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7641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电厂反应堆热电偶,特别是涉及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



背景技术:

核电厂反应堆热电偶主要用于测量反应堆堆芯温度,热电偶导管作为热电偶的通道,与热电偶导管座一起作为一回路压力边界,故热电偶导管及其导管座关系到核电厂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对核电厂机组的安全至关重要。

核电厂在对一回路进行水压试验,当水压试验处于下行154bar.g压力平台时,检查发现RIC系统E13位置热电偶柱上表面、K13导管周围存在少量硼结晶,需要抽出K13导管内热电偶,并且割除K13导管,对残余导管钻扩孔、密封扩孔,最后将密封座内其他导管包络在一回路边界以内,保证一回路压力边界的完整性。

但是,热电偶导管内部直接联通反应堆堆内构件,若对在热电偶导管切割钻孔等机加过程中产生的铁屑等杂物不加以防护,那么产生的杂物将会通过热电偶导管进入反应堆堆内构件,甚至进入堆芯,这会给机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避免热电偶导管机加工产生的杂物给核电厂反应堆机组带来安全隐患的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

一种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包括堵塞杆、弹性堵塞、调节件及连接杆,所述堵塞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凸出设有限位导向部,所述调节件设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弹性堵塞套设于所述堵塞杆外且抵接于所述限位导向部与所述调节件之间,所述调节件可沿所述堵塞杆的轴向移动且与所述限位导向部配合挤压所述弹性堵塞以改变所述弹性堵塞的外径尺寸。

上述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中的弹性堵塞抵接于调节件和限位导向部之间,调节件沿堵塞杆的轴向移动时可挤压弹性堵塞使弹性堵塞的外径发生变化,并且连接杆与堵塞杆连接后从设有限位导向部的一端插入热电偶导管内合适的位置处,然后连接杆与堵塞杆分离并离开导管,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可以隔开热电偶导管的机加工段,防止机加工产生的杂物进入反应堆堆内构件,避免对机组产生安全隐患,并且在机加工完毕后可以插入连接杆与堵塞杆连接后拔出弹性堵塞,便于进行后续的导管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堵塞为硅胶柱,所述硅胶柱上开设有与所述堵塞杆配合的安装孔,且所述硅胶柱未受挤压时的自由外径小于待堵管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通过螺纹套设于所述堵塞杆的所述第二端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堵塞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上设有外螺纹,所述连接杆对应所述外螺纹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端同轴的内螺纹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导向部与所述堵塞杆由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堵塞杆的直径为2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安装流程图;

图4为图1所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的拆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包括堵塞杆10、弹性堵塞30、调节件50及连接杆70,堵塞杆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 12和第二端14,第一端12凸出设有限位导向部121,调节件50设于第二端14 上,连接杆70与第二端14可拆卸连接,弹性堵塞30套设于堵塞杆10外且抵接于限位导向部12和调节件50之间,调节件50可以沿堵塞杆10的轴向移动且与限位导向部12配合挤压弹性堵塞30以改变弹性堵塞30的外径尺寸。

上述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中的弹性堵塞30抵接于调节件50和限位导向部12之间,调节件50沿堵塞杆10的轴向移动时可挤压弹性堵塞30使弹性堵塞30的外径发生变化,并且连接杆70与堵塞杆10连接后从设有限位导向部 12的第一端12插入热电偶导管内合适的位置处,然后连接杆70与堵塞杆10分离并离开导管,如此塞入导管内的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可以隔开导管的机加工段,防止机加工产生的杂物进入反应堆堆内构件,避免对机组产生安全隐患,并且在机加工完毕后可以插入连接杆70与堵塞杆10的第二端14连接后拔出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便于进行后续的导管处理。

进一步地,限位导向部121为凸出设置于第一端12的半球形块,半球形块的直径大于堵塞杆10的直径,可以与弹性堵塞30抵接,用来限制弹性堵塞30 沿轴向的位置,同时圆弧面121在堵塞100插入导管时起到导向作用,更便于堵塞100插入导管。

具体地,限位导向部12与堵塞杆10由不锈钢材料一体成型,使用寿命更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调节件50通过螺纹与堵塞杆10的第二端14连接,如此在转动调节件30时可挤压弹性堵塞30。可以理解地,调节件50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二端14连接挤压弹性堵塞30,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杆70与堵塞杆10的第二端14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便于将堵塞杆10、弹性堵塞30等放入或取出热电偶导管。可以理解地,连接杆 70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与第二端14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堵塞杆10的第二端14设有外螺纹,连接杆70对应外螺纹开设有与第二端14同轴的内螺纹孔,如此保证连接杆70与堵塞杆10的同轴性,可以更加精确、便利的拆卸和安装连接杆70。

并且,调节件50与连接杆70可以共用第二端14的外螺纹,调节件50始终套设于外螺纹外,连接杆70选择性地与对应的外螺纹连接,实现可拆卸连接,如此可以减少堵塞杆10的加工工序,只需加工一段通用的外螺纹,实现与两个配件的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堵塞30为硅胶柱,硅胶柱上开设有与堵塞杆10配合的安装孔,通过安装孔硅胶柱套设于堵塞杆10外,并且硅胶柱未受挤压时的自由外径小于待堵管的孔径,以便于后续通过调节件50对硅胶柱的外径进行适应性调整。

具体地,热电偶柱所处的工作环境狭小,热电偶柱与三边围板的间距很小,并且热电偶柱上布置的热电偶导管密集,热电偶柱直径约为65mm,其上布置了 13根导管,导管间距约为3~4mm,热电偶导管外径Φ8mm,导管内部分4段胀管,导管内径Φ4.8mm,胀管段内径最大Φ5.3mm,热电偶导管的内径很小,所以将堵塞杆10的直径设为2mm,弹性堵塞30上开设对应的安装孔,如此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可以适用于内径很小的热电偶导管。

在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的具体使用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堵头(包括堵塞杆10、弹性堵塞30及调节件50)塞入导管内,隔离导管的机加工段,防止机加工产生的杂质进入核反应的堆内构件。如图3所示,在具体安装堵头时,首先检查堵头、通过调节件50调整弹性堵塞30的外径,连接杆70连接堵塞杆 10并将堵头放入指定位置,最后连接杆70旋出堵塞杆10,取出连接杆70。

在对导管机加工完毕后需要取出堵头,避免堵头影响后续处理导管的工序,也防止堵头进入反应堆堆内构件。如图4所示,在具体取出堵头时,将连接杆 70伸入导管至堵头处,并旋入堵塞杆10,用连接杆70将堵头拉出导管,最后检查堵头,从堵头上拆卸连接杆,完成整个热电偶导管堵塞结构100的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