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27885发布日期:2018-12-19 06:0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终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家用电器(hea)主要指在家庭及类似场所中使用的各种电器和电子器具。又称民用电器、日用电器。家用电器使人们从繁重、琐碎、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为人类创造了更为舒适优美、更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通常电暖器,空气净化器,空气加湿器和空调等家用电器需要检测家用电器周围的环境数据。例如如温度,空气pm2.5数值,空气湿度等。

传统方案一般是通过安装在家用电器上的传感器实现对周围环境值的检测。然而,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到的环境值的准确度却存在很大问题。第一,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到的环境值只是家用电器内置的传感器在家用电器周围很小的区域内检测到的环境值,并不能代表距离家用电器稍远位置的环境值。第二,通过这种方式检测到的环境值,存在受家用电器自身零部件运转的干扰而造成的误差。上述问题使得家用电器检测到的环境值与用户实际感受到的真实环境值之间存在很大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方案对于家用电器检测周围环境的环境值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

一种检测环境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主智能终端接收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环境值;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二环境值;

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第三环境值;

所述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

上述检测环境值的方法,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移动终端和处于固定位置的辅助智能终端分别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检测周围环境,得出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并发送至主智能终端,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其自身检测得到的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大大减小了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环境值与真实环境值的误差,为主智能终端的合理运转提供参数,提高用户体验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值由所述移动终端于不同位置获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值由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于固定位置获取,所述第三环境值由所述主智能终端于固定位置获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环境值还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移动终端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值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二环境值还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为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在获取所述第二环境值时,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与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应的所述辅助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将以所述主智能终端的位置为圆心,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直线距离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设置为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得到至少一个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

所述主智能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是否落在所述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内;

若是,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环境值,统一记为同一类别的辅助环境值,得到至少一组辅助环境值;

所述主智能终端分别对落在每一个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每一组所述辅助环境值求算术平均数,得到至少一个平均辅助环境值;

所述主智能终端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环境值求算术平均数,得到一个平均理论环境值;

所述主智能终端赋予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一个辅助权值ps,赋予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一个理论权值p,赋予每一个所述环境检测范围一个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n;

所述主智能终端根据以下数学公式计算实际环境值,得出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

其中,vm为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vn为每一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所述pn为每一个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所述环境检测范围权值;所述ps为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对应的辅助权值;v为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所述p为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对应的理论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还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相关辅助智能终端,去除与所述相关辅助智能终端对应的身份信息不一致的所述第二环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还包括:

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所述一段预设的检测时间之前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

所述主智能终端提取预设的环境误差值;

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与所述辅助环境值逐一比对,去除与所述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环境误差值的所述辅助环境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值,所述第二环境值和所述第三环境值包括环境温度值、空气湿度值、空气pm2.5值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和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电暖气、空调、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风扇中的一种;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扫地机器人和智能手表中的一种。

一种检测环境值的系统,包括移动终端、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和主智能终端;

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连接,用于在一段预设的检测时间内检获取第一环境值,并将所述第一环境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连接,用于在所述一段预设的检测时间内获取第二环境值,并将所述第二环境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

所述主智能终端与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分别连接,用于在所述一段预设的检测时间内获取第三环境值,并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所述一段预设的检测时间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移动终端和处于固定位置的辅助智能终端分别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检测周围环境,得出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并发送至主智能终端,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其自身检测得到的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大大减小了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环境值与真实环境值的误差,为主智能终端的合理运转提供参数,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环境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环境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环境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环境值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见图1。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环境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主智能终端接收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环境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为一个家用电器。可选地,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为电暖气、空调、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风扇中的一种。所述主智能终端还可以是检测光照强度的设备、检测压强的设备和空气成分分析器中的一种。后文中的多个实施例提及到的的主智能终端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主智能终端同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扫地机器人和智能手表中的一种。后文中的多个实施例提及到的移动终端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移动终端同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值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一个所述第一环境值。也可以是一个所述移动终端获取多个所述第一环境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网络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由使用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用户设置。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根据用户的喜好设置。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可以为5秒。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类型与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环境值的类型一致。例如,所述主智能终端为电暖气,所述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为温度传感器。又例如,所述主智能终端为空气加湿器,所述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为湿度传感器。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用户手持所述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内置的传感器获取所述待检测环境的环境值,作为第一环境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值由所述移动终端于不同位置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用户手持所述移动终端在待监测环境中四处走动。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四处走动时,所述移动终端中的传感器获取不同位置的环境值,作为第一环境值。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走动无具体的规则路线,只要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处于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蓝牙或无线网络通讯范围内即可。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用户手持所述移动终端在待监测环境中四处走动,在所述主智能终端待检测环境中,可以获得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距离较远的第一环境值。所述主智能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所述主智能终端只能获取距离自身较近范围内环境值的缺陷。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1,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移动终端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值时,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值时,同步获取所述第一环境值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在接收所述第一环境值时,同时接收与所述第一环境值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

