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式移动环境监测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50922发布日期:2018-10-12 23: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染检测领域,涉及牵引式移动环境监测车。



背景技术:

一些不法企业,在国家管控期间存在偷排污染物以躲避执法部门监督的情形,例如在夜间施工,向大气中偷排废气,这不仅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也给执法部门的监督取证带来的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全天候快速移动部署的移动监测车。

现有的移动监测车通常是用购买中小型厢式货车或皮卡改装而成,即根据车上安装设备来改造车内及车外空间结构,汽车动力为汽油机或者柴油机或者电动机或者油电混合动力系统,且大多采用市电。此种监测车存在着一下弊端,首先车辆改造费用成本较高,其次改造途中造成一些原车件的浪费;另外,此种监测车为原车改造,车头与车厢为一整体,限制了承载设备的数量和规格;且由于采用市电导致无法再没有市电的条件下工作。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设计出了满足需求的牵引式移动环境监测车,这种监测车可以承载更多和更大规格的设备,采用光伏发电作为辅助电源,具有快速部署,应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牵引式移动环境监测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移动监测车改造成本高,承载设备数量和规格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牵引式移动环境监测车,包括外车体和内车厢,所述外车体内部沿导轨滑动设置有内车厢,所述内车厢数量为二且通过导轨沿相反方向分别滑出所述外车体,

所述外车体前端下方设置有牵引架,所述外车体下部设置有承载轮,所述外车体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一,

所述内车厢外侧设置有支脚,所述内车厢外侧以转动副设置有太阳能板二,所述太阳能板二沿转动副由垂直旋转为水平,所述内车厢内侧以双活塞气缸连接另一个所述内车厢,所述双活塞气缸的气缸中部与外车体连接,所述双活塞气缸作用方向与导轨一致。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轨包括凹槽和凸槽,在所述凸槽与凹槽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滑轮,所述凸槽和所述凹槽数量均为五个,三个凸槽设置所述外车体内侧底部,另外两个凸槽设置在所述内车厢顶部,三个凹槽设置所述内车厢底部,另外两个凹槽设置在所述外车体内侧顶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双活塞气缸数量为四个,两个双活塞气缸设置在内车厢顶部凸槽内,一个双活塞气缸设置在所述内车厢底部前侧,一个双活塞气缸设置在所述内车厢底部后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车厢还包括有折叠桌,所述折叠桌包括四对支撑杆组,所述支撑杆组包括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副支撑杆一端通过同一转轴铰接在桌面的一角,所述主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内车厢底部内侧,所述副支撑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外车体内部下侧,所述主支撑杆和所述副支撑杆长度相等。所述桌面包括两个以合叶互相连接的半桌面,所述半桌面在折叠桌折叠时沿合叶折叠。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四组所述支撑杆组沿前后分为两对且互相平行,所述主支撑杆中部与板凳撑杆一端铰接,所述板凳撑杆另一端与板凳支杆一端铰接,所述板凳支杆另一端铰接在所述副支撑杆中部,凳板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对支撑杆组同侧的两组所述支撑杆组的所述板凳撑杆上。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桌面四角铰接有卡片,所述卡片上开有导向孔,所述板凳撑杆与所述板凳支杆铰接处的转轴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上,所述半桌面合叶连接处另一面设置有搭扣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车厢内部设置有设备安装架,所述设备安装架上设置有二氧化硫分析仪、臭氧分析仪、一氧化碳涤除器、一氧化碳分析仪、五参数接收器、PM.颗粒物监测仪、PM0颗粒物监测仪、多参数校准仪、零气发生器、氮氧分析仪、多功能分配器、工控机,所述内车厢顶部设置有照明设施,所述内车厢顶部设置有若干个采样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车厢内设置有五参数采样设备,五参数采样设备包括采样器,采样器由气缸二驱动升起穿过所述采样位。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车厢车顶内侧和位于所述内车厢车顶的所述凸槽内端均设置有防水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车体上还设置有侧门、后门、防水线盘、爬梯和车载空调。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沿导轨将内车厢滑出外车体,增大环境监测车内部空间,使车载仪器规格和数量不受限制,外车体前端设置的牵引架可使环境监测车被车辆牵引运输,内车厢外侧设置的支脚在环境监测车展开时能承载重量,防止导轨因为内车厢重力产生过大应力而遭到变形,缸体固定在外车体顶部的双活塞气缸工作室能推动双活塞将两个内车厢沿导轨推出外车体,避免了人力推动内车厢的不方便,同时增加了环境监测车的自动化程度,在导轨上设置滑轮能减小导轨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太阳能板二在不使用时贴合在内车厢外侧,使用时可悬至水平,太阳能板一与太阳能板二能在没有市电的环境下为环境监测车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成员空间增加了安装设备仪器的空间,同时通过对内车厢的滑动,在环境监测车展开时能增加成员空间,构思巧妙,设置科学合理。

