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915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



背景技术:

目前,肾脏疾病的种类繁多,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复杂,许多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肾脏组织学改变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明确肾脏疾病的诊断,需要进行肾穿刺活检术,即在B超引导下,使用肾活检针经皮穿刺,夹取少许肾组织后,进行光镜、免疫荧光、电镜检查,以明确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变程度、病理分型,从而指导治疗。近年来,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的开展非常广泛。

然而,穿刺活检后的肾脏组织,在肉眼下很难区分是否为肾脏组织,以及是否取得了足够数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用于检测。为了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往往在进行肾活检术过程中,应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有无足够多数量的肾单位。当经过观察,认为标本中的肾单位不够时,需要再次进行取样,直至确认标本中的肾单位数量足够为止。通常情况下,一位病人的几次肾组织标本会放置在同一载玻片上。接下来,需将载玻片上的肾活检组织滴注盐水,进行观察。众所周知,现有技术中的载玻片为具有一光滑平面的整体,又因为肾活检组织本身具有光滑易动的特性,观察过程中会出现标本随着盐水漂移的情况,这会导致几次取得的标本随盐水的漂移而混杂在一起,给显微镜观察工作带来困难,有时甚至造成标本废弃,需重新取样的后果,不仅增加了医务工作的繁复,而且加重了病人的痛苦。

基于上述医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急需对现有技术进行结构性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肾活检组织容易在载玻片上随意漂移导致显微镜观察效果不佳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其一侧具有夹持部,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凹型副槽。在载玻片设有至少一个凹型副槽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凹型副槽的容置槽体。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体具有底面,且所述容置槽体的底面低于所述夹持部的水平面,形成放置所述凹型副槽的区域。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体不具有底面,所述容置槽体底部的空腔形成放置所述凹型副槽的区域。

当所述容置槽体底部为空腔,所述至少一个凹型副槽活动地放置于所述容置槽体内;当所述容置槽体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凹型副槽上边缘的纵向宽度大于所述容置槽体的宽度;当所述容置槽体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凹型副槽上边缘的口径大于所述容置槽体的口径。

当所述容置槽体底部为空腔,所述至少一个凹型副槽还可固定地放置于所述容置槽体内,所述凹型副槽的上边缘与所述容置槽体的空腔边缘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凹型副槽的上边缘与所述容置槽体的空腔边缘固定连接,且沿固定连接处设有撕断边条。

进一步地,所述载玻片上的夹持区设有夹持手柄。

优选地,所述凹型副槽的数量为3个。

优选地,所述凹型副槽设有第一材料区和第二材料区,所述第一材料区和第二材料区之间设有凸缘。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上设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载玻片的结构进行改良,其上设置独立的凹型副槽用于单独放置每次取样的标本,同时在载玻片上设置能够容纳所述凹型副槽的容置槽体,这样既可避免在观察过程中标本大范围漂移的情况,因此有利于迅速观察,判断是否满足要求的活检标本,又可确保一个病人的多次取样标本能够归集在一个载玻片上,且能保证放置的平稳性和安全性。从而,如果标本符合要求,则可不再活检取材,减少穿刺的风险;若样本不符合要求,则需再次取材,避免了因组织过少而不能准确的诊断疾病,最终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检测的准确率。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能实现一个载玻片的超常规使用,节约了耗材成本,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主视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1个,且具有底面;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图2所示的载玻片仰视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1个,且具有底面;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主视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多个,且底部为空腔;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图4所示的载玻片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主视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1个,且底部为空腔;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左视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1个,且底部为空腔;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多个,其底部为空腔;且与凹型副槽固定连接;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种实施方式的载玻片结构示意图,其容置槽体数量为多个,其底部为空腔;且与凹型副槽固定连接,凹型副槽被凸缘分隔为第一材料区和第二材料区;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凹型副槽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凹型副槽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夹持手柄的载玻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夹持部

20 凹型副槽

21 凹型副槽上边缘

22 第一材料区

23 第二材料区

24 凸缘

25 加强筋

26 撕断边条

30 容置槽体

31 底面

40 标记区

50 夹持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且包括不同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观察肾穿病理组织的载玻片,一侧具有夹持部10。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习惯和偏好,可用手指握持夹持部10,或者在夹持部10处外接一与载玻片大小适配的夹持手柄50。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在载玻片一侧,如上侧设有标记区40,用于记录不同的活检标本或其他必要信息。

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凹型副槽20与载玻片的容置槽体一体成型于载玻片的一侧。

根据图2-6显示,载玻片上设有至少一个凹型副槽20,用于盛放活检取出的肾组织。凹型副槽20的规格为10mmX15mm(长X宽)。载玻片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放置所述凹型副槽20的容置槽体30。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容置槽体30具有底面31,且所述底面31低于所述夹持部10的水平面,即容置槽体30具有一定深度,能够形成放置所述凹型副槽20的槽体区域。当容置槽体30具有底面31时,所述容置槽体30的深度与凹型副槽20的深度匹配或相同,即凹型副槽20的底部与容置槽体30的底面31贴合,这样凹型副槽20能够稳稳放置在容置槽体30之中而不会发生侧翻、滑动或者位移。凹型副槽20与容置槽体30的数量和规格相匹配。例如,当凹型副槽20的数量为3个时,容置槽体30的数量可以是1个,且此时为一个宽槽,长度为30mm-45mm,宽度在15mm-18mm之间。

