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灰熔融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47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灰熔融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样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灰熔融测试仪。



背景技术:

煤样的熔融特性直接关系锅炉是否结渣及其严重程度,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影响极大,因此一般都采用灰熔融测试仪对煤样的灰熔融特性进行测定;现有市场上灰熔融测试仪的品种繁多,一般都包括高温炉膛、承装煤样的托板及附属盛装石墨颗粒的托杯、送样机构和摄像装置等,测试时先将煤样放置于托板上,在高温炉膛内完成加热,通过摄像装置采集煤样在各个温度下的图像信号,从而判断煤样的熔融特性。

目前,现有的灰熔融测试仪在结构上存在不足之处:①由于托板、托杯等部件取出时仍为高温,如果过早暴露于仪器外部会存在安全隐患;②由于升降机构设置于平移机构上,而升降机构的垂直高度尺寸较大,因此升降机构跟随平移机构运动时易产生重心不稳,导致在送样过程中容易发生炉芯倾斜等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灰熔融测试仪,它采用设置旋转座以及优化整体结构设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运动时重心不稳易发生倾斜事故的缺陷,并能解决因托板和托杯高温存在的安全隐患,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安装和使用方便,运行稳定性好,市场前景广阔,便于推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灰熔融测试仪,它包括炉膛、外壳、托板、托杯、炉芯、旋转模块、上桥板、水平运动机构、升降机构和摄像装置;所述旋转模块包括旋转电机、旋转座和传动机构,所述旋转座设置于上桥板的上端面上且该旋转座底部的旋转轴穿过上桥板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旋转电机设置于上桥板的内侧中部,所述托板、托杯、炉芯顺次设置于旋转座上且旋转座的直径尺寸大于炉芯的直径尺寸;所述炉膛设置于外壳的顶端且该炉膛的底部连接升降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下桥板上。

为了实现结构、效果优化,其进一步的措施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座、升降电机、丝杆、下桥板、感应装置、传动装置和导向杆;所述升降电机固定连接于底座一端顶部,且该升降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底座经传动装置与丝杆连接,所述感应装置包括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导向杆顶端和底座上。

所述下桥板的内侧中部设有V形缺口,该下桥板的两端对称设有通孔。

所述传动装置为皮带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

所述水平运动机构包括螺杆、导轨、驱动电机和定位装置;所述导轨为两根且其上端面与上桥板的两端底部活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螺杆的端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包括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导轨的外侧。

所述导轨固定连接于下桥板的两端且位于丝杆和导向杆的外侧。

所述上桥板的内侧两端对称设有U形缺口,该上桥板的内侧中部设有弧形缺口。

所述外壳的一侧上端设有活动门用于取装托板和托杯。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

(Ⅰ)本实用新型采用在外壳上设置活动门放取托板和托杯的结构,从而避免因托板和托杯的高温而过早暴露于仪器外部引起的安全隐患;

(Ⅱ)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旋转座且旋转座的直径尺寸大于炉芯的直径尺寸,能保障炉芯和托杯旋转时重心稳定不会产生摇晃,从而保障测试工作顺利实施以及测试结果准确;

(Ⅲ)本实用新型采用将水平运动机构设置于升降机构的下桥板上,可防止因水平运动而使升降机构脱离炉膛发生意外事故,从而保障自动送样动作平稳顺利,操作安全可靠;

