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5921发布日期:2018-07-04 03:35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免疫化学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



背景技术:

荧光免疫层析法的检测方法目前主要有免疫比浊法、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Radioimmunoassay,RIA)、电化学发光法和适合在急诊中的应用的床旁检测(如胶体金法、荧光免疫层析法等)。

免疫比浊法:当抗原与抗体在特殊稀释系统中反应而且比例合适(一般规定抗体过量)时,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在稀释系统中的促聚剂(聚乙二醇等)的作用下,自液相析出,形成微粒,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抗体浓度固定时,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的量随着检样中抗原量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也随之增加。通过测定反应液的浊度与一系列标准品对照,即可计算出检样中抗原的含量。免疫比浊法分析在全自动免疫比浊分析仪上进行,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临床大批量样本的处理,但不能用于全血样本的检测。

非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用纯化的抗体01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抗原,再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抗体02结合,形成抗体01-抗原-酶标抗体02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抗原呈正相关。酶免疫分析法测定需时45min,需时较长,不太适合临床应用。

放射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是用竞争性结合的原理,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Ag*)和非标记抗原(Ag)对特异性抗体(Ab)的竞争结合反应,通过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物的放射活性来判断非标记抗原的量。放射免疫分析具有放射污染,放射性核素衰变及不稳定的缺点。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是在放射免疫分析及酶联免疫分析的基础上改进的。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酶免疫分析,以化学发光剂为底物,用单克隆抗体包被磁性微粒为固相载体,增加了吸附表面积,可在磁场中与液体分离,简化了操作步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范围宽、精密度高、稳定性好,但需要昂贵的仪器。床旁检测则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结果也较可靠。

荧光定量免疫层析技术,是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和传统免疫层析技术相结合发展创新的一种定量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在保留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操作简便、检测快速、便携性强的优点外,还通过荧光示踪增强技术实现了检测结果的精确定量,但是该检测方法受样品的杂质影响大,在结合垫中的停留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的检测灵敏度不高或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旨在解决现有检测方法灵敏度不稳定或者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包括底板和附着于所述底板上依次紧密相连的样品垫、结合垫、反应膜和吸水垫,所述样品垫包括自上而下结合为一体的过滤层和样品吸收层,所述结合垫包括自左向右结合为一体的导流层和荧光结合层。

优选地,其中所述反应膜上具有包被有待检物抗体的蛋白溶液检测线印迹“T线”,以及包被有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的质控线印迹“C线”。

优选地,其中所述检测线和质控线平行,均呈与试纸条的长相垂直的条带状。

优选地,其中所述检测线位于距离结合垫一端5-8mm处,所述质控线位于距离检测线4-7mm处。

优选地,其中所述样品垫的右端与所述结合垫中的导流层的左端搭接,所述荧光结合层的右端与反应膜的左端搭接,所述吸水垫的左端与所述反应膜的右端搭接。

优选地,其中所述过滤层由聚醚砜材料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导流层上设置有贯通其左右表面的多个导流孔,且所述导流层由纤维体或不织布构成。

优选地,其中所述吸水垫为吸水纸,所述吸水纸上分布有吸水性树脂颗粒。

优选地,其中所述反应膜为硝酸纤维素膜或醋酸纤维素膜。

优选地,其中所述底板由PVC板、硬纸板或硬质纤维板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包括底板和附着于所述底板上依次紧密相连的样品垫、结合垫、反应膜和吸水垫,所述样品垫包括自上而下结合为一体的过滤层和样品吸收层,所述结合垫包括自左向右结合为一体的导流层和荧光结合层。通过在样品吸收层的上方设置过滤层,阻止了待测样品液中有些不溶解成分进入样品吸收层堵塞样品吸收层中的膜孔道;以及在荧光结合层与样品吸收层之间设置导流层,使得样品吸收层中的待测样品液快速导至荧光结合层中,待测样品液到达荧光结合层中则放缓了吸收速度,使得待测样品液与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01实现充分接触、充分反应,进而减少误差,提高整个体系的反应灵敏度和反应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的主视结构图;

