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方正测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2265发布日期:2018-07-27 21:4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房屋方正测量仪。



背景技术:

房屋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房屋屋型具有较高的方正度,都会在施工中对房屋进行方正度的测量。现有的技术通过采用直角测量仪器对房屋的阴角、对角、与阴角相邻的第一邻角以及第二邻角进行测量,如果测出4个角其中一个不为直角,则说明房屋不正。然而,单纯一个墙角进行测量往往出现房屋不正而四个墙角也是直角的情况,造成房屋方正测量不准确。

目前,公开号为CN20359551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房屋方正测量装置,包括刻度盘、2个第一测量杆以及2个第二测量杆,通过将2个第一测量杆伸长相同的距离抵住房屋的阴角以及对角,此时刻度盘置于2个第一测量杆的中心,将2个第二测量杆分别抵住第一邻角以及第二邻角,根据矩形对角线对角相等的原理,如果两个第二测量杆的角度相同以及伸出长度也相同,则说明房屋方正。

这种房屋方正测量装置虽然能通过证明测量房屋平面为矩形以判断房屋方正,但测量时两个第一测量杆是分别伸出的,需要通过刻度查看第一个第一测量杆的伸出长度,继而将另一个第一测量杆伸出同样的长度才能保证矩形的中心点设置准确,操作起来不方便,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方正测量仪,具有测量房屋方正简单方便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方正测量仪,包括贴合于阴角的第一直角边体以及第二直角边体,所述第一直角边体与第二直角边体垂直固定,所述第一直角边体设有沿第一直角边体水平伸出至抵住第一邻角的第一长度测量机构,所述第二直角边体设有沿第二直角边水平伸出至抵住第二邻角的第二长度测量机构,所述第一直角边体以及第二直角边体的交接处铰接有朝墙壁对角水平伸出至抵住对角的第三长度测量机构,所述第一直角边体与第二直角边体之间设有测量第三长度测量机构转动后与第一直角边或第二直角边夹角大小的刻度盘。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直角边体与第二直角边体成直角关系,将主体水平置于阴角,若第一直角边体与阴角的第一侧边贴合且第二直角边体与阴角的第二侧边贴合,则可得出阴角为直角,阴角方正,可将此阴角作为房屋方正测量的起点,将主体固定在此阴角,然后将第一侧边测量机构沿第一直角边体伸出抵住第一邻角以测量阴角到第一邻角之间的距离,将第二侧边测量机构沿第二直角边体伸出抵住第二邻角以测量阴角到第二邻角之间的距离,将第三长度测量机构向对角伸出至抵住对角以测量阴角到对角之间对角线的距离,通过刻度盘分别读出转动后第三长度测量机构与第一直角边体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三长度测量机构与第二直角边体之间的夹角,若第三长度测量机构与第一直角边体之间夹角的余弦值等于对角线距离与阴角到第一邻角之间距离的比值,则第一邻角为直角,若第三长度测量机构与第二直角边体之间夹角的余弦值等于对角线距离与阴角到第二邻角之间距离的比值,则第二邻角为直角,根据矩形性质,3个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则房屋平面为矩形,房屋方正,整个过程仅需操作者测量出三边的距离,且无需控制测量机构的伸出距离,工作难度低,同时通过数学计算得出的数据较为准确,方便操作的同时提高了结果的精确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长度测量机构包括固定于第一直角边体内的第一尺轴、转动设于第一尺轴的第一尺轮以及以及一端固定于第一尺轮上具有柔性的第一钢尺,所述第一钢尺绕第一尺轮外侧卷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测量时,第一钢尺绕第一尺轮卷起设置在第一直角边体内,节省了第一钢尺的占用空间,需要测量侧边长度时,只需拉伸第一钢尺一端,第一钢尺卷起的部分被逐渐拉出沿侧边延伸至邻角,最终相抵于邻角,收回时沿相反方向拉回第一钢尺,为避免第一钢尺完全拉进第一直角边体内,使得下次使用时需要重新拉出,第一直角边体上设有第一长方形孔抵住第一钢尺的端部,最终实现第一钢尺可伸长可收回的效果,同时设置第一长度标识,使得操作者可直接读出阴角与第一邻角之间的距离,方便了操作者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长度测量机构还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尺轴以及第一尺轮固定连接的发条弹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尺轴与尺轮之间加装发条弹簧,使得钢尺伸出时第一尺轮转动带动发条弹簧产生弹性形变,发条弹簧积聚弹性势能,测量完成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带动第一尺轮往回转动,同时带动钢尺收回,实现了钢尺自动回收至第一直角边体内的效果,简化了工作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角边体开有贯穿第一直角边体内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设有可抵住第一钢尺的第一制动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钢尺伸出抵住邻角时,需要人工将钢尺抵住以防止发条弹簧将钢尺收回,加装制动件抵住钢尺,使得钢尺被制动件固定住无法收回,实现了机械代替人工的效果,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步骤,简化了工作过程。

