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度环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1740阅读:1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锥度环规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锥度测量装置,尤其是一种锥度环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使用的锥度环规普遍没有刻度盘,这样严重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增加了零件检测的劳动强度,给产品检测增加了困难,大大增加了不合格产品的出厂率,怎样解决锥度环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和由此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对锥度环规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锥度环规测量装置,解决锥度环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和由此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锥度环规测量装置,是由:圆柱体、圆锥孔、刻度盘构成;圆柱体的剖面为直角梯形,圆柱体的中心设置圆锥孔,圆锥孔的斜面上设置刻度盘。

所述的圆柱体的右端面与轴线垂直,圆柱体的外圆直径为D1,圆柱体左侧为斜面;斜面与下底边的夹角为b,直角梯形上底长度为L2、下底长度为L3。

所述的圆锥孔的最小直径和斜面上刻度盘的内圆直径相等。

所述的斜面上圆锥孔的最高点所在竖向直线和最低点所在竖向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1。

所述的圆锥孔的最小直径端设置于斜面上,圆锥孔的最大直径为D2。

所述的刻度盘的盘面分为十六等份,每等份都设置短刻度线,相邻两个短刻度线之间的夹角为22.5°,刻度盘的边缘对应短刻度线设置数据标识。

水平方向的所述的水平方向的数据标识为a。

所述的锥度环规材质选用GCr15轴承钢,圆柱体外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μm,圆柱体内表面的粗糙度为Ra0.4μ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目标端面的直径基本尺寸为刻度的平均值,根据锥度值、按直径变化量的±0.2mm确定环规测量面(带刻度)所需轴向变量L1,即将该基本尺寸所在平面沿轴线旋转至通过轴向变量的极限值,在斜面上沿圆周以直径基本尺寸a的刻线为基准雕刻出8或16等分,则刻度值的精度为0.1mm或0.05mm。测量时,将工件待测圆锥台部位插入环规并达到无间隙配合,通过用直尺比对或目测,按照斜面与目标端面的交线所在刻度所对应的数据标识读数,即可得到目标端面外圆的直径。D1为58mm,D2为30mm,L1为4mm, L2为23.75mm,L3为32.28mm,b为81.63°,c为22.5°。此环规改善了现有定制环规由于没有刻度导致锥度部位直径测量不准的缺陷,解决了锥度环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和由此造成的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生产成本低廉,操作简单,使用效果显著,结实耐用,长期使用不易损坏,提高检测效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适合普遍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中:圆柱体1、圆锥孔2、刻度盘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圆柱体1的剖面为直角梯形,圆柱体1的中心设置圆锥孔2,圆锥孔2的斜面上设置刻度盘3。

所述的圆柱体1的右端面与轴线垂直,圆柱体1的外圆直径为D1,圆柱体1左侧为斜面;斜面与下底边的夹角为b,直角梯形上底长度为L2、下底长度为L3。

所述的圆锥孔2的最小直径和斜面上刻度盘3的内圆直径相等。

所述的斜面上圆锥孔2的最高点所在竖向直线和最低点所在竖向直线的水平距离为L1。

所述的圆锥孔2的最小直径端设置于斜面上,圆锥孔2的最大直径为D2。

所述的刻度盘3的盘面分为十六等份,每等份都设置短刻度线,相邻两个短刻度线之间的夹角为22.5°,刻度盘3的边缘对应短刻度线设置数据标识。

水平方向的所述的数据标识为a。

所述的锥度环规材质选用GCr15轴承钢,圆柱体1外表面的粗糙度为Ra1.6μm,圆柱体1内表面的粗糙度为Ra0.4μ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