封薄膜,继续挤压,液体流出。由于穿刺装置位置高于毛细管本体上端的开口,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毛细管本体的上端开口处,再在毛细管本体的毛细作用与液体本身的重力共同作用下,流入毛细管本体内部。液体所受重力大于毛细作用力时,液体会从毛细管下口流出,液体减少,直到其所受重力与毛细作用力相等时,停止流出,在毛细管内保持稳定状态。当液体试剂反应或清洗结束,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上的毛细管液体释放机构下压,吹出压力较大的气体,将毛细管中的液体从下口吹出,落入底部废液收集器中即可,吹气过程持续2s-10s,可有效确保将液体全部吹出。

同时,毛细管具有毛细现象,毛细现象是在一些线度小到足以与液体弯月面的曲率半径相比较的毛细管中发生的现象,毛细管中整个液体表面都将变得弯曲,液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扩展到整个液体,液体表面类似张紧的橡皮膜,如果液面是弯曲的,它就有变平的趋势,因此凹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拉力,凸液面对下面的液体施以压力。如果浸润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液面是凹形的,它对下面的液体施加拉力,使液体沿着管壁上升,当向上的拉力跟管内液柱所受的重力相等时,管内的液体停止上升,达到平衡。

因而,本实用新型将一次性反应容器毛细管本体与带有多种液体试剂杯的加液装置整合到一起,并使液体试剂按单次反应需要量独立封装到液体试剂杯内后,只需按后续实验流程依次挤破液体试剂杯,将液体释放流入到毛细管本体内进行反应,即可实现在一根独立的毛细管上进行化学发光反应的目的。上述方式既可以解决一次性毛细管加入多种试剂时对试剂源的污染问题,又可以省略免疫反应试剂在免疫反应时的量取操作,减轻了免疫反应试剂量取的劳动强度,并且避免了量取过程中存在的人为误差,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利用了毛细管本身的小体积来实现对反应体积的控制,不仅仅能达到现有技术中采用毛细管结构能够减少检测时试剂量的作用,而且,通过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优化和与毛细现象的原理相结合后,还能有效降低对加样精度的需求,因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既降低了仪器的成本,又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毛细管本体内包被有抗体或抗原,所述安装架上槽体的数量设置为三个以上,每个液体试剂杯中采用一种试剂,加液装置中的试剂包括有洗液、捕获抗体或抗原的试剂、底物三种。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槽体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槽体内的液体试剂杯中的试剂采用洗液,另一个槽体内的液体试剂杯中的试剂采用捕获抗体或抗原的试剂,最后一个槽体内的液体试剂杯中的试剂采用底物。

更进一步地,所述毛细管本体由玻璃、石英或聚苯乙烯材质构成,毛细管本体的管长为20~100毫米,内径为0.2~1毫米。所述密封薄膜采用铝塑薄膜或聚四氟乙烯薄膜构成。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将液体试剂杯中液体流入到毛细管本体中,所述槽体底端还设置有凸件,该穿刺装置固定在凸件顶端;设槽体的高度为L,凸件的高度为a,穿刺装置的高度为b,液体试剂杯的高度为c,则L≥a+b+c。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还能有效实现液体试剂杯内试剂分批次流入到毛细管本体中。

并且,通过上述设置,不仅仅能有效便于液体试剂杯的下压操作,使液体试剂杯中的试剂更好地流入毛细管本体内,而且还能有效避免液体试剂杯的上表面高于槽体上表面,进而减少外力意外造成的液体试剂杯上密封薄膜被穿刺装置破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液体试剂杯的形状与槽体的形状相匹配。通过该结构的优化设置,能有效促液体试剂杯下压过程中,该液体试剂杯内试剂能完全压出,进而更好地保证试剂能流入到毛细管本体中,提高检测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能在一根独立的毛细管上进行化学发光反应,在减少免疫反应中试剂用量的同时避免对试剂源的污染,并且实现了单份试剂的独立包装,能有效简化免疫实验中试剂的量取工作,并最大化的减少量取存在的人为误差,减轻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同时利用了毛细管本身的小体积以及毛细作用的原理来实现了对反应体积的控制,并降低了对加样精度的需求,本实用新型既降低了仪器的成本,又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液体试剂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毛细管本体,2-漏斗杯,3-安装架,4-液体试剂杯,5-凸件,6-穿刺装置;

41-杯体,42-密封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向毛细管本体1中添加试剂的加液装置,本实施例中该毛细管本体1由玻璃材质构成,该毛细管本体1的管长为40毫米,内径为0.6毫米。

该加液装置包括漏斗杯2、安装架3、槽体、液体试剂杯4和穿刺装置6,具体结构如下:

