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箱底盖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584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密性测试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箱底盖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油箱底盖是汽车油箱的底部端盖,其完成加工后,需要对其气密性实施测试,防止其壁面泄露而导致油箱漏油。

传统的测试方式是将油箱底盖倒置,即油箱底盖的开口端朝向,然后通过紧固件对油箱底盖的若干个连接处实施定位,最后对油箱底盖内部输入气压,通过仪表可知晓油箱底盖是否存在泄露,同时也可知晓该油箱底盖可承受的最大压力值。

此种测试方式需要采用紧固件对油箱底盖实施固定,测试完毕后又需要将紧固件拆除。而且在锁定过程中的力度不均衡,导致油箱底盖各处受力不一致,则会导致测试结构不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便、测试结果精准、结构简单的油箱底盖测试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箱底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体、设于机体上的测试平台、处于测试平台上方且可朝向测试平台往复移动的锁定组件,锁定组件与测试平台之间的空间为油箱底盖放置空间,所述的测试平台上开设有供气体输入的输入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将油箱底盖放置于测试平台上,然后通过对锁定组件的升降对油箱底盖封闭端实施抵触,促使油箱底盖的开口处与测试平台保持贴合,最后通过输入孔处输入气体,通过仪表观察气压值,从而知晓该油箱底盖是否泄露以及可承受多大的压力。测试完毕后,仅需调整锁定组件,促使锁定组件与油箱底盖分离,便可将油箱底盖由测试平台上拆除,测试过程方便且快捷,加快了测试速度,节约了测试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锁定组件为架设于机体上的至少一个气缸,气缸的气缸轴相对于与气缸联动一端的另一端设有挠性的抵压柱。

其中,机体位于气缸的安装处设有调节长槽,气缸可处于该调节长槽内移动,且气缸通过紧固件与机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机体上调节长槽的设置可对气缸实施调节,以此满足对不同型号及尺寸的油箱底盖实施锁定,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测试平台上设有若干个与油箱底盖的连接孔适配的安装定位柱,测试平台上位于安装定位柱的安装处设有可供安装定位柱滑移的调节槽,安装定位柱穿过该调节槽的一端处通过调节螺母固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便于对油箱底盖放置于测试平台上时的定位,促使油箱底盖具有多重的定位。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油箱底盖测试装置,包括有机体1、设于机体1上的测试平台2、处于测试平台2上方且可朝向测试平台2往复移动的锁定组件3,锁定组件3与测试平台2之间的空间为油箱底盖放置空间31,测试平台2上开设有供气体输入的输入孔21。上述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将油箱底盖放置于测试平台2上,然后通过对锁定组件3的升降对油箱底盖封闭端实施抵触,促使油箱底盖的开口处与测试平台2保持贴合,最后通过输入孔21处输入气体,通过仪表观察气压值,从而知晓该油箱底盖是否泄露以及可承受多大的压力。测试完毕后,仅需调整锁定组件3,促使锁定组件3与油箱底盖分离,便可将油箱底盖由测试平台2上拆除,测试过程方便且快捷,加快了测试速度,节约了测试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定组件3为架设于机体1上的至少一个气缸32,气缸32的气缸轴321相对于与气缸32联动一端的另一端设有挠性的抵压柱33。机体1位于气缸32的安装处设有调节长槽11,气缸32可处于该调节长槽11内移动,且气缸32通过紧固件与机体1连接,紧固件可为螺栓。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锁定组件3也可为电机,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如齿轮或涡轮蜗杆或凸轮)对挠性的抵压柱实施驱动,也可实现对油箱底盖实施锁定。机体1上调节长槽11的设置可对气缸32实施调节,以此满足对不同型号及尺寸的油箱底盖实施锁定,通用性强。挠性的抵压柱33可为塑料环或包覆有海绵体的柱体,防止对油箱底盖的抵压时将油箱底盖刮花。

为了使油箱底盖具有多重的定位,从而保证油箱底盖的测试精度。测试平台2上设有若干个与油箱底盖的连接孔适配的安装定位柱22,测试平台2上位于安装定位柱22的安装处设有可供安装定位柱22滑移的调节槽23,安装定位柱22穿过该调节槽23的一端处通过调节螺母固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