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1954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保险丝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个电路系统中,保险装置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元部件,保险丝的种类也有多种。请参照附图1,保险丝中主要起到功能作用的结构包括熔丝101、与熔丝连接引线柱102。在将引线柱与熔丝进行组装时,先将两根引线柱弯折一定角度分别包裹住熔丝的两个端部,然后用焊接装置将包裹熔丝部分的两侧外漏表面A、B压成扁平状以达到标准要求。现有技术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引线柱包裹熔丝包裹不全或包裹不到位,从而导致熔丝脱落、影响后续组装过程,且增加了不良率。而现有的保险丝组装机中并没有对引线柱包裹熔丝后的检测功能,因此,此种不良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并排除。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能够及时有效的检测出引线柱与熔丝组装不牢固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防止后续工序出现不良,减少浪费。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其包括驱动件、受所述驱动件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支撑板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的阻挡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通口,所述通口的竖直空间内水平设置有一根弹性绳,所述通口的尺寸大于熔丝的长度,所述弹性绳的设置方向与熔丝所在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绳设置在所述通口的上方、所述通口中或所述通口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通口设置有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巧妙的利用一根弹性绳,并驱动其上下运动,对熔丝形成了一股柔性的向上顶起的作用力,在判断熔丝是否被包裹牢固的同时,不会对熔丝产生损坏,从而及时的、有效的检测出引线柱与熔丝组装不牢固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防止后续工序出现不良,减少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保险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00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101熔丝;102引线柱;1驱动件;2支撑板;3阻挡板;4通口;5弹性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2-图4,本实施例为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100,其包括驱动件1、受驱动件1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支撑板2以及位于支撑板2上方的阻挡板3,支撑板2上设置有贯通上下表面的通口4,通口4的竖直空间内水平设置了一根弹性绳5,通口4的尺寸大于熔丝101的长度,以便熔丝101能够穿过通口4,弹性绳5的设置方向与熔丝101所在方向垂直设置。

弹性绳5可以设置在通口4的上方,也可以设置在通口4中或者通口4的下方,优选的弹性绳5设置在通口4上方或通口4中。阻挡板3主要用于防止夹具夹持引线柱夹持不牢,在弹性绳5对熔丝10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时,引线柱102不会向上移动。若没有阻挡板3,且引线柱102没有被夹具夹牢固,则当弹性绳5对熔丝10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时,引线柱102也会跟着一同上升,此时,则无法判断熔丝101是否被包裹牢固。

本实施例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100可以设置在保险丝自动组装机中,并设置在引线柱包裹熔丝工位的后面,当引线柱102包裹完熔丝101后,由分度盘夹持着引线柱102和熔丝101旋转至本实施例检测装置工位进行检测,检测时,驱动件1驱动支撑板2向上顶起,弹性绳5在上升的过程中被垂直设置的熔丝101阻挡,若引线柱102将熔丝101包裹程度符合要求,则熔丝101不会被弹性绳5顶出;若引线柱102将熔丝101包裹程度不符合要求,如包裹程度不够、包裹力度不够,则熔丝101将会被弹性绳5顶出;从而完成检测功能。

在保险丝自动组装机中位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检测装置的后续工位还可以设置不良品排除装置,采用感应器检测引线柱上是否有熔丝101存在,若熔丝101被顶出,则为不良品,夹爪松开将不良品排出。

本实施例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100中,支撑板2上的通口4设置有两个,可以同时实现两个保险丝的熔丝包裹是否合格的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引线柱与熔丝组装后的检测装置100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巧妙的利用一根弹性绳,并驱动其上下运动,对熔丝形成了一股柔性的向上顶起的作用力,在判断熔丝是否被包裹牢固的同时,不会对熔丝产生损坏,从而及时的、有效的检测出引线柱与熔丝组装不牢固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防止后续工序出现不良,减少浪费。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