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生产现场测量斜孔深度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8501阅读:1544来源:国知局
能够在生产现场测量斜孔深度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生产现场测量斜孔深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行业的高速发展,机械零件的样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困难也越来越突出。如:对于斜孔深度的测量,当遇到刀具磨损需换刀、机床或夹具调整的问题时,都需要操作工人通过测量该尺寸后,再进行相关刀补、机床或夹具的调整作业。但是,由于没有专用的测量装置,对于这些问题,操作工人无法通过常规的量具测量该尺寸,因此,只能采用三坐标和辅助塞棒来测量此尺寸,而三坐标测量时,需用直径合适的辅助塞棒,若直径不合适,就需要进行三坐标计算。这样一来,每当换完刀具、调整机床或夹具就需要送三坐标检测,然后,进行三坐标计算。而此时,操作工人就只能停产等待测量、三坐标的计算结果,不仅浪费时间,还降低了生产效率;若不等测量、计算结果,直接生产,就会增加不合格产品流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够在生产现场测量斜孔深度的测量装置,其在现场操作人员换刀、机床或夹具调整后,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自己测量孔深数据,解决了送三坐标检测、计算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能够在生产现场测量斜孔深度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能够放入被测孔中的塞棒,该塞棒的一端设有一与被测斜孔相适应角度的圆锥面,被测斜孔的顶面上放置一对表块。

所述塞棒的长度L2为塞棒一段到圆锥面交点的长度。

所述表块的高度H=(L2-孔深)*Cos被测斜孔与中心孔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在现场操作人员换刀、机床或夹具调整后,不仅能够在第一时间自己测量孔深数据,解决了送三坐标检测、计算的问题;而且,该检测过程只需0.5分钟即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入斜孔时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塞棒、2.圆锥面、3.被测斜孔、4.对表块、A.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能够放入被测孔中的塞棒1,该塞棒1的一端设有一与被测斜孔3相适应角度的圆锥面2,被测斜孔3的顶面上放置一对表块4。

本实施例:被测斜孔3与中心孔夹角为9°,因此,塞棒1的一端面做一个9°的锥面。

上述塞棒1的长度L2为塞棒1一段到圆锥面2交点的长度。

上述表块4的高度H=(L2-孔深)*Cos被测斜孔与中心孔夹角。

对表块4的尺寸:将对表块4放在被测斜孔3的顶面A上,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即可得到对表块4的高度H,H=(L2-33.4)*Cos9°。

现场测量时,只需要将对表块4放在被测斜孔3的顶面A上,用平台,高度尺,百分表(或千分表)在对表块4上对表后,再测量塞棒1的圆锥面2,通过表针的偏摆量,即可得到被测斜孔3的深度。

上述被测斜孔3的角度是由机床和夹具保证,正常加工过程中,其误差可以忽略不计,故只需要考虑被测斜孔3轴向的变差。因为,被测斜孔3是延轴线方向,生产线上是测量的与顶面A垂直的方向,所以,需要将测量公差进行转换,通过三角函数计算,延孔轴线方向变化0.1,转为垂直顶面A方向变化0.1*Cos9°=0.099。由此,我们可以将33.4±0.2转化为测量H±0.19,至此,被测斜孔3的深度现场测量的问题得到解决。

使用时,将塞棒1放入被测斜孔3中,就可以保证圆锥面的总是有一条素线与顶面A平行,并且,这条素线处在圆锥面的最高点,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平台,高度尺,百分表来测量此最高点,此时,只要再配一个与塞棒1长度合适的对表块4来对表,我们就可以测出被测斜孔3的深度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