s200,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二环境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家用电器。可选地,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为电暖气、空调、空气加湿器、空气净化器和风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辅助智能终端还可以是检测光照强度的设备、检测压强的设备和空气成分分析器中的一种。后文中的多个实施例提及到的辅助智能终端于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同理,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值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辅助智能终端获取一个所述第二环境值。可以是一个辅助智能终端获取多个所述第二环境值。也可以是多个辅助智能终端分别获取多个所述第二环境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和所述辅助智能终端通过蓝牙或者无线网络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内置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的类型与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环境值的类型一致。也就是说,所述辅助智能终端要和所述主智能终端一样,都能检测某一相同类型的环境值。例如,所述主智能终端为电暖气,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空调。二者均可以检测环境温度。又例如,所述主智能终端为空气加湿器,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除湿机。二者均可以检测空气湿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辅助智能终端终端内置的传感器获取所述待检测环境的环境值,作为第二环境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环境值由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于固定位置获取,所述第三环境值由所述主智能终端于固定位置获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一个或多个。用户手持所述移动终端的走动范围是有限的。因此,所述第一环境值也不能准确代表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距离较远的环境值。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所述待检测环境中的一个或多个辅助智能终端获取第二环境值,与所述第一环境值互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可以设置在人无法触及的地方。例如,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可以设置在所述待检测环境中位置较高的地方。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所述待检测环境中原本就放置着的家用电器。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内置的传感器也是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出厂时内置的。利用所述待检测环境中原本就存在的辅助智能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环境值,不需要人工在所述待检测环境中设置新的传感器。这种检测方式可以最大化的利用所述待检测环境中的资源,从而节省资源。

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待检测环境中原本存在的所述辅助智能终端数量越多,所述第二环境值数量也越多。所述第二环境值数量越多,所述主智能终端计算得到的所述实际环境值更为准确。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辅助智能终端,在所述主智能终端待检测环境中,可以获得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距离较远的第二环境值。所述主智能终端通过获取所述第二环境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所述主智能终端只能获取距离自身较近范围内环境值的缺陷。且所述第二环境值与所述第一环境值互补。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0还包括以下步骤:

s201,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二位置信息为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在获取所述第二环境值时,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获取所述第二环境值时,同步获取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第一位置信息为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在接收所述第二环境值时,同时接收与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

s202,所述主智能终端接收与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应的所述辅助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可以为所述辅助智能终端的id号和携带身份信息的二维码中的一种。每一辅助智能终端具有一个唯一与之对应的身份信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在接收所述第二环境值时,同时接收与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应的第二位置信息和所述辅助智能终端的身份信息。

s300,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第三环境值。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环境值是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原始环境值。也是理论数值。所述第三环境值只是所述主智能终端内置的传感器在周围很小的区域内检测到的环境值。所述第三环境值并不能代表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稍远位置的环境值。而且,所述第三环境值存在受所述主智能终端自身零部件运转的干扰而造成的误差。总上所述,所述第三环境值并不是真实的环境值。所述第三环境值距离真实的环境值还存在很大误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环境值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是一个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一个所述第三环境值。也可以是一个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多个所述第三环境值。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在同一时刻接收所述第一环境值、所述第二环境值和所述第三环境值。所述主智能终端可以以任意顺序接收所述第一环境值、所述第二环境值和所述第三环境值,只要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接收即可。

s400,所述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

如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40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所述主智能终端将以所述主智能终端的位置为圆心,以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直线距离为半径的圆的面积设置为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得到至少一个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地。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的数量由用户预先设置。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的数量越多,最终计算得到的实际环境值越准确。但是相应的,计算时间也越长,耗费的计算资源也越多。

s403,所述主智能终端判断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是否落在所述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内。

