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915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



背景技术:

荧光免疫检测分析仪(POCT)是贴近患者进行的一种快速检测分析技术,简便高效,检验周期短,标本用量少,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检测技术。其优势在于能够同时满足医生和患者在检查报告时间上的需求,且操作较为简便,可由临床医生、护士甚至是患者或家属自行完成。近年来,POCT发展迅速,其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从最初的检测血糖,妊娠扩展到监测血凝状态、心肌损伤、酸碱平衡、感染性疾病等;应用的场所从事故现场、家庭,延伸到了病房、门诊、急诊、监护室、手术室甚至海关、社区保健站、私人诊所;应用的领域也已经从临床扩展到食品卫生、环境监测、禁毒、法医、采供血结构等。另外精细、便携、快速、检测项目的多样化是未来POCT的主要发展方向。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拉动趋势,患有慢性疾病的人也将越来越多,实现自我诊断的需求将逐渐被拉升,则POCT将会为家庭健康诊断专家的首选。其次,急求医学也需要体外诊断仪器提供更新、更快、更准确、更方便的数据。再次,我国边远山区居民远离城市,网络不发达,农村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他们得不到社会及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动物飞禽方面,很多动物及飞禽面临灭绝,城市中的名贵的宠物及军警不对的警犬,有疾病得不到治疗及疾病的预防。

体外诊断应用:床边检测,家庭检验,医师诊所,实验室及分散检验,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在进行,但是目前是在传统、核心和中心实验室外检测,距离患者很远,虽然是诊断出结果,患者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病毒不能得到控制,医生不能瞬间根据病情发展更改治疗方案等,导致增加综合成本,不利于病理分析及快速治疗等,体现不出来快速简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本实用新型具有时效性、便携式、及时性、高效性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分析仪由上盖组件以及用于支撑上盖组件的底座组件构成,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位于顶部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分别与功能模块和电池组之间电连接,所述底座组件包括驱动分析仪工作的内置的电池组以及功能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学模块包括第一支架,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的第二镜片、接触第二镜片设置的第一镜片以及垂直设置在第一镜片的荧光激发光源;所述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用于优化荧光激发光源,通过两个镜片后光斑均匀,呈圆形;

所述检测卡包括依次排布设置的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对应一个检测卡端口;

所述第二光学模块包括第二支架,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的微型相机,所述检测卡端口与所述功能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的尺寸为:70H*36W*50L;第一镜片的尺寸均为:外径10mm-30mm;第二镜片的尺寸为:外径10mm-30mm;所述第二支架的尺寸:70H*36W*50L。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设置于底座组件一侧的条形码扫描仪或二维码扫描仪。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还包括主控板、以及通过主控板控制的系统驱动板、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系统驱动板分别与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系统驱动板、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通信模块均与主控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光信号及图像信号;所述荧光激发光源通过镜片后,均匀照射到试剂卡的检测卡上的检测区,激发固化的荧光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受激发后产生400-700nm的可见光信号,光信号产生反射,反射后的光信号及图像信号被微型相机采集后,反馈到主控板的模块中,将光信号及图像信号处理成数字、2D或3D图像。

进一步地:在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侧还平行设有微型打印机和通信接口;所述微型打印机和通信接口均与主控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通信接口包括4G通信接口、USB通信接口、SD卡接口和电源接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盖组件的表面设有可翻转的触摸屏显示器,所述触摸屏显示器与主控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析仪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通过通信模块或无线模块存储内外部数据。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便携、简单、快速、及时,时效性强等特点。

