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型槽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6560发布日期:2018-10-30 22:5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L型槽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L型槽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的流变性参数是检测其质量的一个标准,其需要在混凝土自行流动中,检测石子的被档数量,从而计算。现有的方法一般采用简单的槽体进行,在人工倾倒后,根据槽体内残留的混凝土中石子数量来计算,虽然也能够得到一定的石子数量,但是该种方式下得到的数量无法真正的得出较为可靠地数据,导致实验数据偏差大,影响对混凝土质量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新型L型槽实验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且实验数据可靠。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L型槽实验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内设置有三个石子过筛网,三个所述石子过筛网将槽体依次分割为下料区、第一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和第三检测区,所述下料区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存放桶,所述混凝土存放桶位于第一检测区一侧设置有放料插板,并且底部设置有放料口,所述第三检测区一侧的槽体侧边设置为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插板。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长度为90-110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和第三检测区的长度均为25cm。

进一步的,所述槽体、石子过筛网、混凝土存放桶、放料插板和出料插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

进一步的,所述放料插板两侧以及出料插板两侧均设置有凹形导向卡槽。

进一步的,所述石子过筛网包括固定横梁,所述固定横梁两端设置在槽体上,所述固定横梁上垂直设置有若干档杆,所述档杆与固定横梁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石子过筛网的档杆间隔距离为5-8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采用自动的方式让混凝土自行流动,然后通过多段设置石子过筛网的方式阻拦,能够得到多段石子数量的数据,根据常规标准的计算判定即可得出该混凝土数据。本装置体积小,可随意搬动,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型L型槽实验装置,包括槽体1,槽体内设置有三个石子过筛网2,三个石子过筛网将槽体依次分割为下料区3、第一检测区4、第二检测区5和第三检测区6,下料区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存放桶7,混凝土存放桶位于第一检测区一侧设置有放料插板8,并且底部设置有放料口,第三检测区一侧的槽体侧边设置为出料口,出料口上设置有出料插板9。

其中,槽体长度为90-110cm,第一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和第三检测区的长度均为25cm石子过筛网的档杆间隔距离为5-8cm。以符合标准的检测方法而设定。槽体、石子过筛网、混凝土存放桶、放料插板和出料插板的材质均为不锈钢,不易粘黏混凝土,能够清洁干净,保证下次试验的可靠性。

放料插板两侧以及出料插板两侧均设置有凹形导向卡槽10,方便放料插板与出料插板的活动和固定。

石子过筛网包括固定横梁11,固定横梁两端设置在槽体上,固定横梁上垂直设置有若干档杆12,档杆与固定横梁通过螺钉13连接,方便组装,也方便后期更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将混凝土倒入混凝土存放桶内,然后打开放料插板,混凝土通过自重从放料口中流出,并流向出料口,期间设置的三个石子过筛网会对混凝土中的石子进行一定的阻挡,最终混凝土从出料口流出。带流动结束后,将出料插板插入,防止在对第三检测区石子数量清点时,从出料口流出。检测结束后,槽体内的混凝土需要被清除,可以直接拆卸石子过筛网,然后统一清理,方便快捷。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