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2916发布日期:2019-01-14 20:40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接线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电压值较高的电路中或者是承受电容量较大的电路中,要想能够有效的测出相应电路电量值,可以使得电气设备能够更加平稳的运行,就要将电气测量装置与电压互感器以及电流互感器进行有效的连接,从而构成一个二次回路,而为了能够使得三者之间可以得到有效的连接,就需要采用线路串联的形式,将各种设备连接到一个集成电路中,从而构成联合接线。

联合接线是电测计量装置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合理的应用联合接线盒,可以有效的使得电流互感器(ta)以及电压互感器(tv)的应用数量得到明显减少,从而使得电测计量仪表可以在实际的应用中,进一步保障电测计量的准确性,防止电测计量装置中的相关接线出现错接的情况。

联合接线盒的作用是将电流互感器以及电压互感器引出的二次线经联合接线盒接线端的端子串并联后再接到电能表的接线端子。联合接线盒在电测计量线路中起了枢纽的作用,有效地放置接线差错,具有多种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

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联合接线盒还存在如下缺陷:现有的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靠螺丝拧紧的方式连接,由于联合接线盒在使用时需要连接多种外接导线,每根外接导线都需要用螺丝单个上紧,使用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更换电能表时间较长,降低了电测计量的准确性。

因此,开发一种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以解决现有的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靠螺丝拧紧的方式连接,使用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沿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排布有若干个电压接线块和电流接线块;

所述电压接线块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电压输入端,另一端为电压输出端,所述电压输入端内设有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电压输出端内设有第二压紧机构,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之间设有连接机构,所述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输出端内均设有电压接线管,所述电压接线管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触点机构,所述第一触点机构受外力时与所述连接机构相接触;

所述电流接线块依次排布有第一接线管、第二接线管和第三接线管,所述第一接线管、第二接线管和第三接线管上均设有第一压紧机构,所述第一接线管和所述第二接线管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端抵触到所述第一接线管的表面,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接线管的表面,所述第一接线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触点机构,所述第二触点机构受到外力时抵触到第一连接片,且使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接线管断开,所述第二接线管与所述第三接线管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接线管和所述第三接线管的表面。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电压接线管、第一接线管、第二接线管和第三接线管均采用铜材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一压块、第一连接块、第一推块和第一推动键,所述第一压块呈“t”型结构,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所述第一压块的小头端与外接导线接触,所述第一压块的大头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弹簧的一端抵触到所述第一推块的伸出端,所述第一推块的伸出端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沉槽内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推动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推块上且与所述第一推块的伸出端相平行。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推块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块相接触的一端做倒角处理。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压紧机构包括第二压块、第二连接块、第二推块和第二推动键,所述第二压块也呈“t”型结构,所述第二压块的小头端与外接导线接触,所述第二压块的大头端通过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远离弹簧的一端抵触到所述第二推块的伸出端,所述第二推块的伸出端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沉槽内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推动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推块上且与所述第二推块的伸出端相平行,所述第二推块远离所述第二推动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机构。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推块的伸出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块相接触的一端做倒角处理。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压块的小头端和所述第二压块的小头端均设有弧形凹槽,且所述弧形凹槽的弧面与所述外接导线表面的弧面相对应,所述第一压块的大头端和所述第二压块的大头端均设有用于放置弹簧的第三沉槽。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杆和第三连接片,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推块远离所述第二推动键的一端,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片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触点机构的下方,当所述第一触点机构受到外力时与所述第三连接片的两端相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触点机构包括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呈圆弧形,所述第一弹片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电压接线管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金属触点,当所述第一弹片受到外力时,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三连接片相接触。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触点机构包括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呈圆弧形,所述第二弹片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接线管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绝缘触点,当所述第二弹片受到外力时,所述绝缘触点抵触到所述第一连接片,且使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接线管断开。

本发明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的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靠螺丝拧紧的方式连接,使用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压接线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电压接线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电压接线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外接导线即将插入电压接线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外接导线插入到电压接线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电流接线块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电流接线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一接线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外接导线插入到第一接线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图中,各个数字标号分别指代如下的具体含义、元件和/或部件。

图中:1、盒体,101、保护罩,2、电压接线块,201、电压输入端,202、电压输出端,3、电流接线块,301、第一接线管,302、第二接线管,303、第三接线管,4、第一压紧机构,401、第一压块,4011、第一压块的小头端,4012、第一压块的大头端,402、第一连接块,403、第一推块,4031、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2、第一沉槽,404、第一推动键,405、弹簧,5、第二压紧机构,501、第二压块,5011、第二压块的小头端,5012、第二压块的大头端,502、第二连接块,503、第二推块,5031、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2、第二沉槽,504、第二推动键,6、连接机构,601、连杆,602、第三连接片,7、电压接线管,8、第一触点机构,801、第一弹片,802、金属触点,9、第一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11、螺栓通孔,12、第二触点机构,1201、第二弹片,1202、绝缘触点,13、弧形凹槽,14、第三沉槽,15、外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图3和图8所示,用于快速接线的联合接线盒包括盒体1,盒体1内沿长度方向上依次交替排布有若干个电压接线块2和电流接线块3;

