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962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球物理电法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球物理电法勘探中,仪器和极罐的大量重复“连接-拆解”工作,如图2所示,会造成导线接线头和极罐接线柱的快速磨损,影响工作效率,极罐接线柱的长期暴露空气更会影响测量工作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包括极罐和极罐接线柱,所述极罐的端部固定有极罐接线柱,极罐接线柱的外部套设有一端封闭的橡胶外壳,橡胶外壳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旋钮套配合,且橡胶外壳的直径从极罐接线柱的左端向右端逐渐减小,所述极罐接线柱和橡胶外壳之间还设有第一金属接触片,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接触片和第二金属接触片连接,其中第二金属接触片置于公插接口和母插接口内,所述公插接口和母插接口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形成一密闭壳体,母插接口内固定有金属杆,金属杆与公插接口之间设有第二金属接触片,金属杆的另端通过导线与外部仪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橡胶外壳的两端设有防止旋钮套从橡胶外壳表面滑脱的限位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片和第二金属接触片均具有向孔径中心凸起的弧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极罐接线柱和金属杆的表面均设有与第一金属接触片和第二金属接触片表面弧度相互贴合的凹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线为螺旋环状结构,具有伸展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公插接口和母插接口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橡胶外壳与极罐接线柱固定连接,避免了与极罐接线柱的反复连接造成的磨损;接线柱被橡胶外壳包裹住,避免被空气氧化;公插接口和母插接口连接简单方便,拆解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的不极化极罐连接结构。

图中:1-极罐、2-旋钮套、3-橡胶外壳、4-极罐接线柱、5-第一金属接触片、6-导线、7-公插接口、8-母插接口、9-金属杆、10-第二金属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不极化极罐连接装置,包括极罐1和极罐接线柱4,所述极罐1的端部固定有极罐接线柱4,极罐接线柱4的外部套设有一端封闭的橡胶外壳3,橡胶外壳3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旋钮套2配合,且橡胶外壳3的直径从极罐接线柱4的左端向右端逐渐减小,使得旋钮套2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适应位置,对极罐接线柱4和橡胶外壳3进行锁紧,所述极罐接线柱4和橡胶外壳3之间还设有第一金属接触片5,在接线柱4和橡胶外壳3锁紧时,第一金属接触片5和接线柱4能保持良好的接触,便于电路的导通,所述导线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金属接触片5和第二金属接触片10连接,其中第二金属接触片10置于公插接口7和母插接口8内,所述公插接口7和母插接口8通过螺纹连接配合形成一密闭壳体,母插接口8内固定有金属杆9,金属杆9与公插接口7之间设有第二金属接触片10,金属杆9的另端通过导线6与外部仪器连接,电路通电后,电流会以极罐→极罐接线柱→第一金属接触片→导线→第二金属接触片→金属杆→导线→外部仪器/或另一极罐的方向进行流动,起到了转换接头的作用,避免了使用导线与极罐接线柱的反复连接造成的磨损,拆解简便,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所述橡胶外壳3的两端设有防止旋钮套2从橡胶外壳3表面滑脱的限位凸起。

所述第一金属接触片5和第二金属接触片10均具有向孔径中心凸起的弧度,能提升与极罐接线柱4或金属杆9的贴合效果,保证电路的正常导通。

所述极罐接线柱4和金属杆9的表面均设有与第一金属接触片5和第二金属接触片10表面弧度相互贴合的凹面。

所述导线6为螺旋环状结构,具有伸展性。

所述公插接口7和母插接口8均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橡胶外壳套在极罐的极罐接线柱上,确保极罐接线柱完全伸入橡胶外壳中,将旋钮套从右向左逐步旋转,由于橡胶外壳外壁厚度向开口处厚度渐大,所以旋钮套在旋转的过程中,极罐接线柱会和第一金属接触片贴合在一起,并逐渐固定,同时也实现了极罐接线柱与空气的隔绝;

将公插接口和母插接口通过螺纹连接好中,且使得第二金属接触片和金属杆处于公插接口和母插接口间的空隙内,金属杆中部有凹面,与第二金属接触片凸起的弧度契合,加强与第二金属接触片的贴合,进一步保证电路导通;

电路通电后,电流会以极罐→极罐接线柱→第一金属接触片→导线→第二金属接触片→金属杆→导线→外部仪器/或另一极罐的方向进行流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