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及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5831发布日期:2019-03-02 00:36阅读:2707来源:国知局
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及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及适用于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比浊法是一种较实用、且易于在临床推广的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与临床事件相关性好,是检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金标准。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血小板在血浆中的悬浊液,血小板均匀分散,浊度与血浆中含有的血小板数量成正比,当加入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后,在搅拌的条件下,诱导剂与血小板上面的受体结合,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发生形变进一步释放内源性物质,从而导致聚集,透光度增加,prp中的血小板聚集程度越高,其浊度越低、透光度越高,光信号转为电信号,血小板聚集仪自动地进行动态测量和记录,从而描绘出血小板聚集曲线。在实际计算血小板聚集率时,记贫血小板血浆(ppp)的透光度为ppp,表示血小板全部发生聚集时的光通量,即聚集率100%,记富血小板血浆(prp)的透光度为prp,表示血小板未发生聚集时的光通量,即聚集率0%,prp中加入诱导剂后发生聚集反应,记i时刻的光通量值为r(i),则血小板聚集率计算公式如下:

血小板聚集率=max((r(i)-prp)/(ppp-prp))。

现有方法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在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结果是稳定的,但是若血小板浓度小于某一个值后,会发现聚集率也呈现下降的情况,使得仪器所报告的聚集率不可靠,无法准确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目前,医院一般在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前,要首先利用一台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从而进行血小板浓度的测量,若测量值高于某值时,测量所得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才为可靠值,反之则报存疑结果。此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并且需要利用到格外的血液分析仪等仪器,无法在测量血小板聚集率时一次性得到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操作简单,不需要再利用格外的血液分析仪等仪器,通过将被测样本的贫富血小板血浆的透光度之差与正常样本的贫富血小板血浆的透光度之差进行对比,对被测样本的血小板浓度进行评价,从而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测量结果进行更加可靠的判定。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选取正常全血样本,按标准的操作规程分离出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分别测量贫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pp0和富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rp0,然后计算正常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0=ppp0-prp0;

b、选取被测全血样本,分离出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测量贫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pp和富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rp,计算被测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ppp-prp;

c、根据被测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0和正常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的比值,计算被测全血样本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p/p0=(ppp-prp)/(ppp0-prp0);

d、选取被测全血样本中的富血小板血浆,加入血小板诱导剂进行混合搅拌,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量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

e、根据计算出来被测全血样本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判定血小板聚集仪测量的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可靠性。

由上,通过将被测样本的贫富血小板的透光度之差与正常样本的品富血小板的透光度之差进行对比,从而得到被测样本的血小板分离度参数,从而对测量的样本中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进行有效判定,得出测量所得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是否为正确结果。相对于传统方法中,在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前,需要格外引用一台血液分析仪来进行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计数所得的血小板浓度来判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节省了设备资源,且精简了测试流程。

其中,所述步骤e包括:

若di≥1时,判定被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可靠;

若1/3≤di<1时,判定被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校准后可靠;

若di<1/3时,被测全血样本的血小板浓度过低,判定被测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可疑。

由上,根据计算得出的被测样本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可快速判定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的结果是否可靠,以上定义的di指数若大于1,表示样本的贫富血小板浓度之差大于正常分离的正常样本,原理上此种情形对检测结果应无不良影响,可直接将仪器测量获得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报告;若di指数若小于1,大于1/3时,即样本的贫富之差是正常样本的1/3以上时,可通过一校准函数对聚集结果进行校准,校准后的结果为可报告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若di指数小于1/3,则应提示用户该样本血小板浓度过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存疑,此时所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的结果无法准确可靠的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进一步改进,所述计算出来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为1/3≤di<1时,所述校准包括:

通过一映射函数,对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校准,该映射函数包括线性函数、多项函数或其它形式的函数,校准的目标是使所测结果与di≥1时所测的结果之间的误差达到最小。

由上,通过实验数据证明,当把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逐渐由1向下调整时,测量出的血小板聚集率也相应的下降,此下降趋势持续至血小板分离度指数为1/3,因此可采用一映射函数对测量出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校准,以得到所期望的正常值,而当对该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继续向下调整时,血小板聚集率则会大幅下降,此时已不符合上述映射函数所反映的下降趋势,无法再通过函数校准的方式得到正常值,因此需要将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报告为存疑结果,提示该结果无法直观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包括:上述的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

根据所述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判定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准确度,标定该血小板聚集仪的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由上,上述聚集率测量方法可应用于现有的大部分血小板聚集仪,实现对现有的血小板聚集仪的功能测试,以验证该聚集仪的测量结果是否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被测样本的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通过在对血小板进行分离时,参考血小板分离度参数,实现对血小板浓度的检测与校准,从而在测量血小板聚集率时,对测量结果进行更加的准确可靠的判定。

下面,参照如图1所示,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选取正常全血样本,按标准的操作规程分离出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分别测量贫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pp0和富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rp0,计算正常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0=ppp0-prp0;