优选的,所述第三长度测量机构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具有指示伸缩杆远离阴角的端部与阴角之间距离的第三长度标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伸缩杆具有伸长缩短的功能,测量完成后可将伸缩杆缩回,减少斜边测量机构的占用空间,同时伸缩杆设有第三长度标识,使得操作者可通过第三长度标识直接读出阴角与对角之间对角线的距离,无需通过尺子测量阴角到对角的距离,简化了操作者测量对角线之间距离的工作。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包括一端与阴角铰接的外杆,所述外杆内部穿设有内杆,所述内杆插入外杆的端部设有抵住外杆远离阴角一端的挡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可沿外杆内部穿设以实现伸缩杆伸长缩短的效果,同时一端设有挡片使得内杆沿远离外杆方向移动时不会脱离外杆,导致内杆与外杆分离,影响测量效果。

优选的,所述内杆远离阴角的一端铰接有直角垫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边测量机构伸长时由于没有对准对角导致相抵于侧边时,由于直角垫片与斜边测量机构是铰接的,直角垫片的直角边将贴合侧边,另一边垂直侧边,继续推动斜边测量机构,斜边测量机构收到水平移动的分力继续往对角伸出,直至垂直侧边的直角边相抵于对角,采用此结构,操作者无需准确对准对角也能伸长斜边测量机构抵住对角,有助于操作者更方便的操作测量仪。

优选的,所述直角垫片的直角边转动设有沿阴角侧边滚动的滚珠。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斜边测量机构沿墙壁侧边往对角水平移动时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不方便操作者拉伸斜边测量机构,在直角垫片的直角边上加装滚珠使得直角垫片的滑动摩擦转化成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摩擦力,方便操作者拉伸斜边测量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测量阴角侧边长度、对角线长度以及对角线与阴角侧边的夹角,通过计算即可得知房屋平面是否为矩形以确定房屋是否方正,结果准确且可重复操作;

2.整个操作过程只需一个人站在房屋的某个直角即可进行测量,简化了工作的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房屋方正测量仪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房屋方正测量仪的爆炸图;

图3为第三长度测量机构的爆炸图;

图4为第一长度测量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矩形ABCD的示意图。

图中:1、主体;101、第一直角边;102、第二直角边;2、第一直角边体;201、第一长方形孔;202、第一滑槽;3、第二直角边体;4、第一长度测量机构;401、第一尺轴;402、第一发条弹簧;403、第一尺轮;404、第一钢尺;4041、第一长度标识;405、第一制动件;4051、第一凸块;5、第二长度测量机构;6、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01、外杆;602、内杆;6021、第三长度标识;603、挡片;604、直角垫片;605、滚珠;7、刻度盘;701、角度标识;8、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房屋方正测量仪,参照图1以及图2,包括主体1,主体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直角边体2以及第二直角边体3,其中第一直角边体2的第一直角边101与第二直角边体3的第二直角边102相互垂直。

参照图4,第一直角边体2内设有可沿第一直角边101伸出进行测距的第一长度测量机构4,具体为,第一直角边体2内开有空腔(图中未示意),第一直角边体2位于空腔内固定有第一尺轴401,第一尺轴401外设有绕第一尺轴401卷起的第一发条弹簧402,第一发条弹簧402外套设有绕第一发条弹簧402转动的第一尺轮403,第一发条弹簧402两端分别与第一尺轴401以及第一尺轮403固定连接,第一尺轮403受力转动时带动发条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发条弹簧具有弹性势能,停止受力后,发条弹簧恢复原状释放弹性势能,带动第一尺轮403往方向转动。

参照图4,第一尺轮403外设有第一钢尺404,第一钢尺404具有柔性,第一钢尺40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尺轮403上,另一端绕第一尺轮403卷动若干圈后铺设于第一直角边体2的底端上,第一直角边体2远离阴角一端的底部开有供第一钢尺404伸出的长方形孔,需要测量阴角与第一邻角之间的长度时,从长方形孔外将第一钢尺404拉出,使得第一钢尺404自第一直角边体2不断水平延伸至抵住第一邻角,第一钢尺404上具有指示阴角与第一钢尺404端部距离的第一长度标识4041,通过第一长度标识4041读出阴角与第一邻角之间的距离。

参照图4,第一直角边体2顶端竖直开有连通底端的第一滑槽202,第一滑槽202内滑动设有长方体状的第一制动件405,第一制动件405向下滑动抵住第一钢尺404,限制第一钢尺404拉伸或收回,第一滑槽202内设有2个第一凹槽,第一制动件405上设有卡入抵住第一凹槽以固定第一制动件405位置的第一凸块4051,第一钢尺404拉出时带动第一尺轮403转动,第一尺轮403转动带动发条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停止拉伸第一钢尺404,发条弹簧将为恢复原状带动第一钢尺404收回,此时将第一制动件405向下移动抵住第一钢尺404,阻止第一钢尺404收回,读出长度后再将第一制动件405上移,第一钢尺404自动缩回至第一直角边体2内。