具体地,判断方式是分别比对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和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与所述主智能终端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否落在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内。

s405,若是,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对应的所述第二环境值,统一记为同一类别的辅助环境值,得到至少一组辅助环境值。

换句话说,所述步骤s405是将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统一分类。落在同一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值检测范围内的环境值,不管是所述第一环境值还是所述第二环境值,均划分为同一类别的辅助环境值。

通过所述步骤s405,将所述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做了化归处理,大大简便了后续的计算步骤。

例如,所述第一环境值为多个。所述第二环境值为多个。所述环境值检测范围有3个,包括0-1米范围,1-2米范围和3-4米范围。通过所述步骤s405,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被划分为三组辅助环境值。它们分别是0-1米范围内的辅助环境值,1-2米范围内的辅助环境值和3-4米范围内的辅助环境值。

s407,所述主智能终端分别对落在每一个所述主智能终端的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每一组所述辅助环境值求算术平均数,得到至少一个平均辅助环境值。

例如,所述第一环境值为多个。所述第二环境值为多个。所述环境值检测范围有3个,包括0-1米范围,1-2米范围和3-4米范围。落在所述0-1米范围内的辅助环境值有13℃,14℃和15℃。落在所述1-2米范围内的辅助环境值有15℃和16℃。落在所述3-4米范围内的辅助环境值有只有一个,为13℃。分别对每一个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每一组所述辅助环境值求算术平均数,得到所述0-1米范围的平均辅助环境值为14℃。1-2米范围的平均辅助环境值为15.5℃。3-4米范围的平均辅助环境值为13℃。

s409,所述主智能终端对至少一个所述第三环境值求算术平均数,得到一个平均理论环境值。

例如,所述第三环境值有5个,分别是20℃,20℃,21℃,21℃和21℃。经过计算,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为20.6℃。

s411,所述主智能终端赋予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一个辅助权值ps,赋予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一个理论权值p,赋予每一个所述环境检测范围一个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n。

其中,每一个所述环境检测范围都有对应的一个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n。。这说明,落在不同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内的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落在不同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其中,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n是用户预设的。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越远,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权值pn越大。在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距离达到一个临界值时,所述pn最大。在与所述主智能终端的距离大于所述临界值后,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越远,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权值pn越小。这是因为,所述主智能终端本身就能检测距离自己很近范围内的环境值,所以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较近的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环境值数据参考性较小,权值pn较小。但随着距离的增大,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环境值数据参考性上升,权值pn也随之增大。然而,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太远,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环境值数据的参考性也是较小的。因此会存在一个临界值,在临界值之后,权值pn会越来越小。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落在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所述辅助环境值总数越多,所述环境检测范围的权值pn越大。在本实施例中,在计算每一组所述辅助环境值对应的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前,统计每一个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内所述辅助环境值的总数。所述辅助环境值总数越多,赋予与之对应的所述环境检测范围更大的权值pn。这是因为每一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内都存在多个所述辅助环境值。所述辅助环境值的数量越多,说明处于该环境检测范围内的所述第一环境值数量越多,所述移动终端在该环境检测范围内移动次数越多。所述辅助环境值的数量越多,说明处于该环境检测范围内的所述第二环境值数量越多,所述辅助智能终端在该环境检测范围内的数量也越多。综上所述,所述辅助环境值的数量越多,说明与之对应的环境检测范围越接近真实情况,应赋予其较大的权值pn,使其对最终计算的出的实际环境值做出较大数据贡献。

同理,所述理论权值p和所述辅助权值ps的不同代表了所述第一环境值、第二环境值和所述第三环境值的重要性不同。所述辅助权值ps对应的是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所述理论权值p对应的是所述第三环境值。

具体地,所述理论权值p和所述辅助权值ps的大小是由用户预设的。当户更重视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三环境值时,所述理论权值p大于所述辅助权值ps。当户更重视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环境值和述辅助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二环境值时,所述理论权值p小于所述辅助权值ps。

s413,所述主智能终端根据以下数学公式计算实际环境值,得出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