步骤s01中,使用一采血试管采集正常全血样品,对该全血样品进行抗凝处理,生成抗凝全血,将抗凝在低离心速度(通常为500转/分~1000转/分)下离心五分钟,取上清制备成富血小板血浆样本,将剩余血液在高离心速度(通常为2000转/分~3000/分)下离心十分钟,取上清制备成贫血小板血浆样本;

利用血球计数仪测量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的浓度,确认浓度符合离心标准后,将富血小板血浆样本保存到样本盘装置的富血小板血浆样本杯中,测量得到富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rp0;将贫血小板血浆样本保存到样本盘装置的贫血小板血浆样本杯中,测量得到贫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pp0。

s02:选取被测全血样本,分离出贫血小板血浆和富血小板血浆,测量贫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pp和富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rp,计算被测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ppp-prp;

步骤s02中,使用另一采血试管采集被测全血样品,对该全血样品进行抗凝处理,生成抗凝全血,将抗凝在低离心速度(通常为500转/分~1000转/分)下离心五分钟,取上清制备成富血小板血浆样本,将剩余血液在高离心速度(通常为2000转/分~3000/分)下离心十分钟,取上清制备成贫血小板血浆样本;

将富血小板血浆样本保存到样本盘装置的富血小板血浆样本杯中,测量得到富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rp;将贫血小板血浆样本保存到样本盘装置的贫血小板血浆样本杯中,测量得到贫血小板血浆透光度ppp。

s03:根据被测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0和正常全血样本的透光度之差p的比值,计算被测全血样本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p/p0=(ppp-prp)/(ppp0-prp0);

s04:选取被测全血样本中的富血小板血浆,加入血小板诱导剂进行混合搅拌,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量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

如图2所示,在被测全血样本离心完成后,贫血小板血浆的透光度ppp为100%,富血小板血浆的透光度prp为0%,此时选取一定量的富血小板血浆加入一新的试管中,加入血小板诱导剂和磁力搅拌子,进行搅拌,血小板诱导剂与富血小板血浆中的血小板上面的受体结合,血小板被激活,发生形变进一步释放内源性物质,导致聚集,透光度增加,此时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血小板聚集仪进行动态测量和记录,从而描绘出血小板的聚集曲线。

s05:根据计算出来被测全血样本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判定血小板聚集仪测量的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是否可靠:

若di≥1时,判定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为正确值;

若1/3≤di<1时,判定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经过校准后为正确值;

若di<1/3时,被测全血样本的血小板浓度过低,判定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为存疑值;

步骤s05中,根据计算得出的血小板分离度指数,对血小板聚集仪测量的被测全血样本中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的结果进行判定:

若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大于1,表示被测样本的贫富血小板浓度之差大于正常分离的正常样本,原理上此种情形对检测结果应无不良影响,可直接将仪器测量获得的血小板聚集率生成检测结果进行报告。

若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小于1,大于1/3时,即样本的贫富之差是正常样本的1/3以上时,可通过一映射函数对聚集结果进行校准,该映射函数包括线性函数、多项式函数或其他形式的函数,经映射函数校准后的结果为可生成检测报告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基于上述血小板分离度指数,进行了大量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当把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逐渐由1向下调整时,测量出的血小板聚集率也相应的下降,此下降趋势持续至血小板分离度指数为1/3时,该下降趋势可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为一映射函数公式,具体步骤为:

(1):取正常人血液样本,测得血小板聚集率为r0;

(2):用生理盐水对该血液样本进行对比稀释,取得血小板浓度为原样本一半,即分离度为1/2的样本进行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测得聚集率为r1;

(3):则校准系数k,在分离度为1的情况下,k也为1,在分离度为1/2的情况下,k为r0/r1;

(4):因此,分离度与校准函数间的关系函数,假设为k=a*d+b,d为实际测得的血小板聚集率,带入刚才分离度为1以及分离度为1/2时对应的校准系数,可以求得a,b两个参数,即a=2*(1-r0/r1),b=2*r0/r1-1;

因此,可采用上述映射函数对测量出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行校准,以得到所期望的正常值。

若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小于1/3,则应提示用户该样本血小板浓度过低,对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存疑,此时所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的结果无法直观反映血小板的聚集功能;

同理,上述实验中,当该血小板分离度指数di小于1/3,继续向下调整时,血小板聚集率则会大幅下降,此时已不符合上述映射函数反映的趋势,无法再通过函数校准的方式得到正常值,因此需要将测量的血小板聚集率报告为存疑结果,提示该结果无法直观反映血小板聚集功能。

基于上述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血小板聚集仪的标定方法,适用于现有的大部分血小板聚集仪;

根据所述血小板聚集率测量结果判定方法判定的血小板聚集率的准确度,标定该血小板聚集仪的测量结果是否可靠,实现对现有的血小板聚集仪的功能测试,以验证该聚集仪的测量可靠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