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4638发布日期:2018-06-30 05:3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真空断路器检测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器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断路器行程传感器的检测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的真空断路器的设计中,行程的测量方式为使用传感器用一个简单的固定连杆夹在一个位置上通过支架固定,对于传感器本身未固定,所以在测量机械特性的时候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导致检测数值不准确,同时对于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稳定传感器工作时的震动,提高检测精度的新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真空断路器检测工装,包括第一磁力底座、第二磁力底座、第一转向连杆、第二转向连杆、第三转向连杆、滑轨、传感器、绝缘拉杆连接杆;

所述第一磁力底座与第一转向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向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三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滑轨连接;所述传感器能够调整与滑轨的相对位置,所述传感器的上端螺纹杆与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绝缘拉杆连接;所述第二磁力底座与滑轨连接。

具体地,还包括固定板,所述第二磁力底座通过固定板与滑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用于将传感器与滑轨相对固定。

优选地,第一转向连杆和第一磁力底座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与第一转向连杆和第二转向连杆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垂直,第二转向连杆和第三转向连杆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与第三连杆和固定板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锁紧装置为螺钉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包括导动电杆、软连接、绝缘拉杆连接杆、螺母、阻燃尼龙圈;

所述灭弧室的内壁向内突出形成水平环绕灭弧室内壁设置的环形台阶,所述阻燃尼龙圈套接在导动电杆的底端,阻燃尼龙圈的外径大于环形台阶的孔径,阻燃尼龙圈设置于环形台阶上方,所述导动电杆的底端搭接在软连接的一端,并通过螺母与绝缘拉杆连接杆固定。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磁力底座将传感器固定,固定模式是相对于真空断路器的内壁部分,因此能够使得在绝缘拉杆拉动的时候传感器抖动降低到最小,提升了本实用新型的精度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检测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磁力底座;

2、第一转向杆;

3、第二转向杆;

4、锁紧旋钮;

5、第四转向连杆;

6、第三转向连杆;

7、固定板;

8、滑轨;

9、锁紧装置;

10、传感器;

11、内螺纹杆;

12、绝缘拉杆连接杆;

13、第二磁力底座。

21、导动电杆;

22、软连接;

24、螺母;

25、环形台阶;

26、阻燃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一种真空断路器检测工装,包括第一磁力底座1、第二磁力底座13、第一转向连杆2、第二转向连杆3、第三转向连杆6、轨道8、传感器10、绝缘拉杆连接杆12;

所述第一磁力底座与第一转向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杆的一端连接,第二转向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转向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三转向连杆的另一端与滑轨连接;所述传感器能够调整与滑轨的相对位置,所述传感器的上端螺纹杆与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绝缘拉杆连接;所述第二磁力底座与滑轨连接。其中,磁力底座是通过旋转内部永磁体控制磁力输出的盒状结构,由于真空断路器是全金属外壳,多为铁质,选用磁力底座可以有选择地吸附在真空断路器内壁上的不同位置,从而满足整体监测工装不同定位装配的需求,磁力底座可以为圆柱状或立方体,在图1中我们以立方体磁力底座为例,第一磁力底座的一侧面与第一转向连杆连接,第一转向杆一端通过一螺钉连接到第一磁力底座的侧面,第一转向杆能够沿平行磁力底座侧面平行的转动面上转动,第一转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向杆铰接,第二转向杆还与第三转向杆铰接,从而连接到滑轨上固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滑轨用于与传感器固定。在某些实施例中,传感器为行程传感器,分为外壳和能够相对外壳运动的内螺纹杆11,外壳上有与滑轨配合使用的嵌合件使得传感器能够相对滑轨运动。滑轨上设置有锁紧装置9,锁紧装置可以松开,在松开的时候传感器与滑轨能够相对调整位置,当操作人员调整好位置之后将锁紧装置紧固,将传感器与滑轨相对固定。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9为螺钉螺母,当然还可以选择卡勾卡槽,弹簧卡槽的搭配设计,只要能达到紧固的效果即可。这样,通过第一磁力底座、第二磁力底座设计,能够使得本检测工装能够随心所欲选择贴合在真空断路器内部的任意位置,同时磁力底座的安装与取下不会对真空断路器起到任何损坏,三节转向杆连接更提高了第一磁力底座的适配范围,增加了方向选择性。另外三节转向杆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能够吸收大量的震动,使得在工作时传感器的检测更加提高精度,更好地达到降低误差,精准检测的效果。

在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7,所述第二磁力底座通过固定板与滑轨连接。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固定板的一面与第二磁力底座固定,另一面与滑轨8固定,在简化的实施例中,可以不需要固定板,第二磁力底座直接与滑轨固定,第三连接杆也直接与滑轨固定,这样虽然可以达到固定效果但是会带来空间复用不合理的问题,例如滑轨可能会长于第二磁力底座边长,多余部分悬空则会导致滑轨松脱导致传感器脱落。因此为了更好地避免上述问题,使得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固定板的长度大于滑轨的长度,宽度大于滑轨的间距,滑轨固定在固定板的一侧,第二磁力底座与第三转向杆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的另一侧,通过上述设计使得滑轨能够全部与固定板贴合,避免间距不均导致的传感器松脱等问题,更好地达到了检测工装提高传感器检测精度的技术效果。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连杆和第一磁力底座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与第一转向连杆和第二转向连杆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垂直,第二转向连杆和第三转向连杆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与第三连杆和固定板连接处的转动自由度平面垂直。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连杆与第二转向连杆、第二转向连杆与第三转向连杆之间通过铰接即可,实际上,上述提到的连接关系可以采用万向轴、万向球等多维自由度的连接方式,但是更多的自由方式意味着紧固性、稳定性的折扣,限定上述自由度方向,能够更加稳固固定板及传感器,提高抗震能力,达到降低误差提高精度的设计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地进行传动,这里请看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向杆还包括两节结构,作为可调的两节结构,包括第四转向杆5,通过锁紧旋钮4与第二转向杆3铰接,通过调整锁紧旋钮,能够调整第四转向杆5与第二转向杆3的相对位置,则能够进一步满足第一转向杆与第二转向杆之间相对位置的调整需求,通过设计锁紧旋钮来固定,能够减小电力装置震动对本检测工装的检测影响,更进一步地解决了检测工装调整安装位置以及减小振动,提高检测精度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2传感器上方的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结构示意图的内容所示,展示了真空断路器灭弧室的机械剖面结构,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述真空断路器灭弧室包括导动电杆21、软连接22、绝缘拉杆连接杆12、螺母24、阻燃圈26;

所述灭弧室的内壁向内突出形成水平环绕灭弧室内壁设置的环形台阶2525,所述阻燃圈套接在导动电杆的底端,阻燃圈的外径大于环形台阶的孔径,阻燃圈设置于环形台阶上方,所述导动电杆的底端搭接在软连接的一端,并通过螺母与绝缘拉杆连接杆固定。现有的技术是使用一个金属固定块先锁在导动电杆上,再通过固定块用螺丝锁上连接,达到导电的目的。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阻燃尼龙圈的设计,在导动电杆的底端套接阻燃圈,可以为阻燃尼龙圈,并通过环形台阶进行限位,这样能够使得导动电杆的行程能够被限制在阻燃圈的内径中,沿着灭弧室的对称轴中线保持一种竖直上下往复的状态,在通过绝缘拉杆连接杆接入到传感器中的时候,能够更好地保持一种上下方向的行程路径,使得传感器对于真空断路器的检测反馈能够更加精准,更好地解决了本检测工装提升测量精度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