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机组控制器用直流电压采样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53454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流电压采样电路,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发电机组控制器用直流电压采样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发电机组控制器中直流电压采样输入电路,采用差分电压比较器和运放的采样电路,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且成本高,由于运算放大器是一个有源器件,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容易产生温度漂移,电路中的寄生电容和电阻容易产生自激震荡,而自激震荡产生的噪声叠加到采样信号里很难处理,影响采样数据的准确性;由于电路中由多个元器件组成,容易给发电机组控制器的硬件产生很多故障点,给后期电路维修人员造成不便,影响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抗干扰性强的发电机组控制器用直流电压采样电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机组控制器用直流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磁珠L1和磁珠L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采样直流电压,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和所述磁珠L1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采样直流电压的采样输出端,所述电阻R3与所述磁珠L1的连接点处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基准电压,所述电阻R4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直流电压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和所述磁珠L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作为直流电压公共端的采样输出端,所述电阻R9与所述磁珠L2的连接点处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基准电压,所述电阻R10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6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7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分别采样采样直流电压和公共端直流电压,经过分压、抑制干扰及滤波,并通过电阻R6消除浮压,其具有设计科学、实用性强、结构简单、成本低、抗干扰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发电机组控制器用直流电压采样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磁珠L1和磁珠L2,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采样直流电压,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和所述磁珠L1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作为采样直流电压的采样输出端,所述电阻R3与所述磁珠L1的连接点处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基准电压Vref,所述电阻R4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1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2接地;所述电阻R7的一端连接直流电压的公共端,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和所述磁珠L2连接所述电阻R10的一端,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作为直流电压公共端的采样输出端,所述电阻R9与所述磁珠L2的连接点处通过所述电阻R11连接基准电压Vref,所述电阻R10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3接地,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所述电阻R16分别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和所述电阻R17的一端。

采样直流电压UBat_A通过所述电阻R1、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3进行分压,所述磁珠L1的作用是抑制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吸收静电脉冲的干扰;所述电容C1、所述电阻R4和所述电容C2组成π型滤波器,滤除采样直流电压信号上的高频分量。采样直流电压经过π型滤波后输出,实际中采样后的采样直流电压UBAT_A输入单片机内集成的模数转换器的相应通道进行处理。直流电压公共端UBat_Com通过所述电阻R7、所述电阻R8、所述电阻R9进行分压,所述磁珠L2的作用是抑制高频噪声和尖峰干扰,吸收静电脉冲的干扰;所述电容C3、所述电阻R10和所述电容C4组成π型滤波器,滤除公共端直流电压信号上的高频分量。公共端直流电压经过π型滤波后输出,实际中采样后的公共端直流电压UBAT_COM输入单片机内集成的模数转换器的相应通道进行处理。所述电阻R6连接在采样直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公共端之间,目的是降低采样直流电压与直流电压的公共端之间的输入阻抗,提高该电路抑制噪声的能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