2、通过对导轨和双活塞气缸的合理设置,改善了外车体的承力结构,延长了导轨和双活塞气缸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故障率,增加了环境监测车的可靠性,设置科学合理。

3、内车厢移动至外车体外部时,两个内车厢带动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展开,抻开铰接在主支撑杆和副支撑杆上的对折的桌面,并将板凳支杆和板凳撑杆抻至水平状态,固定在板凳撑杆上的凳板被板凳撑杆带动至水平,内车厢停止运动时两个半桌面被抻展,工作人员能通过设置在桌面底部的搭扣将桌面进一步抻至水平并固定,同时板凳支杆和板凳撑杆的铰接处的转轴移动至导向孔底部,限制折叠机构自由度的同时能对凳板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内车厢内设置的折叠桌椅在环境监测车部署时能随着内车厢的推出自行展开,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构思巧妙,设置科学合理。

4、内车厢设置的设备安装架能够允许内车厢安装仪器设备,增加环境监测车安装仪器的规格和数量,照明设施能对车内进行照明,车顶部设置的采样位能允许车内仪器的采样设备伸出环境监测车外进行环境监测,采样位留有四个,满足现有工作条件的同时允许对环境监测车的功能进行拓展,在内车厢与外车体接触处均设置有防水沿,使环境监测车具备了在恶劣天气工作的能力,保护车内仪器和人员不受雨雪的伤害,设置科学合理。

5、外车厢设置的前后门为成员的进出提供了方便,后门为单扇门,为安装维护搬运仪器提供了方便,防水线盘在拥有市电的环境下能对车内进行供电,车载空调可以调节环境监测车内部的温度,为内部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能保护车内仪器不因为温度而受到影响,车载空调能保持车内气压高于外界,有效防止尘埃进入车内,爬梯为维护车顶空调和太阳能板一提供了方便,设置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未展开时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展开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未展开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车体,11-后门,12-防水线盘,13-爬梯,14-车载空调,2-内车厢,21-折叠桌,211-支撑杆组,2111-主支撑杆,2112-副支撑杆,2113-板凳撑杆,2114-板凳支杆,212-桌面,2121-半桌面,213-凳板,214-卡片,215-搭扣, 22-设备安装架,23-照明设施,24-采样位,25-五参数采样设备,251-气缸二, 26-防水沿,27-侧门,3-导轨,31-凸槽,32-凹槽,4-牵引架,5-承载轮,6-支脚, 7-太阳能板二,8-双活塞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7所示,牵引式移动环境监测车,包括外车体1和内车厢2,外车体1内部沿导轨3滑动设置有内车厢2,内车厢2数量为二且通过导轨3沿相反方向分别滑出外车体1,

外车体1前端下方设置有牵引架4,外车体1下部设置有承载轮5,外车体 1顶部设置有太阳能板一,

内车厢2外侧设置有支脚6,内车厢2外侧以转动副设置有太阳能板二7,太阳能板二7沿转动副由垂直旋转为水平,内车厢2内侧以双活塞气缸8连接另一个内车厢2,双活塞气缸8的气缸中部与外车体1连接,双活塞气缸8作用方向与导轨3一致。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沿导轨3将内车厢2滑出外车体1,增大环境监测车内部空间,使车载仪器规格和数量不受限制,外车体1前端设置的牵引架4可使环境监测车被车辆牵引运输,内车厢2外侧设置的支脚6在环境监测车展开时能承载重量,防止导轨3因为内车厢2重力产生过大应力而遭到变形,缸体固定在外车体1顶部的双活塞气缸8工作室能推动双活塞将两个内车厢2沿导轨3 推出外车体1,避免了人力推动内车厢2的不方便,同时增加了环境监测车的自动化程度,在导轨3上设置滑轮能减小导轨3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太阳能板二7在不使用时贴合在内车厢2外侧,使用时可悬至水平,太阳能板一与太阳能板二7能在没有市电的环境下为环境监测车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通过压缩成员空间增加了安装设备仪器的空间,同时通过对内车厢2的滑动,在环境监测车展开时能增加成员空间,构思巧妙,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导轨3包括凹槽32和凸槽31,在凸槽31与凹槽32的接触面上设置有滑轮,凸槽31和凹槽32数量均为五个,三个凸槽31设置外车体1内侧底部,另外两个凸槽31设置在内车厢2顶部,三个凹槽32设置内车厢2底部,另外两个凹槽32设置在外车体1内侧顶部。

