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7845发布日期:2018-08-14 17:42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的完善,国省干线公路以及高速公路得到迅猛的建设,与之相对应的桥梁的建设数量也越来越多,而支座作为连接桥梁上部及下部的重要构件,它将桥梁上部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同时还要满足桥梁结构位移和转动的需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的公路干线,尤其是国省干线,其桥梁结构一般为跨径较小的空心板或者是预制箱梁,支座也一般为板式橡胶支座,而由于较差的施工安装以及受力不均匀的状况,支座寿命往往急剧减短,出现橡胶外鼓、开裂,整体偏压、剪切变形过大、脱空等现象,严重影响梁体的受力状况,对整座桥梁结构带来不可逆的变化发展。及时检查支座,掌握其整体受力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有支座的小跨径桥梁,桥梁检测车无法使用,使其检测受到限制,再加之一般大多数的这种桥梁位于交通量较大的国省干线上,容易被忽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一些桥下净空较高,两边为陡峭山崖的桥梁,无法到达其下部用梯子等设备检测,同时桥梁检测车也受限未能检测,对于这些桥梁的支座检测也迫切的需要找到解决办法。同样,对于桥下净空较低,检测人员无法到达的桥梁也存在这种需求。

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受限的地区,桥梁检测车的租赁需要花费较高的费用,使桥梁支座检测成为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本实用新型就是从这些实际急需解决的问题出发,合理的设计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该装置便于携带,移动方便,操作简单,观测记录快捷,而且能达到节约经济成本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固定机构、伸缩机构、检测平台和观测记录机构,其中:

固定机构一端与桥梁防撞墙护栏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机构固定连接;

检测平台包括回转驱动机构、铝合金方盒和轮胎锁;

观测记录机构包括图像采集装置、舵机、LED灯和接收机,铝合金方盒与回转驱动机构相连接;

控制系统分别与回转驱动机构和轮胎锁连接以控制回转驱动机构的旋转角度和轮胎锁的开闭。

优选的,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还包括线路或USB接口,用于控制系统与回转驱动机构之间的连接。

优选的,固定机构为勾形,用于与桥梁防撞墙护栏固定后确保伸缩机构处于竖直方向。

优选的,伸缩机构包括上伸缩杆和下伸缩杆,通过油压方式实现机构的伸缩运动。

优选的,图像采集装置位于舵机之上,舵机用于带动图像采集装置旋转。

优选的,图像采集装置是摄像头或相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过伸缩机构调整检测平台的垂直位置,通过控制系统调整观测记录机构在检测平台中的水平位置,观测记录机构中的图像采集装置随舵机旋转对桥墩进行不同方向和角度的观测以发现其中的病害。

本实用新型对于桥梁检测车不能伸臂检测的小跨径桥梁或由于桥下净空高度下部无法到达,不能借助梯子等设备观看或能用桥梁检测车观看而成本却又较高的公路在用桥梁的支座检测,具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控制系统、2-固定机构、3-伸缩机构、4-回转驱动机构、5-铝合金方盒、6-轮胎锁、7-图像采集装置、8-舵机、9-LED灯、10-接收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特点更加鲜明准确,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桥梁支座观测记录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固定机构2、伸缩机构3、检测平台和观测记录机构。固定机构2一端与桥梁防撞墙护栏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伸缩机构3固定连接,检测平台包括回转驱动机构4、铝合金方盒5和轮胎锁6;观测记录机构包括图像采集装置7、舵机8、LED灯9和接收机10,铝合金方盒5与回转驱动机构4相连接;控制系统1调整回转驱动机构4的旋转角度、轮胎锁6的开闭以及观测记录机构的行程。

控制系统1通过有线连接方式和USB接口控制回转驱动机构4和观测记录机构的运动。

固定机构2采用勾型设计,与桥梁防撞墙护栏固定后确保伸缩机构3基本处于竖直方向。

伸缩机构3分为上下两根伸缩杆,通过油压方式实现机构的伸缩运动。

检测平台初始阶段与伸缩机构3平行,伸缩机构3到达适当位置之后控制回转驱动机构4进行旋转,铝合金方盒5随之旋转直至水平方向,此时通过控制系统1打开轮胎锁6。

图像采集装置7可以是相机或摄像头,图像采集装置7置于舵机8之上,通过舵机8旋转带动图像采集装置7旋转以观测桥墩的各个方向上支座的状况,在黑暗的条件下通过控制系统1打开LED灯9以增加光照度。

以上结合图示的描述,详细的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及有益效果。但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围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