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袋检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7000发布日期:2018-09-14 22:19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袋检漏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输液瓶作为第一代输液用具,因其加工成本较高,玻璃瓶体重量重、运输费用高、且使用安全性差的缺点,已逐渐被输液袋所替代,输液袋在没用盛装药物时,为扁平状体积小重量轻,且运输方便,因此被广泛使用。目前所使用的输液袋由袋体、连接管和外盖组成,连接管与袋体连通,袋体的底部设有挂耳(用于倒挂软袋的开孔)。

输液袋的袋体多采用自动包装机来完成制袋、封装等流程,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热封合的漏封、压穿或材料本身的裂缝、微孔等原因而导致密封不严,包装发生泄漏。输液袋如果存在漏液,不仅影响生产和运输环境,更影响到产品的品质。现有的输液袋(已经灌装后的输液袋)检漏方式多为人工一袋一袋手工按压进行检漏,这种检漏方式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手工按压方式检漏,取样率低,按压力量偏小,不稳定,成本高,耗时长且效率低,存在质量隐患。

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效率更高的、检测更精确的输液袋检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检测精确的输液袋检漏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输液袋检漏装置,包括水平基台、传送带及用于相向挤压输液袋的立式固定板和推板,所述传送带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台的上方且所述传送带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水平基台相互垂直,所述立式固定板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台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下方,所述立式固定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推板背离所述立式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伸缩装置;

所述传送带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倒挂输液袋的挂钩,两个以上的挂钩沿着所述传送带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水平基台上对应于每个挂钩的位置分别设有遇水变色识别标签。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板背离所述立式固定板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遇水变色识别标签包括固定于所述水平基台上离型纸及标签本体,所述标签本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吸水纸、水溶性颜色粉末层及粘胶层,所述标签本体通过所述粘胶层粘贴于所述离型纸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颜色粉末层包括水溶性蓝色粉末或水溶性红色粉末。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颜色粉末层的厚度为10~20μm。

进一步的,所述粘胶层为双面胶或压敏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用于相向挤压输液袋的立式固定板和推板,从而对通过挂在传送带上输液袋进行挤压,如存在漏袋,袋内液体会因受到挤压而排出,导致位于挂钩下方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沾有液体并变色,观察人员根据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变色情况判断哪个输液袋漏液则可立马挑选出漏袋产品,检测时间短,同时识别性高,能有效识别漏液,避免漏检;相对于人工手压检漏,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检漏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输液袋检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输液袋检漏装置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水平基台;2-传送带;3-立式固定板;4-推板;5-伸缩装置;

6-挂钩;7-离型纸;8-标签本体;8-吸水纸;9-水溶性颜色粉末层;10-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传送带下方设置相向挤压输液袋挤压装置迫使漏液袋加速漏液,并在传送带下方设置遇水变色识别标签,通过识别标签的变色来实现对输液袋的快速、精确检漏。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输液袋检漏装置,包括水平基台1、传送带2及用于相向挤压输液袋的立式固定板3和推板4,所述传送带2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台1的上方且所述传送带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水平基台1相互垂直,所述立式固定板3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台1且位于所述传送带2的下方,所述立式固定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推板4背离所述立式固定板3的一侧连接有伸缩装置5;

所述传送带2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倒挂输液袋的挂钩6,两个以上的挂钩6沿着所述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水平基台1上对应于每个挂钩6的位置分别设有遇水变色识别标签。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用于相向挤压输液袋的立式固定板和推板,从而对通过挂在传送带上输液袋进行挤压,如存在漏袋,袋内液体会因受到挤压而排出,导致位于挂钩下方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沾有液体并变色,观察人员根据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变色情况判断哪个输液袋漏液则可立马挑选出漏袋产品,检测时间短,同时识别性高,能有效识别漏液,避免漏检;相对于人工手压检漏,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检漏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5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板4背离所述立式固定板3的一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遇水变色识别标签包括固定于所述水平基台1上离型纸7及标签本体8,所述标签本体8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吸水纸81、水溶性颜色粉末层82及粘胶层83,所述标签本体8通过所述粘胶层83粘贴于所述离型纸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利用粘胶层将标签本体粘贴在固定在水平基台上的离型纸上,对于已经变色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在剔除了漏液软袋后,则只需将已经变色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标签本体撕下,重新贴上新的标签本体,接着进行检测,这样使用方便同时节约识别标签。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颜色粉末层82包括水溶性蓝色粉末或水溶性红色粉末。

由上述描述可知,人们对蓝色或红色更加敏感,将其作为识别色更方便识别。

进一步的,所述水溶性颜色粉末层82的厚度为10~20μm。

由上述描述可知,控制水溶性颜色粉末的厚度确保显色足够明显。

进一步的,所述粘胶层83为双面胶或压敏不干胶。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及图2,一种输液袋检漏装置,包括水平基台1、传送带2及用于相向挤压输液袋的立式固定板3和推板4,所述传送带2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台1的上方且所述传送带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水平基台1相互垂直,所述立式固定板3安装于所述水平基台1且位于所述传送带2的下方,所述立式固定板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一致;所述推板4背离所述立式固定板3的一侧连接有伸缩装置5;所述传送带2设有两个以上用于倒挂输液袋的挂钩6,两个以上的挂钩6沿着所述传送带2的传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水平基台1上对应于每个挂钩6的位置分别设有遇水变色识别标签。

所述伸缩装置5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推板4背离所述立式固定板3的一侧连接。

所述遇水变色识别标签包括固定于所述水平基台1上离型纸7及标签本体8,所述标签本体8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吸水纸81、水溶性颜色粉末层82及粘胶层83,所述标签本体8通过所述粘胶层83粘贴于所述离型纸上;所述水溶性颜色粉末层82包括水溶性蓝色粉末或水溶性红色粉末;,所述水溶性颜色粉末层82的厚度为10~20μm;所述粘胶层83为双面胶或压敏不干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操作人员将多个输液袋倒挂在传送带与推板相背一面的挂钩上,然后开启传送带,当传送带上的输液袋传送至与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标签本体一一对应时(即传送带从与推板相背的一面移动至与推板相向),开启伸缩装置向立式固定板移动以对输液袋进行挤压,控制挤压力度以不破坏包装袋及袋内内容物为前提,如有袋子密封不严,袋内液体由于受到挤压而排出导致标签本体沾有液体而变色,观察人员根据变色情况,可以立马挑选出漏袋产品,未漏的则直接取下进行下一个流程,对于已经变色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在剔除了漏液软袋后,则只需将已经变色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标签本体撕下,重新贴上新的标签本体,接着进行检测,这样使用方便同时节约识别标签;挤压的同时可以继续在传送带与推板相背的一面继续挂上待检测的输液袋,如此往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袋检漏装置,通过在传送带的下方设置用于相向挤压输液袋的立式固定板和推板,从而对通过挂在传送带上输液袋进行挤压,如存在漏袋,袋内液体会因受到挤压而排出,导致位于挂钩下方的遇水变色识别标签沾有液体并变色,观察人员根据遇水变色识别标签的变色情况判断哪个输液袋漏液则可立马挑选出漏袋产品,检测时间短,同时识别性高,能有效识别漏液,避免漏检;相对于人工手压检漏,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袋检漏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