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664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负离子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负离子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负离子纺织品应运而生,为了对负离子纺织品进行开发与生产,需要一种检测纺织品负离子发生量的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216660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动态负离子发生量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机箱、有机玻璃罩、上夹持器、下夹持器、空气负离子测试仪、配重螺钉、支承横梁、立柱、通气孔、换气扇、调速器、定时器、调速控制开关、定时控制开关、电动机、水平调节脚和试验结果输出终端。现有的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通过将纺织品试样放置于上、下夹持器,通过摩擦获得负离子进而检测,但是日常所穿戴的服饰并不仅局限于薄的单层面料,还有填充绒毛、棉等较厚的填充织物,该设备不适用于填充织物的负离子发生量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包括箱体、空气负离子测试仪,所述空气负离子测试仪设于箱体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离子发生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装置包括驱动转盘、连杆机构,安装机构、挤压移动机构、竖向移动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由驱动转盘驱动,所述竖向移动机构设于挤压移动机构上,挤压移动机构可移动的设于箱体内,所述安装机构包括一对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水平面布置,其中一块安装板设于连杆机构上,另一块安装板设于竖向移动机构上。

进一步的,挤压移动机构还包括移动轨道,所述移动轨道设于箱体内。

进一步的,空气负离子测试仪其数据采集器设于负离子发生装置侧方。

进一步的,数据采集器与负离子发生装置间距为3-10cm。

进一步的,还设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负离子发生装置、空气负离子测试仪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设有通风装置,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置于箱体上的排气扇。

进一步的,箱体上设有可开合的箱盖,该箱盖上开有通气孔。

进一步的,安装板上设有夹具。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专为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检测设计,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三种运动结构循环交替工作,更全面的模拟了填充织物实际使用时的工作状态,使实验数据结果具有更广泛的参考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包括箱体1、空气负离子测试仪2、负离子发生装置3、控制面板4、通风装置5,箱体1上设有可开合的箱盖11,空气负离子测试仪2设于箱体1内且其数据采集器21设于负离子发生装置3侧方3-10cm,负离子发生装置3包括驱动转盘31、连杆机构32,安装机构33、挤压移动机构34、竖向移动机构35,连杆机构32由驱动转盘31驱动,竖向移动机构35设于挤压移动机构34上,挤压移动机34构沿着设于箱体1内的移动轨道36移动,安装机构33包括一对安装板331,安装板331上设有夹具332,安装板331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水平面布置,其中一块安装板331a设于连杆机构32上,另一块安装板331b设于竖向移动机构35上,控制面板4与负离子发生装置3、空气负离子测试仪2电连接,通风装置5包括排气扇51与通气孔52,排气扇51设于箱体1上,通气孔52设于箱盖11上。

该种填充织物发例子发生量试验装置其试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填充织物100的两端分别通过夹具332安装于两安装板331上,关闭箱盖11,通过控制面板4启动装置;

步骤二,负离子发生装置3工作,其包括以下三种运动发生方式:驱动转盘31带动连杆机构32做循环运动进而带动填充织物100相互摩擦而产生负离子;挤压移动机构34沿着移动轨道36做往复运动使填充织物100相互挤压而产生负离子;竖向移动机构35沿垂直方向上下循环运动进而使填充织物100相互摩擦而产生负离子;三种运动发生方式循环进行;

步骤三,在步骤二进行的同时,空气负离子测试仪2的数据采集器21实时检测箱体1内负离子发生量,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面板4显示。

步骤四,试验完成后,使用通风装置5的排气扇51和通气孔52使箱体1内与外界换气,使箱体1内负离子浓度与外界相同,以备下一次试验。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上述一种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试验装置,专为填充织物负离子发生量检测设计,弥补了该领域的空白,其负离子发生装置的三种运动结构循环交替工作,更全面的模拟了填充织物实际使用时的工作状态,使实验数据结果具有更广泛的参考价值。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