其中,vm为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vn为每一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所述pn为每一个所述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所述环境检测范围权值;所述ps为所述平均辅助环境值对应的辅助权值;v为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所述p为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对应的理论权值。

举例说明。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的第一环境值为4个。所述辅助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二环境值为2个。所述环境值检测范围有3个,包括0-1米范围,1-2米范围和3-4米范围。落在所述0-1米范围内的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有13℃,14℃和15℃。落在所述1-2米范围内的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有15℃和16℃。落在所述3-4米范围内的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有只有一个,为13℃。分别对每一个环境检测范围对应的每一组所述辅助环境值求算术平均数,得到所述0-1米范围的平均辅助环境值为v1为14℃。1-2米范围的平均辅助环境值v2为为15.5℃。3-4米范围的平均辅助环境值v3为13℃。

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的第三环境值有5个,分别是20℃,20℃,21℃,21℃和21℃。经过计算,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v为20.6℃。

用户预设的辅助权值ps为60%。理论权值p为40%。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n分别是:0-1米范围的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1为25%,1-2米范围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2为50%和3-4米范围环境检测范围权值p3为25%。

根据数学公式得到

最终的实际环境值vm为16.94℃。所述主智能终端测出的温度是20.6℃。然而,所述主智能终端计算得出的实际温度值是16.9℃。可见,所述实际环境值和所述平均理论环境值的差距很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学公式的运用不代表本申请的唯一实施例。任何科学可行的数学公式运用均可作为本申请的一实施例。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03之前,所述步骤s400还包括:

s402,所述主智能终端设置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相关辅助智能终端,去除与所述相关辅助智能终端对应的身份信息不一致的所述第二环境值。

具体地,所述待检测环境中不是所有辅助智能终端获得的第二环境值都是有意义的。例如,有的辅助智能终端已过其使用年限,老化严重,其获得的第二环境值是不准确的。例如,有的辅助智能终端距离所述主智能终端距离过远,无法获取具有参考价值的第二环境值。

因此,用户预设至少一个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相关辅助智能终端。所述相关辅助智能终端为能获取具有参考价值的第二环境值的辅助智能终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去除与所述相关辅助智能终端对应的身份信息不一致的所述第二环境值。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407之前,所述步骤s400还包括:

s4061,所述主智能终端获取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之前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

具体地,所述主智能终端通过所述主智能终端数据库中的历史检测记录表中获取述预设检测时间段之前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

s4062,所述主智能终端提取预设的环境误差值。

具体地,所述环境误差值为用户预设的。所述环境误差值为一个数值区间。例如,在所述主智能终端想要检测所述待检测环境的温度值前,用户预设±5℃作为温度环境值误差值。

s4063,所述主智能终端将所述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与所述辅助环境值逐一比对,去除与所述最近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的差值大于所述环境误差值的所述辅助环境值。

具体地,由于所述主智能终端和所述辅助智能终端,所述主智能终端和所述移动终端均可能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数据产生重大误差,需要去除与上次检测结果差异太大的数据。当然,因为天气原因或者其他人为原因造成检测结果突变,用户可提前修改上一次计算得出的实际环境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境值,所述第二环境值和所述第三环境值包括环境温度值、空气湿度值和空气pm2.5值中的一种。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和所述辅助智能终端为电暖气、空调、空气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中的一种,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一种。

请参见图4。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环境值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移动终端50、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60和主智能终端7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50与所述主智能终端70连接,用于在预设检测时间段检获取第一环境值,并将所述第一环境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7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60与所述主智能终端70连接,用于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获取第二环境值,并将所述第二环境值发送至所述主智能终端7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智能终端70与所述移动终端50和所述至少一个辅助智能终端60分别连接,用于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获取第三环境值,并根据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所述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所述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70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

本申请提供的检测环境值的方法与系统,通过设置可移动的移动终端和处于固定位置的辅助智能终端分别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检测周围环境,得出第一环境值和第二环境值并发送至主智能终端,主智能终端基于所述第一环境值和所述第二环境值对其自身检测得到的第三环境值进行补偿计算,得出在预设检测时间段内所述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实际环境值,大大减小了主智能终端检测到的环境值与真实环境值的误差,为主智能终端的合理运转提供参数,提高用户体验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