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85088发布日期:2019-04-13 00:0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方法,具体为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外各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人员对电力建设工程关键金属材料的耐久性进行了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研究,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电力学院等机构和相关技术人员也在电力建设关键金属材料的受力分析、应力腐蚀、冲蚀、疲劳等领域做了大量的试验,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目前、现有的电力建设工程部件检测存在一定的缺陷,各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检测项目,对服役条件下各种因素协同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较少,导致不同机构和人员的检测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一种具有可比较性,检测结果直观,且能够对比各种因素的检测方法亟待提出,

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实现连接部件在各种影响因素协同作用下的耐久性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多个实验舱,每个实验舱内均设置有包括温湿度控制器、粉尘发生器、酸雨发生器和应力发生器,温湿度控制器控制实验仓的温度和湿度,粉尘发生器在实验仓中对待测连接件产生粉尘环境,酸雨发生器在实验仓中对待测连接件产生酸雨环境,应力发生器给予待测连接件施加运动应力;

步骤2,准备实验,将相同的多个用于风力发电的标准电力建设连接部件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实验舱内,通过对不同的实验舱分别开启温湿度控制器、粉尘发生器、酸雨发生器和应力发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调节每个实验仓为不同的设定标准环境;

步骤3,建立参照数据,根据每个实验舱设定的标准环境,对标准连接部件设定相同的试验时间,在相同的试验时间结束之后,检测和记录标准部件的数据,包括部件的重量、体积、磨损位置的厚度和被腐蚀之后孔洞的密集度;

步骤4,进行检测试验,取相同的多个待检测部件,将每个待检测部件分别放入一个实验舱中,执行步骤2和步骤3后,将检测数据与步骤3的参照数据比对,找出与标准部件的数值差异,评判待检测部件的质量。

进一步所述实验舱内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粉尘传感器的检测探头均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实验舱内部的上中下位置,各传感器信号通过实验仓外设置的显示设备对实验仓内粉尘、温度和湿度进行显示。

进一步所述粉尘发生器包括粉尘罐和风扇,粉尘罐上设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置有出尘管,该出尘管上设置有多个出尘口,多个出尘口分别在实验舱中的上中下位置,风扇使得粉尘罐中的粉尘吹到实验舱内。

进一步所述粉尘罐内部的粉尘颗粒度小于0.1mm,且粉尘罐上的密封盖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温湿度控制器包括空调、抽湿器和加湿器,空调对实验舱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抽湿器使得实验舱内部的湿度降低,加湿器提高实验舱内部的湿度,酸雨发生器包括雾化喷头和雨水罐,雾化喷头和雨水罐之间设置有电磁阀,雾化喷头设置在实验舱的内壁上,应力发生器包括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夹持机构加持待检测部件后通过驱动机构传动运动应力。

进一步所述酸雨发生器中的雨水罐上设置有酸碱度检测器和搅拌器,搅拌器均匀搅拌雨水罐中的水分,通过设置的酸碱度检测器远传显示雨水罐中的酸碱度。

进一步实验舱的外壁上设置有排风口和排气扇,排风口和排气扇之间设置有挡板,所述排气扇的外部设置有收集袋,实验舱的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设置有外置空气滤芯。进气口和外置空气滤芯之间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所述实验舱的底部设置有水平倾角的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最低端设置连接有集水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通过将各个实验舱中的数据对比第三步中的参照数据,待检测部件的重量是否更轻、体积是否更小、磨损位置的厚度是否磨损的更多、被腐蚀之后的孔洞密集度是否增多,分别对应各个数据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待检测部件在各个方面的性能,及其与标准部件的差异,方便工作人员直观的了解待检测部件的质量,且具有更加明显的比较性,检测结构更加直观,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判断该部件是否属于合格的产品,能否满足工作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的实验舱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电力建设连接部件的耐久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多个实验舱,每个实验舱内均设置有温湿度控制器、粉尘发生器、酸雨发生器和应力发生器,温湿度控制器由空调、抽湿器和加湿器组成,空调可以对实验舱内部的温度进行控制,抽湿器可以使得实验舱内部的湿度降低,加湿器可以提高实验舱内部的湿度,粉尘发生器由粉尘罐和风扇组成,粉尘罐上设置有密封盖,风扇可以使得粉尘罐中的粉尘被吹到实验舱内,实现一种人造的粉尘环境,酸雨发生器由雾化喷头和雨水罐组成,雾化喷头和雨水罐之间设置有电磁阀,雾化喷头设置在实验舱的内壁上,应力发生器由夹持机构和驱动机构组成,通过夹持机构将待检测部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当驱动机构带动待检测部件转动,由于待检测部件是风力发电用的连接部件,转动过程可以模拟风力发电过程的旋转,从而了解待检测部件转动过程中的磨碎;

