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跨棒距的游标卡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97002阅读:1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量跨棒距的游标卡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标卡尺,尤其涉及一种测量跨棒距的游标卡尺。



背景技术:

现在在直齿轮的加工中,外齿轮通常通过使用公法线千分尺或者外径千分尺和量棒测量;内齿轮受结构形状的限制大都不能测量公法线测量,而是使用游标卡尺内量爪测量两相对齿槽间量棒的跨棒距。采用公法线测量外齿时由于公法线千分尺量程较小,测量不同的齿就需要不同的尺,很不方便,而且很多设计人员习惯采用跨棒距值,用公法线千分尺还要换算,给现实操作带来很多不便,采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和量棒测量,由于两个量棒和尺相对分离,操作很不方便。针对该问题,现阶段也有公布的技术方法如:实用新型201120254934.X所示:看似可以解决跨棒距的测量问题,其实根本不能直观的得到跨棒距的数值,因为每次换量棒后由于量棒不一样读数的基准是不一样的,而且如果齿轮如果上下存在大小头的情况的话,量棒不能很好的贴合齿槽,该实用新型就不能够准确测量。所以需要一种发明能够快速的测量跨棒距得到读数,并且能够准确测量的游标卡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跨棒距的游标卡尺,它可以测量内齿和外齿的跨棒距,游标卡尺采用数显,数显表头上有开关按钮,变化按钮,调整按钮,效准按钮,测量不同规格的齿轮时,只需要依据要求变换测头,采用千分尺校准校准外卡或采用标准棒校准内卡,就能够方便快捷的测量跨棒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测量读数简单,可以很方便的根据测量要求更换测头,并且能够快速方便的校准,实现了渐开线内外花键跨棒距的快速精确的测量,齿轮出现大小头时,它也能通过测量点的位置变化转却快速的的测量出所要点的跨棒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测头6和测头7的放大图;

图3为表头示意图;

图4为该实用新型卡爪臂螺纹孔剖视图;

图5为测量内齿时游标卡尺的测头安装和表头校准示意图;

图6为该实用新型测量内齿时的示意图;

图7为测量外齿时游标卡尺的测头安装和表头校准示意图;

图8为该实用新型测量外齿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量跨棒距的游标卡尺,它由主尺1,滑尺2,锁紧螺母3,表头4,测头一5,测头二6,拇指座7组成。

所述滑尺2在主尺1上滑动,通过传感器和内部运算将滑尺2和主尺1的相对位置显示到表头4上,所述表头通过螺钉固定在滑尺2上。

所述表头4上设有LED显示窗口45,下方设有有开关按钮41,控制显示窗口的开关;变化按钮42,调整LED屏上某一个数字变为可调模式;调整按钮43,将可调模式下的数字调整需要的数字;校准按钮44,将调整好的值变为尺的值。

所述测头一5和测头二6分别安装于主尺1和滑尺2的卡爪臂上,通过螺纹相连。测头一5和测头二6完全相同,测头顶端是一球体62,中间是一圆锥体61,圆锥体61两边有扁平面,用于更换卡爪时可以用专用的小扳手实现测头的锁紧和拆卸,锥体下方是螺杆63,通过螺杆63连接主尺1,和滑尺2。

所述主尺1和滑尺2的卡爪臂上的螺纹孔12和螺纹孔13是通孔螺纹并且两个孔的中心在一条线上。

当测量内花键时,在螺纹孔12和螺纹孔13的外侧分别按上测头一5和测头二6,测头顶端球体62直径即为量棒所要求的的直径d。如图5所示:选用合适量程的外径千分尺调到校准长度L,将该发明的测头放到外径千分尺的内侧,此时量棒的实际跨棒距Lp=L-2d,锁紧锁紧螺母3;打开显示的开关按钮41,通过变化按钮42和调整按钮43将LED显示窗口显示数值调整为Lp。按下校准按钮44,此时游标卡尺的值变为Lp,此时该发明游标卡尺完成校准。

如图6所示:测量时测量员将该发明置于相对的齿槽中,两手分别握住主尺1和滑尺2,并通过拇指拖拉拇指座7使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测头处于所测齿轮的同一截面的位置。此时LED显示窗口45显示的数值即为所要测量的跨棒距。

当测量外花键时,在螺纹孔12和螺纹孔13的内侧分别按上测头一5和测头二6,测头顶端球体62直径即为量棒所要求的的直径d。如图7所示:选用合适的校准棒,校准棒长为L1,将该发明的测头放到校准棒外侧,此时量棒的实际跨棒距Lp=L+2d,锁紧锁紧螺母3;打开显示的开关按钮41,通过变化按钮42和调整按钮43将LED显示窗口显示数值调整为Lp。按下校准按钮44,此时游标卡尺的值变为Lp,此时该发明游标卡尺完成校准。

如图8所示:测量时测量员将该发明置于相对的齿槽中,两手分别握住主尺1和滑尺2,并通过拇指拖拉拇指座7使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测头处于所测齿轮的同一截面的位置。此时LED显示窗口45显示的数值即为所要测量的跨棒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