(Ⅳ)本实用新型采用设置旋转座以及优化整体结构设计从而克服现有技术运动时重心不稳和送样过程中易发生意外事故的缺陷,并且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安装和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制作成本低,运行稳定性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煤灰熔融性测试配套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膛,11-取像管口,2-外壳,21-活动门,3-托板,4-托杯,5-炉芯,6-旋转模块,61-旋转电机,62-旋转座,7-上桥板,71-U形缺口,8-水平运动机构,81-螺杆,82-导轨,83-驱动电机,84-定位装置,9-升降机构,91-底座,92-升降电机,93-丝杆,94-下桥板,95-感应装置,96-传动装置,97-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灰熔融测试仪,它包括炉膛1、外壳2、托板3、托杯4、炉芯5、旋转模块6、上桥板7、水平运动机构8、升降机构9和摄像装置;所述旋转模块6包括旋转电机61、旋转座62和传动机构,所述旋转座62设置于上桥板7的上端面上且该旋转座62底部的旋转轴穿过上桥板7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旋转电机61设置于上桥板7的内侧中部,所述托板3、托杯4、炉芯5顺次设置于旋转座62上且旋转座62的直径尺寸大于炉芯5的直径尺寸;所述炉膛1设置于外壳2的顶端且该炉膛1的底部连接升降机构,所述水平运动机构8设置于升降机构9的下桥板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2的一侧上端设有活动门21用于取装托板3和托杯4,对煤样的取出和放入等操作更方便,并且活动门21一般设置于远离炉膛1的高温区域,可防止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所述炉膛1的一侧设有取像管口11与摄像装置连接,用于观察煤样在受热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以及拍摄并记录煤样的特征温度。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水平运动机构8包括螺杆81、导轨82、驱动电机83和定位装置84;所述导轨82固定连接于下桥板94的两端且位于丝杆93和导向杆97的外侧,该导轨82为两根且其上端面与上桥板7的两端底部活动连接用于保障上桥板7可沿着导轨82的上端面作水平运动,该结构可实现当下桥板94作纵向升降运动时可驱动导轨82跟随作升降运动;所述驱动电机83与螺杆81的端部连接,所述定位装置84包括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导轨82的外侧用于感应和定位上桥板7作水平运动的起始点和终点;所述上桥板7的内侧两端对称设有U形缺口71用于避让升降机构9中的丝杆93和导向杆97,可防止上桥板7作水平运动时与丝杆93和导向杆97发生碰撞;该上桥板7的内侧中部设有弧形缺口方便旋转电机61的安装定位,所述下桥板94的内侧中部设有V形缺口用于避让旋转电机61,采用该结构有利于整体布局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降低原材料成本;该下桥板94的两端对称设有通孔用于安装丝杆93和导向杆97。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9包括底座91、升降电机92、丝杆93、下桥板94、感应装置95、传动装置96和导向杆97;所述升降电机92固定连接于底座91一端顶部,且该升降电机92的输出轴穿过底座91经传动装置96与丝杆93连接,该传动装置96优选为皮带传动装置或齿轮传动装置;所述感应装置95包括两个并分别设置于导向杆97顶端和底座91上,分别用于感应定位下桥板94作升降运动的起始点和终点位置;所述丝杆93和导向杆97对称分布于下桥板94的两端,且该丝杆93和导向杆97分别穿过下桥板94与底座91连接,所述丝杆93一般设置一根,而导向杆97一般设置1~3根。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送样时,先将多个待测煤样绕轴向中心均匀放置于托板3上,随后打开活动门21将托板3和托杯4安置于炉芯5上;接着控制驱动电机83驱动螺杆81旋转从而使上桥板7沿着导轨82往炉膛1的正下方水平运行,当运行至预定位置时经定位装置84感应控制驱动电机83停止运转;然后控制升降电机92驱动丝杆93旋转可使下桥板94沿着导向杆97上升,从而驱动水平运动机构8、旋转模块6、炉芯5、托杯4、托板3以及待测煤样跟随上升,当运行至预定位置时经导向杆97顶端的感应装置95控制升降电机92停止运转,从而完成送样;此时炉芯5、托杯4、托板3以及待测煤样应位于炉膛1内,测试时同时控制旋转模块6中的旋转电机61驱动炉芯5、托杯4和托板3绕轴向中心缓慢旋转,有利于待测煤样加热均匀从而保障测试结果准确,也方便摄像装置对经过取像管口11的每个待测煤样进行取像和拍照;取样的工作步骤与送样的工作步骤相反,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