步骤2,准备实验,将多个用于风力发电的电力建设连接部件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实验舱内,对不同的实验舱分别开启温湿度控制器、粉尘发生器、酸雨发生器和应力发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该实验设置有多个参照组,共八个实验舱同时进行实验,实验舱a中没有开启温湿度控制器、粉尘发生器、酸雨发生器和应力发生器,七个实验舱b、c、d、e、f、g、h中均开启了应力发生器,其中实验舱b、c、d中分别开启了温湿度控制器、粉尘控制器和酸雨控制器中的一种,其中实验舱e、f、g中分别开启了温湿度控制器、粉尘控制器和酸雨控制器中的两种,实验舱h中同时开启了温湿度控制器、粉尘控制器、酸雨发生器;

步骤3,建立参照数据,对每个实验舱中均设定一个标准环境,标准的温湿度和粉尘含量,然后设定相同的试验时间,分别调节实验舱b、c、d、e、f、g、h中对应的机器,使得每个实验舱中的实验环境均不相同,在相同的时间结束之后,检测标准部件的数据,记录的数据包括部件的重量、体积、磨损位置的厚度和被腐蚀之后孔洞的密集度,此时标准部件在经历了模拟环境的破坏之后,记录下的数据就可以作为检测试验的参照标准,方便工作人员判断待检测部件是否合格;

步骤4,进行检测试验,取八个待检测部件,将待检测部件放入八个实验舱中,然后分别开启八个实验舱中对应的机器,在与第三步相同的时间结束后,取出待检测部件,测量待检测部件的数据,将各个实验舱中的数据对比第三步中的参照数据,待检测部件的重量是否更轻、体积是否更小、磨损位置的厚度是否磨损的更多、被腐蚀之后的孔洞密集度是否增多,分别对应各个数据就可以直观的了解到待检测部件在各个方面的性能,及其与标准部件的差异,方便工作人员直观的了解待检测部件的质量,且具有更加明显的比较性,检测结构更加直观,工作人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判断该部件是否属于合格的产品,能否满足工作的需求。

其中,所述实验舱上设置有温湿度传感器,每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检测探头均为多个,分别设置在实验舱内部的各个位置,对实验舱内部各个位置,以及平均温湿度进行检测和显示,方便工作人员了解实验舱内部的温湿度状态。

其中,所述实验舱内还设置有粉尘传感器,所述粉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均与外界的显示设备电性连接,显示设备和控制设备均设置在工作台上,通过将粉尘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传递到显示设备上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对各个实验舱进行集中处理和操作,节约了人力,降低了实验成本。

其中,所述粉尘罐内部的粉尘颗粒度小于0.1mm,且粉尘罐上的密封盖边缘处设置有密封圈,通过密封圈可以降低水分进入粉尘罐的风险,避免水分使得粉尘罐中的粉尘粘黏而影响粉尘的使用。

其中,所述粉尘罐上设置有出尘管,该出尘管上设置有多个出尘口,可以使得粉尘从出尘口进入实验舱中,多个出尘口分别在实验舱中的多个位置,粉尘能够均匀的覆盖在实验舱内,使得实验舱内部的粉尘浓度更加均匀。

其中,所述酸雨控制器中的雨水罐上设置有酸碱度检测器和搅拌器,搅拌器可以持续搅拌雨水罐中的水分,使得雨水罐中各处的酸碱度更加均匀和平衡,通过酸碱度检测器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更加直观的了解雨水罐中的酸碱度,避免酸碱度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其中,所述实验舱的外壁上设置有排气扇,所述排气扇的外部设置有收集袋,通过排气扇可以将实验舱内部的粉尘快速排出,方便工作人员对实验舱中的粉尘进行清理,通过收集袋可以对粉尘进行收集,避免粉尘污染环境。

其中,所述实验舱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外置空气滤芯,通过外置空气滤芯可以使得进入实验舱中的空气更加干净,提高了工作人员清理实验舱的效果。

其中,所述外置空气滤芯和排气扇与实验舱表面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可拆卸的挡板,在需要清理时,使用外置空气滤芯和排气扇,通过挡板可以在不需要清理时,控制实验舱内部的环境,避免粉尘或者酸雨漏出去。

其中,所述实验舱的底部设置有引流槽,所述引流槽的端部设置有集水槽,通过引流槽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收集模拟的酸雨,通过集水槽可以方便工作人员集中处理模拟的酸雨,提高了工作人员检测实验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