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4311发布日期:2019-02-01 18:36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试验测试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对输送链进行载荷加载是测试输送链承载性能的主要方式。目前对输送链施加载荷的主要方式为施加持续性载荷,且让输送链处于水平静止状态进行载荷加载。实际上输送链在某些作业情况下所受载荷为脉冲式载荷,并且输送链作业过程中链面通常是非水平的运动状态。因此该载荷加载方式并不能准确的反映输送链在作业过程中的真实承载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对输送链进行持续载荷和脉冲载荷加载,而且对非静态倾斜输送链能够自适应调整加载小车的高度,使载荷能够实时准确的施加在输送链上的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发明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包括导轨2、有底部中心孔的配重框5、缸体固定在机架底部且伸缩杆一端穿过机架底部中心孔后固定在配重框上的伸缩式液压缸6、与配重框底部中心孔对齐的形状为空心阶梯轴且焊接在配重框底部的配重框底座4、配重杆9、配重杆底座10、法兰轴11、带挂接杆16和装在挂接杆上的两端带导向轴承21的导向杆20的加载小车1,配重杆上有上阶梯实心轴和下阶梯空心轴,配重块底座固定在配重杆上的上阶梯实心轴和下阶梯空心轴的连接处且安装在配重框底座上,配重块穿过配重杆上的上阶梯实心轴且通过与上阶梯实心轴螺纹配合的螺母而紧压在配重块底座上,配重杆上的下阶梯空心轴穿过配重框底部中心孔而伸出配重框底座外,法兰轴上端伸入配重杆上的下阶梯空心轴中且通过固定销固定在配重框上,力传感器固定在法兰轴上,加载小车的挂接杆与力传感器内螺纹连接。

上述的加载小车中还有通过挂接杆连接轴19装在挂接杆上的轮系主梁15、通过第一连接轴18—1装在轮系主梁上的且能绕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轮系桥架14、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轴18—2装在轮系桥架上的且能绕第二连接轴转动的轮轴架13,每个轮轴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轮轴17,每根轮轴的两端上分别装有加载轮12。

上述的连接杆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轮轴架的两端上分别装有卡簧。

上述的加载轮为带有轴承的橡胶轮。

上述的力传感器采用型号为mik-lcl力传感器。

本发明能够满足持续载荷或脉冲载荷两种不同的载荷加载方式,且加载部件不仅应该与输送链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而且能够根据输送链的倾角以及链面起伏变化自适应的调整自身高度,确保加载部件能够实时准确的将载荷施加在输送链的链条上。本发明具有很高的自适应性能以及快速调节功能,能够实时准确的对非静态倾斜输送链实现脉冲载荷的加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配重杆、配重块、配重框部分零部件装配关系图。

图3为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的加载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适宜非静态倾斜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装置,包括加载小车1、导轨2、mik-lcly力传感器3、配重框底座4、配重框5、伸缩式液压缸6、机架7、配重块8、配重杆9、配重块底座10、法兰轴11。加载小车1包括加载轮12、轮轴架13、轮系桥架14、轮系主梁15、挂接杆16、导向杆17、导向轴承18、连接杆19、轮轴20。

参见图1、图2,伸缩式液压缸6缸体采用螺栓固定在机架7的底部,其伸缩杆6—1穿过机架7的底部中心孔和配重框5的顶部中心孔并采用螺母将伸缩式液压缸6的伸缩杆与配重框5固定连接。配重框底座4为阶梯空心轴且与配重框5的底部中心孔对齐,与配重框5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配重杆9为阶梯轴,其上的上阶梯实心轴9—1端头带有螺纹,下空心阶梯轴9—2上配有销孔9—3。配重块底座10焊接在上阶梯实心轴和下阶梯轴空心的连接处。配重杆9的下阶梯空心轴穿过配重框底座4和配重框5的底部中心孔、配重块底座10安放在配重框底座4上。配重块8穿过配重杆9的上阶梯实心轴并安放在配重块底座10上并采用螺母将配重块8压紧。法兰轴11的连接轴穿入配重杆9的下阶梯空心轴并采用销进行连接。mik-lcly力传感器3与法兰轴11通过螺栓进行紧固连接。挂接杆16的螺杆与mik-lcly力传感器3的内孔螺纹实现紧固连接。

参见图1,导轨2与机架7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导轨2上开有间距相同的9个安装孔,安装时可选择不同的安装孔以调节导轨的高度。

参见图4,导向杆20穿过挂接杆16上的孔并与挂接杆16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导向杆20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导向轴承21,导向轴承21与导轨2相互作用能够平衡对运动状态的输送链进行载荷加载时输送链对加载装置的冲击力。

参见图1、图2、图4,加载轮12为带有轴承的橡胶轮,通过自身轴承安装在轮轴17上,轮轴17两端采用卡簧17—1对加载轮12进行约束,加载轮12能够绕轮轴17转动。对于处于运动状态的输送链,加载轮12通过自身轴承绕轮轴转动,实现对非静态输送链的载荷加载功能。轮轴17与轮轴架13之间采用焊接连接。加载小车中还有通过挂接杆连接轴19装在挂接杆上的轮系主梁15、通过第一连接轴18—1装在轮系主梁上的且能绕第一连接轴转动的轮系桥架14、分别通过第二连接轴18—2装在轮系桥架两端上的且能第二连接轴转动的轮轴架13,每个轮轴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轮轴17,每根轮轴的两端上分别装有加载轮12。挂接件连接轴、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两端分别装有卡簧22—1、22—2、22—3。对于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以及链面起伏变化的输送链,在载荷作用下,轮轴架13、轮系桥架14、轮系主梁15分别能够绕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挂接杆连接轴进行一定角度的转动以改变加载部件的高度,实现加载轮与输送链链条的实时紧密接触,达到对输送链的自适应载荷加载功能。

如图1所示,测试前根据测试要求将配重块安装在配重框的配重杆上,并采用螺母将配重块与配重杆进行压紧防止载荷加载过程中配重块脱离。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伸缩式液压缸的动作,将加载小车压在输送链上,当配重块底座与配重框底座完全分离时配重块的重量通过加载小车全部作用在输送链上,此时伸缩式液压缸伸缩杆的伸出位置为载荷加载位置,使输送链其处于运动状态,开始对运动状态的输送链进行载荷加载,通过mik-lcly力传感器记录载荷的相关数据,测试过程中通过控制伸缩式液压缸的作业频率实现脉冲载荷的加载。

如图1~图4所示,载荷加载小车的轮系主梁、轮系桥架、轮轴架以及挂接杆之间均采用轴进行连接,相互之间可以转动,在对倾斜输送链加载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输送链的倾斜角度以及链面的起伏变化自适应调整加载小车高度,实时准确的将载荷作用在输送链上,加载轮能够绕加载轴转动,进而与输送链的链条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实现对非静态输送链的脉冲载荷加载功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