漏斗杯2底端与毛细管本体1顶端连通,漏斗杯2顶端固定有安装架3,安装架3上设置有槽体,槽体底端与,漏斗杯2顶端连通,穿刺装置6固定在槽体底端,液体试剂杯4放置在槽体内。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优化了液体试剂杯4的结构,促使在液体试剂杯4下压过程中能有效将液体试剂杯4中的试剂流入毛细管本体1中,具体设置方式为:液体试剂杯4由具有开口的杯体41,设置在杯体41内的试剂,以及设置在杯体41的开口处的密封薄膜42组成;所述液体试剂杯4的开口向下,在杯体41下压过程中,穿刺装置6即可刺破密封薄膜42,进而将密封在液体试剂杯4内的液体释放到槽体内,进而通过漏斗杯2流入到毛细管本体1中。

本实施例中安装架3上槽体的数量优选设置为四个,其中两个槽体内的液体试剂杯4中的试剂采用洗液,另一个槽体内的液体试剂杯4中的试剂采用捕获抗体或抗原的试剂,最后一个槽体内的液体试剂杯4中的试剂采用底物,如图1和图2所示。

上述一种毛细管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人工用移液器将适量样本从图1所示的漏斗杯2位置处加入,然后放入反应区进行反应;

或将采用机械装置将带有毛细管本体1的加液装置抓取到样本吸入位,同时采用类似于移液器的真空吸头下降,与漏斗杯2的内壁紧密结合,当毛细管本体1下端浸入到样本溶液后,配套仪器的内部真空装置启动抽取负压,将样本溶液吸入到毛细管本体中;然后真空吸头与漏斗杯2的内壁脱离,再由机械装置将加液装置抓取到反应区进行反应;

本实施例中采用机械装置吸取样本溶液。

(2)该反应区通常恒温37度,在该条件下,样本溶液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包被在毛细管本体中的抗体或抗原进行第一次反应,反应完成后采用人工将毛细管本体内的液体全部吹出,或配套仪器的自动吹气机构下移到漏斗杯顶端,采用自动吹气机构对毛细管本体的顶端吹气,使毛细管本体中的液体排出;

(3)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毛细管液体释放机构下压盛装有洗液的液体试剂杯,使洗液冲洗毛细管本体,清洗完成后,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自动吹气机构吹出毛细管本体中的液体;

(4)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毛细管液体释放机构下压盛装有捕获抗体或抗原的试剂的液体试剂杯,捕获抗体或抗原的试剂沿着液体试剂杯与漏斗杯之间的斜面流入到漏斗杯内,漏斗杯内的试剂在自身重力及毛细管本体的毛细作用下,流入到毛细管本体内部,使捕获抗体或抗原的试剂与毛细管本体中的物质进行第二次反应,反应完成后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自动吹气机构吹出毛细管本体中的液体;

(5)重复步骤(3)进行毛细管本体的清洗;

(6)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毛细管液体释放机构下压盛装有底物的液体试剂杯,将底物释放并流入到毛细管本体内,使底物与毛细管本体内物质反应后,将反应后的毛细管进行光学检测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对毛细管本体(1)和密封薄膜(42)的材质进行了优化,本实施例中毛细管本体(1)由聚苯乙烯材质构成。该密封薄膜(42)采用铝塑薄膜构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槽体位置处的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设置如下:

该槽体底端还设置有凸件5,该穿刺装置6固定在凸件5顶端;设槽体的高度为L,凸件5的高度为a,穿刺装置6的高度为b,液体试剂杯4的高度为c,则L≥a+b+c。液体试剂杯(4)的形状与槽体的形状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该槽体的高度值L等于凸件5的高度a、穿刺装置6的高度b和液体试剂杯4的高度c之和;即,L=a+b+c。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3)和(5)的清洗过程不同,具体设置如下:

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毛细管液体释放机构下压盛装有洗液的液体试剂杯,将液体试剂杯的密封薄膜挤破,压下液体试剂杯本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后停止下压,当洗液冲入毛细管本体并达到稳定状态后,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自动吹气机构将毛细管本体内的液体全部吹出,然后再下压液体试剂杯本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左右,当洗液冲入毛细管本体并再次达到稳定状态后,又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自动吹气机构将毛细管本体内的液体全部吹出,最后再全部压下液体试剂杯使液体全部压出,当洗液冲入毛细管本体并最后一次在毛细管本体内达到稳定状态后,采用人工或配套仪器的自动吹气机构将毛细管本体内的液体全部吹出即可。通过本实施例中该方式的设置,能有效增加清洗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