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小型化的温控开关同步测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033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小型化的温控开关同步测试板。



背景技术:

温控开关同步测试板主要用于温控开关的同步功能,其主要结构包括有PCB板以及设置于PCB板上的多个接线端子、多个第一继电器、多个电感、多个第一电容、多个第一电阻、多个第二电阻、多个第二继电器、两DIP-IC座子、两第三电阻、两第二电容和两三极管等。然而,由于上述各个元器件布置不合理,导致整个测试板面积较大,占据较大的安装位置,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小型化的温控开关同步测试板,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温控开关同步测试板各个元器件布置不合理导致测试板面积较大并占据安装位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小型化的温控开关同步测试板,包括有PCB板以及设置于PCB板上的多个接线端子、多个第一继电器、多个电感、多个第一电容、多个第一电阻、多个第二电阻、多个第二继电器、两DIP-IC座子、两第三电阻、两第二电容和两三极管;多个接线端子并排间隔布置于PCB板的表面前侧缘;多个第一继电器并排间隔设置并位于多个接线端子的后侧,多个电感和多个第一电容位于PCB板的表面左侧缘,多个电感并排设置,多个第一电容并排设置并位于多个电感的后侧,多个第一电阻阵列式排布在PCB板表面的右侧缘,多个第二电阻、多个第二继电器、两DIP-IC座子、两第三电阻、两第二电容和两三极管均位于PCB板的表面后侧缘,多个第二电阻分布在第一电容的后侧和最左侧之第一继电器的后侧,每一第二电阻的侧旁均设置有一第一二极管,多个第二继电器并排设置,两DIP-IC座子分别位于多个第二继电器的左右两侧,两第三电阻分别位于两DIP-IC座子的右侧,两第二电容分别位于两第三电阻右侧,该三极管分别位于两DIP-IC座子、两第三电阻和两第二电容的后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PCB板为长方形,其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一固定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线端子为并排设置的五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继电器为三个,每一第一继电器均为和泉继电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第一继电器之间均设置有一第四电阻和一第二二极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感为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容为三个,第一电容为CBB电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电阻为四个,四个第一电阻呈两排两列排布,每一第一电阻为碳膜电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电阻为三个,每一第二电阻均为碳膜电阻。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继电器为三个,每一第二继电器均为松下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对各个元器件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本产品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PCB板上的空间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从而使得测试板的面积缩小,减少占据的安装空间,实现结构小型化,为使用带来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0、PCB板 101、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PCB板100以及设置于PCB板100上的多个接线端子、多个第一继电器、多个电感、多个第一电容、多个第一电阻、多个第二电阻、多个第二继电器、两DIP-IC座子、两第三电阻、两第二电容和两三极管。

所述PCB板100为长方形,其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一固定孔101,并且,该PCB板100的长度为135mm,宽度为70mm。

该多个接线端子并排间隔布置于PCB板100的表面前侧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端子为并排设置的五个,其从左到右依次为接线端子S6、接线端子S1、接线端子S5、接线端子S4、接线端子S3。

该多个第一继电器并排间隔设置并位于多个接线端子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继电器为三个,其从左到右分别位于继电器S40、继电器S39、继电器S2,每一第一继电器均为和泉继电器,相邻两第一继电器之间均设置有一第四电阻S19、S21和一第二二极管S37、S38。

该多个电感和多个第一电容位于PCB板100的表面左侧缘,多个电感并排设置,多个第一电容并排设置并位于多个电感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感为两个,其分别位于电感L1、电感L2,所述第一电容为三个,其分别位于电容S9、电容S10和电容S12,且每一第一电容均为CBB电容。

该多个第一电阻阵列式排布在PCB板100表面的右侧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为四个,其分别是电阻S23、电阻S24、电阻S25和电阻S26,四个第一电阻呈两排两列排布,每一第一电阻为碳膜电阻。

该多个第二电阻、多个第二继电器、两DIP-IC座子S27、S28、两第三电阻S20、S22、两第二电容S29、S30和两三极管S31、S32均位于PCB板100的表面后侧缘,多个第二电阻分布在第一电容的后侧和最左侧之第一继电器S40的后侧,每一第二电阻的侧旁均设置有一第一二极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为三个,其分别是电阻S13、电阻S14和电阻S17,每一第二电阻均为碳膜电阻,对应的,该第一二极管为三个,其分别位于二极管S15、S16、S18。

多个第二继电器并排设置,两DIP-IC座子S27、S28分别位于多个第二继电器的左右两侧,两第三电阻S20、S22分别位于两DIP-IC座子S27、S28的右侧,两第二电容S29、S30分别位于两第三电阻S20、S2右侧,该三极管S31、S32分别位于两DIP-IC座子S27、S28、两第三电阻S20、S22和两第二电容S29、S3的后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继电器为三个,其从左到右分别是继电器S33、继电器35和继电器S34,每一第二继电器均为松下继电器。

上述各个元器件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其连接方式以及各个元器件的配合作用原理为现有技术,在此对上述各个元器件的连接方式以及各个元器件的配合作用原理不作详细叙述,本测试板配合PLC用于检测突跳式温控器的同步功能,包括温控开关的动作同步检测和复位同步检测。

实现原理:将高压交流电通过温控器的触点,通过光电耦合器(型号:4N25 505Q)驱动继电器的通断,来检测温控开关动作和复位动作的同步时间。同时可检测触点的接触好坏。

突跳式温控器的工作原理:对温控器加温到一定温度后,温控器的触点会动作(常闭变为开路,或者常开变为导通)。然后对温控器进行冷却,检测触点的动作(恢复常闭或者常开)。PLC通过测试板的给过去的触点动作信号,计算时间,来判断温控器的同步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对各个元器件进行合理布局,使得本产品的整体结构简单紧凑,PCB板上的空间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从而使得测试板的面积缩小,减少占据的安装空间,实现结构小型化,为使用带来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