如图4-7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槽体30底部为空腔,容置槽体30具有边缘,且该边缘规格与凹型副槽20的槽体规格匹配,形成了能够放置1个或多个凹型副槽20的区域。

在这种情况下,容置槽体30的数量可为1个,如图6-7所示,即容置槽体30为一个宽槽,其长度可容纳若干个凹型副槽20;而容置槽体30的宽度与凹型副槽20的槽体宽度相匹配,即刚好将凹型副槽20嵌入其中,而凹型副槽20上边缘21的纵向宽度稍大于容置槽体30边缘的宽度,这样,凹型副槽20即可架设在容置槽体30中。例如,当凹型副槽20的槽体规格为10mmX15mm(长X宽)时,容置槽体30的长度为30-45mm,宽度为15mm,此时凹型副槽20上边缘21的长度可为10-15mm,纵向宽度为20-25mm。

容置槽体30的数量也可为多个,且数量与凹型副槽20的数量相同,例如3个,如图4-5所示。当容置槽体30数量为多个时,所述凹型副槽20上边缘21的口径大于所述容置槽体30的口径,这样凹型副槽20刚好架设在每一个容置槽体30中,从而避免了凹型副槽20侧翻、滑动或者位置的情形。凹型副槽20的上边缘21可与容置槽体30完全贴合,也可呈一定角度,例如15-30度,这样更便于使用者的放置和拿取。

参考图8,当容置槽体30底部为空腔时,至少一个凹型副槽20可固定地放置于容置槽体30内,此时凹型副槽20的上边缘21与所述容置槽体30的边缘固定连接。举例而言,当凹型副槽20设置为3个、容置槽体30也为3个时,每一个凹型副槽20与对应的容置槽体30固定连接,成为一体。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凹型副槽20的上边缘21四周与所述容置槽体30的边缘四周固定连接,且沿固定连接处设有撕断边条26,所述撕断边条26可为锯齿状、断点状或类似设计。当取样无效、标本作废时,操作者可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对放置废弃样本的凹型副槽20施加向下的外力,撕断边条26在外力作用下与容置槽体30分离并脱落。使用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在凹型副槽20脱落处的容置槽体30中放置备用或替换的独立凹型副槽用于进一步的观察和检测,在针对一个病人的多次活检取样时,可以只使用一个载玻片,即便载玻片容纳凹型副槽20的空间被占满,也可即时将无效样本去除,而给新的活检样本留出空间,而无需再使用新的载玻片。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载玻片的凹型副槽20和容置槽体30可由透光良好、耐高温、耐腐蚀的环保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二甘醇碳酸酯等。

凹型副槽20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优选为3个。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9-11,凹型副槽20还包括第一材料区22和第二材料区23,所述第一材料区和第二材料区之间设有凸缘24,凸缘24将用于分隔第一材料区22和第二材料区23中盛放的标本,并使第一材料区22和第二材料区23呈一定的凹弧空间用于置放不同性质的样本。例如,肾穿刺标本往往呈一长条,其中一端以皮质为主,肾小球主要位于皮质,另一端髓质较多,肾小管主要位于髓质,皮质和髓质并不需要完全分开。由于肾脏病理的特殊性,需要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镜诊断,光镜需要最多的肾小球标本,电镜主要看超微结构,需要少量的肾小球。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操作者会在标本人为切割处理,将不同端的材料分别放置在第一材料区22和第二材料区23,例如,可设定操作规程,将皮质一端放在靠近标记区40的第一材料区22处,这样不易混淆。

另外,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取材数条不等,每一个材料区22或23放置一次取材的标本,然后将同一个病人的标本依次放置在容置槽体30上观察。

为了使凹型副槽20更容易脱落,可在凸缘24上设有加强筋25,如图10所示。这样,操作者用镊子等器械戳至加强筋,即可对凹型副槽20施加更有效的作用力,使其顺利脱落。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载玻片本体规格为75mmX25mmX3mm(长X宽X深)。凹型副槽20和容置槽体30的深度为5-7mm。载玻片的夹持部10由磨砂材质制成,既可如前所述用于握持和外接夹持手柄50,如图12所示,又可用于标记信息,例如病人姓名等。

凹型槽体20和容置槽体30为表面光滑且透光度良好的材质制成。例如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玻璃或石英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透光度好、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成,例如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二甘醇碳酸酯等。上述材料透光度好且不易破碎,可以耐弱酸或弱碱,在高温环境中也表现中稳定的特性。

通过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载玻片本体,即带有夹持部10和容置槽体30的部分可以重复使用,而凹型副槽20可以一次性使用或者重复使用,大大节约了生产和耗材成本。

本发明创造是发明人在肾脏疾病领域根据医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做出的,但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也可应用在其他有实际需要的医疗领域或者相关领域。在其他医疗或相关领域对本发明创造的应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不保护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涉及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仅用于释义和支持本发明创造的产生背景、应用需求和技术效果,并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