电压接线块2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为电压输入端201,另一端为电压输出端202,电压输入端201内设有第一压紧机构4,电压输出端202内设有第二压紧机构5,电压输入端201与电压输出端202之间设有连接机构6,电压输入端201与电压输出端202内均设有电压接线管7,电压接线管7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触点机构8,第一触点机构8受外力时与连接机构6相接触;

电流接线块3依次排布有第一接线管301、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第一接线管301、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上均设有第一压紧机构4,第一接线管301和第二接线管302之间设有第一连接片9,第一连接片9的一端抵触到第一接线管301的表面,另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接线管302的表面,第一接线管30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触点机构12,第二触点机构12受到外力时抵触到第一连接片9,且使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接线管301断开,第二接线管302与第三接线管303之间设有第二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10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于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3和图8所示,盒体1内沿长度方向依次交替排布有若干个电压接线块2和电流接线块3,本实施例中,电压接线块2排布有四组,电流接线块3排布有三组,在盒体1的上表面铰接连接有透明保护罩101,用以保护盒体1内的接线块,同时也避免人员误碰,造成事故,盒体1上设有螺栓通孔11,用于盒体1的固定,电压接线块2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电压输入端201和电压输出端202,电压输入端201内设置有第一压紧机构4,电压输出端202内设置第二压紧机构5,压紧机构的作用在于将外接导线15插入时能够压紧导线,通过压紧机构代替传统的螺丝压紧的方式,在使用时,无需电力人员再手动拧紧螺丝,使操作时更加方便,缩短了外接导线15的连接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使操作更加的简便、快捷,同时,实现了电能表的快速更换,提高电测计量的准确性,电压输入端201与电压输出端20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6,通过连接机构6代替传统的可推动式连接片,在电压输入端201和电压输出端202内均固定安装有电压接线管7,两电压接线管7的内壁上均设有第一触点机构8,第一触点机构8采用金属材质,当外接导线15插入时推动第一触点机构8与连接机构6相接触,实现电路连通,不需要电力人员再手动推动连接片并拧紧固定连接片,减少了工作步骤,进一步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电流连接块依次排布有第一接线管301、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各个接线管上也设置有第一压紧机构4,通过压紧机构缩短了电流接线块3的接线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更换电能表时间,提高电测计量的准确性,第一接线管301和第二接线管30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片9,第一连接片9的一端抵触到第一接线管301的表面,另一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二接线管302的表面,使第一接线管301与第二接线管302在不接入外接导线15的情况下始终处于连通状态,第一接线管30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触点机构12,第二触点机构12采用绝缘材质,当外接导线15插入时,使第二触点机构12抵触到第一连接片9,使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接线管301断开,实现测量电路的连通,第二接线管302与第二接线管30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10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安装在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的表面,实现电流回路的错位连接,保证联合接线盒的正常使用,避免发生事故,联合接线盒中电流回路的错位连接方式为日常生活所常见的,且属于本技术领域内技术人员公知常识,在此不再赘述,通过采用上述,解决了现有的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靠螺丝拧紧的方式连接,使用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电压接线管7、第一接线管301、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均采用铜材质,在使用时,电压接线管7、第一接线管301、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采用铜材质,铜材质的导电性好,减少了电测计量的误差,价格便宜,并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适合电气装置使用,除此之外,第一连接片9、第二连接片10和第三连接片602也采用铜材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10所示,第一压紧机构4包括第一压块401、第一连接块402、第一推块403和第一推动键404,第一压块401呈“t”型结构,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第一压块的小头端4011与外接导线15接触,第一压块的大头端4012通过弹簧405与第一连接块402相连接,第一连接块402远离弹簧405的一端抵触到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沉槽4032,第一沉槽4032内放置有弹簧405,第一推动键404固定安装于第一推块403上且与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相平行,在使用时,第一压块401呈“t”型结构,且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第一压块的小头端4011能够穿过电压输入端201的电压接线管7或者电流接线块3的各个接线管的通孔,并延伸到管内与外接导线15接触,第一压块的大头端4012钻有第三沉槽14,第三沉槽14内放置有弹簧405,弹簧40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