参照图2,由于第二长度测量机构5与第一长度机构结构以及原理均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二长度测量机构5的朝向为朝向第二邻角,本实施例不再累述。

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直角边体2与第二直角边体3的交接处固定有垂直于第一直角边体2的圆杆8,圆杆8与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铰接,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为朝向对角方向水平伸出至抵住对角的伸缩杆,伸缩杆包括1根与圆杆8铰接可绕圆杆8转动的外杆601,外杆601远离圆杆8的一端为环形,外杆601内部空心且穿设有内杆602,内杆602的一端设有抵住外杆601环形一端的挡片603,使得内杆602从外杆601穿设时由于挡片603抵住外杆601环形的端部,使得内杆602不能从外杆601内抽出。

参照图3,内杆602沿轴向设有若干根,在本实施例中为2根,若干根内杆602管径依次减少,管径较小的内杆602穿设于管径较大的内杆602内部,若干内杆602远离外杆601的一端均为环形,靠近外杆601的一端同样设有抵住内杆602环形一端的挡片603,拉伸时不断将管径较少的内杆602依次拉出使得伸缩杆的长度不断增长,最终管径最少的内杆602一端抵住对角,内杆602表面还具有指示对角与阴角之间距离的长度标识。

参照图3,管径最小的内杆602远离外杆601的一端铰接有直角垫片604,伸缩杆伸长时若没有对准对角以致内杆602抵于侧边时,直角垫片604受推动力转动至直角边贴合侧边,此时直角垫片604虽与侧边存在较大的滑动摩擦力,但继续伸出伸缩杆,伸缩杆还具有使伸缩杆水平移动的分力使得内杆602最终抵于对角,直角垫片604的两直角边均转动设有沿侧边滚动的滚珠605,使得直角垫片604与侧边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珠605与侧边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少直角垫片604与侧边的摩擦力。

参照图2,圆杆8远离第一直角边体2的一端固定有刻度盘7,刻度盘7为透明的塑料盖板,刻度盘7上具有指示第一直角边体2与转动后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之间夹角的角度标识701,刻度盘7盖住第一直角边体2、第二直角边体3以及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的端部以防止灰尘沾到第一直角边体2或第二直角边体3或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影响测量角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在对房屋进行方正测量时,首先测量房屋的其中一个阴角是否方正,方法是将第一直角边体2以及第二直角边体3贴近阴角,若第一直角边体2与第二直角边体3与阴角的两侧边贴合,则该阴角方正,以此阴角作为起点,与阴角侧边相接的为第一邻角以及第二邻角,与阴角相对的为对角。

然后通过第一长度测量机构4、第二长度测量机构5测量出阴角与第二邻角以及第二邻角之间的距离,方法是将第一钢尺404从第一长方形孔201内拉出,第一钢尺404自第一直角边体2内水平伸出至相抵于第一邻角,此时将第一制动件405下压以固定住第一钢尺404,防止缩回,读出第一钢尺404上的第一长度标识4041,此为阴角与第一邻角之间的距离,同理测出阴角与第二邻角之间的距离。

接着通过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测量阴角与对角之间的距离,方法是转动伸缩杆,将伸缩杆朝向对角水平伸长,不断伸长伸缩杆直至直角垫片604的直角处抵于对角,途中若伸缩杆抵于阴角的侧边,直角垫片604将调节角度以贴合侧边,此时继续伸长伸缩杆,伸缩杆通过滚珠605滑到对角最终直角垫片604贴合对角,读出伸缩杆上的第三长度标识6021,此为阴角与对角之间的距离。

最后读出此时刻度盘7上伸缩杆与第一直角边2和第二直角边3之间夹角的角度,然后进行计算以判断房屋方正。

参照图5,判断房屋方正的计算方法如下:

假设通过第一直角边体2以及第二直角边体3判断出∠BAD为阴角且为直角,则∠ABC为第一,∠ADC为第二邻角,∠BCD为对角,第一长度测量机构4测出的是AB的长度,第二长度测量机构5测出的是AD的长度,第三长度测量机构6测出的是AC的长度,通过刻度盘7读出的是∠BAC以及∠DAC的角度,若∠BAC的余弦值等于AC与AB的比值,则根据三角函数,∠BAC为直角,同理,若∠DAC的余弦值等于AC与AD的比值,则根据三角函数,∠DAC为直角,若以上条件均满足,则阴角、第一邻角以及第二邻角均为直角,根据矩形性质,3个内角为直角的四边形为矩形,由此得出房屋平面为矩形,房屋方正,若以上任意条件满足不了,则房屋平面不为矩形,房屋部方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