进一步,双活塞气缸8数量为四个,两个双活塞气缸8设置在内车厢2顶部凸槽31内,一个双活塞气缸8设置在内车厢2底部前侧,一个双活塞气缸8 设置在内车厢2底部后侧。

通过对导轨3和双活塞气缸8的合理设置,改善了外车体1的承力结构,延长了导轨3和双活塞气缸8的使用寿命,减少了故障率,增加了环境监测车的可靠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内车厢2还包括有折叠桌21,折叠桌21包括四对支撑杆组211,支撑杆组211包括主支撑杆2111和副支撑杆2112,主支撑杆2111一端与副支撑杆2112一端通过同一转轴铰接在桌面212的一角,主支撑杆2111另一端铰接在内车厢2底部内侧,副支撑杆2112另一端铰接在外车体1内部下侧,主支撑杆2111和副支撑杆2112长度相等。桌面212包括两个以合叶互相连接的半桌面 2121,半桌面2121在折叠桌21折叠时沿合叶折叠。

进一步,四组支撑杆组211沿前后分为两对且互相平行,主支撑杆2111中部与板凳撑杆2113一端铰接,板凳撑杆2113另一端与板凳支杆2114一端铰接,板凳支杆2114另一端铰接在副支撑杆2112中部,凳板213两端分别设置在两对支撑杆组211同侧的两组支撑杆组211的板凳撑杆2113上。

进一步,桌面212四角铰接有卡片214,卡片214上开有导向孔,板凳撑杆2113与板凳支杆2114铰接处的转轴滑动设置在导向孔上,半桌面2121合叶连接处另一面设置有搭扣215

内车厢2移动至外车体1外部时,两个内车厢2带动主支撑杆2111和副支撑杆2112展开,抻开铰接在主支撑杆2111和副支撑杆2112上的对折的桌面212,并将板凳支杆2114和板凳撑杆2113抻至水平状态,固定在板凳撑杆2113上的凳板213被板凳撑杆2113带动至水平,内车厢2停止运动时两个半桌面2121 被抻展,工作人员能通过设置在桌面212底部的搭扣215将桌面212进一步抻至水平并固定,同时板凳支杆2114和板凳撑杆2113的铰接处的转轴移动至导向孔底部,限制折叠机构自由度的同时能对凳板213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内车厢2内设置的折叠桌21在环境监测车部署时能随着内车厢2的推出自行展开,改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构思巧妙,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内车厢2内部设置有设备安装架22,设备安装架22上设置有二氧化硫分析仪、臭氧分析仪、一氧化碳涤除器、一氧化碳分析仪、五参数接收器、 PM.颗粒物监测仪、PM0颗粒物监测仪、多参数校准仪、零气发生器、氮氧分析仪、多功能分配器、工控机,内车厢2顶部设置有照明设施23,内车厢2顶部设置有若干个采样位24。

进一步,内车厢2内设置有五参数采样设备25,五参数采样设备25包括采样器,采样器由气缸二251驱动升起穿过采样位24。

进一步,内车厢2车顶内侧和位于内车厢2车顶的凸槽31内端均设置有防水沿26。

内车厢2设置的设备安装架22能够允许内车厢2安装仪器设备,增加环境监测车安装仪器的规格和数量,照明设施23能对车内进行照明,车顶部设置的采样位24能允许车内仪器的采样设备伸出环境监测车外进行环境监测,采样位 24设置有四个,满足现有工作条件的同时允许对环境监测车的功能进行拓展,在内车厢2与外车体1接触处均设置有防水沿26,使环境监测车具备了在恶劣天气工作的能力,保护车内仪器和人员不受雨雪的伤害,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外车体1上还设置有侧门11、后门12、防水线盘13、爬梯14和车载空调15。

外车厢设置的前后门12为成员的进出提供了方便,后门12为大面积双扇门,为安装维护搬运仪器提供了方便,防水线盘13在拥有市电的环境下能对车内进行供电,车载空调15可以调节环境监测车内部的温度,为内部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能保护车内仪器不因为温度而受到影响,车载空调15能保持车内气压高于外界,有效防止尘埃进入车内,爬梯14为维护车顶空调和太阳能板一提供了方便,设置科学合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