块402相连接,第一连接块402又与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相接触,通过弹簧405的压缩力,使第一压块401能够压紧外接导线15,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沉槽4032,第一沉槽4032内也放置有弹簧405,第一推动键40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推块403上,当需要插入外接导线15时,通过第一推动键404推动第一推块403沿着压缩弹簧405的方向移动,使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远离第一连接块402,进而使第一连接块402与第一压块401之间的弹簧405伸长,压缩力变小,方便外接导线15从电压接线管7或者各个接线管中插入,当松开第一推动键404时,在受压缩的弹簧405的压缩力下,可以推动第一推块403再次与第一连接块402相接触,并推动第一连接块402向第一压块40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连接块402与第一压块401之间的弹簧405压缩,进而压紧外接导线15,当外接导线15需要拔出时,只需要再次通过第一推动键404推动第一推块403压缩弹簧405,即可拔出,由此实现了外接导线15的快速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与第一连接块402相接触的一端做倒角处理,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与第二连接块502相接触的一端也做倒角处理,在使用时,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和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均做倒角处理,第一连接块402与第一推块403相接触的一端做圆弧处理,第二连接块502与第二推块503的一端也做圆弧处理,通过做倒角和圆弧处理,使第一推块403和第二推块503在推入时有导入的作用,使第一推块403和第二推块503运行的更加顺畅。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第二压紧机构5包括第二压块501、第二连接块502、第二推块503和第二推动键504,第二压块501也呈“t”型结构,第二压块的小头端5011与外接导线15接触,第二压块的大头端5012通过压缩弹簧405与第二连接块502相连接,第二连接块502远离压缩弹簧405的一端抵触到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相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二沉槽5032,第二沉槽5032内放置有压缩弹簧405,第二推动键504固定安装于第二推块503上且与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相平行,第二推块503远离第二推动键50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机构6,在使用时,第二压块501也呈“t”型结构,也具有小头端和大头端,第二压块的小头端5011能够穿过电压输出端202的电压接线管7的通孔,并延伸到管内与外接导线15接触,第二压块的大头端5012也钻有第三沉槽14,第三沉槽14内放置有弹簧405,弹簧40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块502相连接,第二连接块502又与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相接触,通过弹簧405的压缩力,使第二压块501能够压紧外接导线15,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相对应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沉槽5032,第二沉槽5032内也放置有弹簧405,第二推动键504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二推块503上,当需要插入外接导线15时,通过第二推动键504推动第二推块503沿着压缩弹簧405的方向移动,使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远离第二连接块502,进而使第二连接块502与第二压块501之间的弹簧405伸长,压缩力变小,方便外接导线15从电压接线管7中插入,当松开第二推动键504时,在受压缩的弹簧405的压缩力下,可以推动第二推块503再次与第二连接块502相接触,并推动第二连接块502向第二压块50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连接块502与第二压块501之间的弹簧405压缩,进而压紧外接导线15,当外接导线15需要拔出时,只需要再次通过第二推动键504推动第二推块503压缩弹簧405,即可拔出,由此实现了外接导线15的快速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4和图9所示,第一压块的小头端4011和第二压块的小头端5011均设有弧形凹槽13,且弧形凹槽13的弧面与外接导线15表面的弧面相对应,第一压块的大头端4012和第二压块的大头端5012均设有用于放置压缩弹簧405的第三沉槽14,在使用时,第一压块的小头端4011和第二压块的小头端5011均加工有弧形凹槽13,弧形凹槽13的弧面与外接导线15的弧面相对应,弧形凹槽13的作用在于增大第一压块401和第二压块501对于外接导线15的压紧力,使外接导线15连接的更加牢固,加工的第三沉槽14用于放置弹簧405,起到约束弹簧405的作用,使弹簧405在使用时不会自由活动,使用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6和图7所示,连接机构6包括连杆601和第三连接片602,连杆60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推块503远离第二推动键504的一端,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片602固定连接,第三连接片60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触点机构8的下方,当第一触点机构8受到外力时与第三连接片602的两端相接触,在使用时,连接机构6包括连杆601和第三连接片602,连杆601的一端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第二推块503上,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第三连接片602固定连接,第二推块503在运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三连接片602一起运动,第三连接片602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位于两第一触点机构8的下方,当外接导线15插入时,能够推动触点机构与第三连接片602相接触,实现电压输入端201和电压输出端202的自动连接,无需电力人员手动推动连接片进行连接,减少了工作步骤,