图2为图1中的导流层的横截面俯视结构图。

其中,1、底板;21、过滤层;22、样品吸收层;31、导流层;311、导流孔;32、荧光结合层;4、反应膜;41、检测线;42、质控线;5、吸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包括底板1和附着于底板1上依次紧密相连的样品垫、结合垫、反应膜4和吸水垫5,所述样品垫包括自上而下结合为一体的过滤层21和样品吸收层22,所述结合垫包括自左向右结合为一体的导流层31和荧光结合层32。

其中反应膜4上具有包被有待检物抗体的蛋白溶液检测线41印迹“T线”,以及包被有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抗体的质控线42印迹“C线”。

其中检测线41和质控线42平行,均呈与试纸条的长相垂直的条带状。

其中检测线41位于距结合垫一端5-8mm处,所述质控线42位于距离检测线41的4-7mm处,通过控制检测线41与结合垫的距离,以及与质控线42之间的距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该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准度。

其中样品垫的右端与结合垫中的导流层31的左端搭接,荧光结合层32的右端与反应膜4的左端搭接,吸水垫5的左端与反应膜4的右端搭接,该设置有利于待测样品液在试纸条中的无缝扩散,保证检测的精确度。

由于该试纸条用于精密仪器分析,对待测样品液的要求较高,为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中的过滤层21由聚醚砜材料构成,即采用聚醚砜滤膜,聚醚砜滤膜(PES膜)是由聚醚砜超细纤维热熔粘连在一起制成的,是属于深层过滤的一种膜料,其具有如下特点:以食品级等规聚丙烯为原料,生产全过程无任何添加剂;物理、化学性能稳定,有很好的相容性;具有系列的孔径,孔隙率高、纳污量大、可反冲和高温消毒;耐压性好,采用聚醚砜材料做成的过滤层21使用于该试纸条中,使得待测样品液中的杂质可以得到更好更细致的处理,保证了检测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如图2所示,其中所述导流层31上设置有贯通其左右表面的多个导流孔311,该导流孔311为左大右小的锥形孔,且导流层31有具有方向性的纤维体或不织布构成,通过多个导流孔311可以使导流层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导流性,进而使得样品垫中的待测样品液快速地转移至荧光结合层32,使得样品待测液在荧光结合层32中与荧光标记抗体实现充分接触、充分反应,进一步进而减少误差,提高整个体系的反应灵敏度和反应稳定性

所述吸水垫5为吸水纸,吸水纸上分布有吸水性树脂颗粒,该水性树脂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树脂体系。与水融合,形成溶液,待水挥发后,形成树脂模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吸水性,该设置有利于增大吸水垫的吸水量,使得该试纸条具有更充分的反应过程,进一步提高了该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其中所述反应膜4为硝酸纤维素膜或醋酸纤维素膜。

其中所述底板1由PVC板、硬纸板或硬质纤维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纸条,其检测原理为:

本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试剂盒(荧光免疫层析法)采用荧光双抗体夹心法:将单克隆抗体02直接包被于反应膜4上作为检测线41,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包被作为质控线42,利用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01及兔IgG抗体,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来检测待测样本中的抗原。

测试时,样本滴加到试纸条的样品垫中,在毛细效应下进行层析,样本中的待测抗原与荧光标记抗体结合,与荧光标记的兔IgG多抗一起,扩散至测试区与质控区,被包被的单克隆抗体02(样本中含抗原时)和羊抗兔IgG多克隆抗体捕获,并形成复合物,形成检测线41和质控线42。在激发光的作用下,荧光物质发射一定波长的光信号,被免疫荧光检测仪识别。由于待测抗原浓度的差异,使测试区形成的双抗体“夹心”复合物的量不同,导致荧光素射光信号值的不同。将待测抗原浓度与荧光信号强度拟合剂量-反应曲线,即可按此测出未知样本中待测抗原的浓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