(2)数据存储及分析、camera方式处理图形及分析。

(3)更接近患者,随时了解病毒发展,及时控制。中心实验室将负责处理和分析患者近距离仪器不能进行的的标本,改变目前检验医学格局。

(4)应用范围扩大到动物飞禽领域(包含宠物及军警犬等)。

(5)更节约综合成本。

(6)缩短检验周期。

(7)治疗方向扩大到预防、保健、康复,

(8)环境扩大到家庭、社区、户外。

(9)有线、无线、数据通信接口连接方式有利于数据实时传输、存储、分析、统计、研究。

(10)通过扫描患者二维码可以调取活读取历史数据,结合当前数据比对,有利于进行病理分析和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组件,2-底座组件,3-第一光学模块,4-检测卡,5-第二光学模块,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微型相机,9-检测卡端口,10-第一镜片,11-第二镜片,12-荧光激光源,13-电池组,14-系统驱动板,15-主控板,16-通信接口,17-微型打印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作为免疫层析快速诊断技术的配套设备,荧光免疫分析仪基于免疫层析技术,与荧光免疫试剂条配合使用,可用于被测样本的定性、半定量检测。产品由上盖组件1与底座组件2构成,其结构主要包括上盖、底座、主控板、运动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通信模块、电池组、扫描模块、打印机和显示屏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如图1所示,所述分析仪由上盖组件以及用于支撑上盖组件的底座组件构成,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位于顶部的光学系统,所述光学系统分别与功能模块和电池组之间电连接,所述底座组件包括驱动分析仪工作的内置的电池组13以及功能模块。

所述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光学模块3、检测卡4和第二光学模块5;所述第一光学模块3与检测卡4,检测卡4和第二光学模块5之间均成一定角度设置,所述设置的角度能使第一光学模块3的荧光激发光源12照射到检测卡的检测区上,其检测卡4的检测区折射光能够直接折射至第二光学模块5的微型相机上。

所述第一光学模块3包括第一支架6,设置在第一支架上6的第二镜片11、接触第二镜片11设置的第一镜片10以及垂直设置在第一镜片的荧光激发光源12;所述第一镜片10和第二镜片11用于优化荧光激发光源12,通过两个镜片后光斑均匀,呈圆形;

所述检测卡4包括依次排布设置的检测区,每个检测区对应一个检测卡端口9;

所述第二光学模块5包括第二支架7,设置在第二支架7上的微型相机8,所述检测卡4端口与所述功能模块电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6的尺寸为:70H*36W*50L;第一镜片10的尺寸均为:外径10mm-30mm;第二镜片11的尺寸为:外径10mm-30mm;所述第二支架7的尺寸:70H*36W*50L。

所述功能模块包括设置于底座组件2一侧的条形码扫描仪或二维码扫描仪。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模块还包括主控板、以及通过主控板控制的系统驱动板、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系统驱动板分别与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通信模块电连接;

所述系统驱动板、图像处理模块、无线模块和通信模块均与主控板电连接。

所述图像处理模块用于采集光信号及图像信号;所述荧光激发光源通过镜片后,均匀照射到试剂卡的检测卡上的检测区,激发固化的荧光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受激发后产生400-700nm的可见光信号,光信号产生反射,反射后的光信号及图像信号被微型相机采集后,反馈到主控板的模块中,将光信号及图像信号处理成数字、2D或3D图像。信号的强弱和荧光分子数量严格相关,扫描得到的信号,系统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被分析物的含量。荧光免疫分析仪可同时开展单个或多个分析物的定量检测,检测灵敏度可达ng/ml级。

在所述底座组件的另一侧还平行设有微型打印机和通信接口;所述微型打印机17和通信接口16均与主控板电连接。

所述通信接口包括4G通信接口、USB通信接口、SD卡接口和电源接口。

在所述上盖组件的表面设有可翻转的触摸屏显示器,所述触摸屏显示器与主控板电连接。

所述分析仪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通过通信模块或无线模块存储内外部数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荧光免疫分析仪的参数如下所示:

一、优势特点:

1、多样化的操作方式

在继承经典的单联测试、柜式、外接电脑一对一操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引入局域网内的远程操控、便携式、仪器的单机本地运行模式;

内置4英寸触摸屏搭载自主研发的控制软件,使操作更加便捷。

2、科学合理的光学系统

荧光激发光源采用高亮长寿命LED,荧光检测系统终身免维护;

光学系统位于仪器顶部,运行时顶部激发、扫描,无需担心内部灰尘对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

紧凑的光学系统,保证了荧光检测的精准性和稳定性。可完成4联荧光通道的扫描,实现高效处理。

3、强大齐全的软件功能

仪器内置锂电池,独立运行8小时,使用更简单,方便携带,

根据不同行业的用户需求,具备了无线及有线数据传输、内外部数据存储、camera形式图形分析等多种功能模块;

权限管理功能进一步保护您的检测/实验数据,防止泄露,保障数据安全。

可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将数据和图形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可用作病理统计、分析、研究等。

数据内部存储功能,也可通过U盘导出检测/实验数据,更方便。

通过扫描被测试物体二维码,可详细读取其所有数据信息,有利于医生对病理进行二次分析或比对,提高治疗效率。

具有断电保护功能,避免因突发的异常断电造成实验数据丢失

方便多用户使用,独立的用户程序管理

4、其它辅助功能

实验运行过程中实时存储实验数据;