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当需要将外接导线15拔出时,只需要通过第二推动键504推动第二推块503移动,第二推块503通过固定的连接杆将会带动第三连接片602移动,使第三连接片602与电压输出端202的第一触点机构8首先分离断开,第二推块503的移动使第二压块501与第二连接块502之间的弹簧405压缩力变小,电力人员才能将外接导线15拔出,使用时更加的安全、快捷,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5所示,第一触点机构8包括第一弹片801,第一弹片801呈圆弧形,第一弹片80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电压接线管7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金属触点802,当第一弹片801受到外力时,金属触点802与第三连接片602相接触,在使用时,第一弹片801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弹性材料为弹簧405钢,第一弹片801呈圆弧形,第一弹片80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电压接线管7的内壁上,另一端焊接有金属触点802,第一弹片801的作用在于当外接导线15插入时,能够推动第一弹片801运动并使第一弹片801上的金属触点802与第三连接片602接触,实现电压输入端201与电压输出端202的自动连通,通过第一触点机构8代替了传统的需要电力人员手动推动的连接片,减少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9、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触点机构12包括第二弹片1201,第二弹片1201呈圆弧形,第二弹片120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接线管301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绝缘触点1202,当第二弹片1201受到外力时,绝缘触点1202抵触到第一连接片9,且使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接线管301断开,在使用时,第二弹片1201也采用弹性材料制成,采用的弹性材料也是弹簧405钢,第二弹片1201呈圆弧形,第二弹片120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一接线管301的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绝缘触点1202,本实施例中,绝缘触点1202采用的是绝缘橡胶材质,第二弹片1201的另一端开设有通孔,绝缘橡胶通过通孔固定安装在第二弹片1201上,第二弹片1201的作用在于,当第一接线管301内插入外接导线15时,外接导线15可以推动第二弹片1201运动并使第二弹片1201上的绝缘触点1202抵触到第一连接片9,使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接线管301断开,实现测量电路的连通,当测量完成,将外接导线15拔出的过程中,第二弹片1201上的绝缘触点1202首先离开第一连接片9,使第一连接片9恢复到与第一接线管301相接触的状态,使操作更加安全,通过第二触点机构12代替了传统的需要手动推动的连接片,减少了操作步骤,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便于理解,下述给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在连接电压接线块2时,首先推动第一推动键404,使第一推块403沿着压缩弹簧405的方向移动,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与第一连接块402分离,第一连接块402与第一压块401之间的弹簧405伸长,压缩力减小,将外接导线15插入到电压输入端201,如图6所示,插入的外接导线15推动电压输入端201的第一弹片801上的金属触点802与第三连接片602相接触,当松开第一推动键404之后,第一推块403在压缩的弹簧405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推块的伸出端4031重新与第一连接块402接触并推动第一连接块402向第一压块401的方向移动,使第一连接块402与第一压块401之间的空间变小,压缩力增大,在压缩力的作用下压紧电压输入端201的外接导线15,如图7所示;再推动第二推动键504,使第二推块503沿着压缩弹簧405的方向移动,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与第二连接块502分离,第二连接块502与第二压块501之间的弹簧405伸长,压缩力减小,将外接导线15插入到电压输出端202,如图6所示,插入的外接导线15推动第一弹片801上的金属触点802向第三连接片602的位置移动,第三连接片602通过连杆601与第二推块503固定连接,当松开第二推动键504之后,第二推块503在压缩的弹簧405的作用下,推动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重新与第二连接块502相接触,同时第二推块503通过连杆601带动第三连接片602移动,使第三连接片602与电压输出端202的第一弹片801上的金属触点802相接触,实现电压输入端201与电压输出端202的连通,同时,第二推块的伸出端5031推动第二连接块502向第二压块501的方向移动,使第二连接块502与第二压块501之间的空间变小,压缩力增大,在压缩力作用下压紧电压输出端202的外接导线15,如图7所示;

如图10所示,在连接电流接线块3时,第二接线管302与第三接线管30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10,通过第一压紧机构4,重复上述电压接线块2的动作,可以将外接导线15连接到第二接线管302和第三接线管303中,并通过第二连接片10实现电流回路的错位连接,保证联合接线盒的正常使用,第一接线管301与第二接线管302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片9,第一连接片9的一端抵触到第一接线管301的表面,另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接线管302的表面,通过第一压紧机构4将外接导线15插入时,外接导线15推动第二弹片1201上的绝缘接触点抵触到第一连接片9的一端,并使第一连接片9与第一接线管301断开,由此实现电路的连通,如图11所示;当测量完成需要拔出外接导线15时,通过第一压紧机构4,外接导线15在拔出的过程中,第二弹片1201上的绝缘触点1202首先离开第一连接片9,使第一连接片9首先先与第一接线管301相接触,保证第一接线管301与第二接线管302之间的连通,之后,外接导线15拔出第一接线管301。

综上可得,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解决了现有的联合接线盒主要是靠螺丝拧紧的方式连接,使用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意欲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