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纱计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543发布日期:2018-11-09 20:32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细纱计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细纱机中测细纱长度的计长器。



背景技术:

一般棉纱的直径约为0.13~0.28mm,较粗的棉纱也只有.4mm左右。在用于测量细纱机中棉纱线(即细纱)长度的仪器中,一般采用机械计长器,机械计长器的计长原理是,外部压力轮把细纱压在计长器的计长轮表面上,当细纱移动时,带动计长轮转动,计长器把计长轮的转动转化为细纱长度输出,从而实现测量长度。这种机械计长器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计长轮转动是依靠细纱带动,而细纱本身并不是均匀结构,就会导致计长轮打滑,从而降低测量精度;还有压力轮可能会把细纱表面上的杂质压进细纱内部,不利于后序工序的除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计长器碰到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解决上述计长器碰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纱计长器,包括本体、计长轮、转轴、显示口,所述本体把所述计长轮转动的圈数转化为细纱长度在所述显示口中输出;在所述计长轮周向面上开设有螺旋分布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的两槽侧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所述过线槽的槽底面为内凹弧形面,所述槽底面的表面为粗糙面;在所述槽侧面上对称固定有由弹性硬塑料制成的左尖齿、右尖齿,所述左尖齿、右尖齿在相应所述槽侧面上平均分布,所述左尖齿、右尖齿均朝所述过线槽中细纱移动方向倾斜且同时均朝所述槽底面倾斜;对称的所述左尖齿、右尖齿的齿顶之间的距离为0.06~0.12mm,所述左尖齿、右尖齿的所述齿顶距所述槽底面的距离均为0.06~0.12mm。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所述槽侧面均为粗糙面。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所述左尖齿、右尖齿的表面均为粗糙面。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对称的所述左尖齿、右尖齿的齿顶之间的距离为0.08~0.11mm。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所述左尖齿、右尖齿的所述齿顶距所述槽底面的距离均为0.08~0.1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要测量细纱机中细纱长度,就把细纱紧绕在螺旋走向的过线槽中,这样细纱能紧贴在粗糙的槽底面上,在细纱沿左尖齿、右尖齿倾斜方向移动时,细纱就能带动计长轮转动实现计长,而且不会损坏细纱,且细纱接触的粗糙槽底面的区域大大增加,极大地减少了细纱在过线槽中打滑的可能性。由于对称的左尖齿、右尖齿的齿顶之间的距离为0.06~0.12mm,左尖齿、右尖齿的齿顶距槽底面的距离均为0.06~0.12mm,细纱朝槽底面倾斜,细纱朝细纱移动方向倾斜,使左尖齿、右尖齿能对细纱进行梳理,同时能清理细纱表面和内部的棉纱杂质,大大提高了细纱的质量和减少了细纱中棉纱杂质的含有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计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计长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过线槽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过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1、本体;2、计长轮;3、转轴;4、显示口;5、过线槽;6、左尖齿;7、右尖齿;8、齿顶;9、槽侧面;10、槽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至4所示的一种细纱计长器,包括本体1、计长轮2、转轴3、显示口4,本体1把计长轮2转动的圈数转化为细纱长度在显示口4中输出。

在计长轮2周向面上开设有螺旋分布的过线槽5,所谓周向面即为计长轮2的顶端面,过线槽5的两槽侧面9为相互平行的平面,过线槽5的槽底面10为内凹弧形面以增大细纱接触槽底面10的区域,槽底面10的表面为粗糙面,这样当细纱紧贴在槽底面10上时,随着细纱移动可带动计长轮2转动。在细纱沿左尖齿6、右尖齿7倾斜方向移动时,细纱就能带动计长轮2转动实现计长,而且不会损坏细纱。由于细纱接触的粗糙槽底面10的区域大大增加,极大地减少了细纱在过线槽5中打滑的可能性。

在槽侧面9上对称固定有由弹性硬塑料制成的左尖齿6、右尖齿7,左尖齿6、右尖齿7在相应槽侧面9上平均分布,左尖齿6、右尖齿7均朝过线槽5中细纱移动方向倾斜且同时均朝槽底面10倾斜;对称的左尖齿6、右尖齿7的齿顶8之间的距离为0.06~0.12mm,左尖齿6、右尖齿7的齿顶8距槽底面10的距离均为0.06~0.12mm。当细纱从过线槽5槽口位置压左尖齿6、右尖齿7以紧贴到槽底面10上后(所谓紧贴是因为细纱移动来带动计长轮2转动,同时过线槽5为螺旋状),由于右尖齿7,左尖齿6均为弹性硬塑料制成,左尖齿6、右尖齿7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往初始位置移动以避免弄断和损伤细纱,同时可以使左尖齿6、右尖齿7能对细纱进行梳理,且同时能清理细纱表面和内部的棉纱杂质。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优选槽侧面9均为粗糙面。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细纱在过线槽5中打滑,影响测量精度。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优选左尖齿6、右尖齿7的表面均为粗糙面。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细纱在过线槽5中打滑,影响测量精度;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左尖齿6、右尖齿7对细纱清理和除杂质量。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优选对称的左尖齿6、右尖齿7的齿顶8之间的距离为0.08~0.11mm。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左尖齿6、右尖齿7对细纱清理和除杂质量。

在所述的一种细纱计长器中,优选左尖齿6、右尖齿7的齿顶8距槽底面10的距离均为0.08~0.11mm。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左尖齿6、右尖齿7对细纱清理和除杂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