自动断电保护功能,避免因突发的异常断电造成实验数据丢失及试剂浪费,供电恢复后可自动执行未完成的实验,同时形成完整的实验数据报告。

二、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是利用荧光技术的高度敏感性与免疫学技术的高度特异性相结合,为免疫学、临床组织化学和实验室诊断提供的一项检测技术。荧光免疫分析仪可用于细菌、病毒、真菌等鉴定和相关疾病的诊断外,还广泛用于血清抗体(包括自身抗体)的检测,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与研究,病理学抗原、抗体和补体的鉴定和定位,免疫复合物的病理研究,细菌、病毒与宿主之间的抗原关系及受体、配体研究,肿瘤免疫的诊断与研究,细胞膜表面抗原及其受体的研究等技术。

1、本仪器从结构特征分为有源医疗器械,非接触人体医疗器械,基本不影响人体健康,而且该产品机理已经取得国内外的认可,技术成熟可靠,安全性具有中度风险,需要按照Ⅱ类管理类别严格控制管理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本仪器检测时,图像处理模块采集光信号及图像信号;所述荧光激发光源通过镜片后,均匀照射到试剂卡的检测卡上的检测区,激发固化的荧光免疫复合物,免疫复合物受激发后产生400-700nm的可见光信号,光信号产生反射,反射后的光信号及图像信号被微型相机采集后,反馈到主控板的模块中,将光信号及图像信号处理成数字、2D或3D图像。信号的强弱和荧光分子数量严格相关,扫描得到的信号,系统自动计算出待测样本中被分析物的含量。荧光免疫分析仪可同时开展单个或多个分析物的定量检测,检测灵敏度可达ng/ml级。

3、通过LIS接口和条码管理功能将系统接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中,专用的数据保护机制可以确保在整个网络连接过程中主机分析数据的一致性,可以满足临床检测对结果正确性的严格要求,在临床检验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解决临床及户外检测/实验的时效性、应急性、便携性问题,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扼制病毒蔓延,挽救(人类及动物飞禽)生命,针对于血清、血浆、全血或尿液中心肌肌钙蛋白I、心脏标志物、肿瘤标志物、传染性疾病、癌症的检测等,结果用于临床辅助诊断。仪器内部带有激光条码扫描器、环境及电磁兼容均符合国家标准。

三、性能指标

(1)外接220V电源或者内置锂电池皆可。

(2)读卡时间小于10秒。

(3)存储结果数据不少于10000条,且有查询功能。

(4)检测重复性CV≤5%。

(5)稳定性:相对偏倚≤±5%。

(6)准确度:检测荧光标准试纸,测试均值与标示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

(7)通道间一致性:CV<10%。

(8)线性:检测荧光微球浓度为0.0156mg/ml-0.25mg/ml的荧光标准试纸时,线性相关系数r≥0.990。

(9)可连接多种接口USB、电脑接口、网络接口、SD卡等。

(10)错误提示。

1、正常工作环境条件

(1)电源电压:a.c.220V±22V,50Hz±1Hz;

(2)环境温度:15℃130℃;

(3)相对湿度:35%170%

(4)大气压力:86.0kPa1106.0kPa;

(5)远离强电磁场干扰源;

(6)避免强光直接照射;

(7)具有良好的接地环境。

2、荧光免疫分析仪测量标准

(1)重复性:CV≤5;

(2)稳定性:相对偏倚≤±5

(3)线性:检测荧光浓度为0.0156mg/ml-0.25mg/ml的荧光标准试纸时,线性相关系数r≥0.990。

(4)准确度:检测荧光标准试纸,测试均值与标示值的相对偏差不超过±15%;

(5)通道间一致性:CV<10%。

3、具有以下功能

(1)自动测量功能;

(2)条形码/二维码扫描功能;

(3)打印功能;

(4)数据保存,查询功能;

(5)网络通信功能;

(6)4G网络及无线功能;

(7)图像处理功能;

(8)多联检测;

4、其它要求

(1)仪器内部带有激光条码扫描器,符合GB7247.1-2012的安全要求;

(2)环境试验符合GB/T 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组,机械环境试验I组的规定;

(3)电磁兼容测试符合GB/T18268.1-2010和GB/T18268.26-2010中的规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