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和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681发布日期:2018-12-14 22:3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和试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材料的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和试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供电系统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电力电缆逐渐成为城市配电网络的主要送电形式。由于电树枝的生长可能引发电缆线路的故障,并且电缆采用的绝缘材料在使用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扩张,附件内部会承受不同拉伸应力,因此常见绝缘材料如硅橡胶、交联聚乙烯等在应用到电缆生产应用之前,需要进行电树枝拉伸试验,以研究绝缘材料在拉伸条件下的电树枝生长情况。

现有技术在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过程中采用的拉伸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调节螺栓101,控制夹持板102的上下板块夹取试样,以进行拉伸试验。在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由于拉伸装置和试样需要放置在绝缘油中以进行拉伸试验,由于现有拉伸装置的夹持板与所述试样之间的面与面的难以均匀接触,容易因摩擦力不足而使所述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而出现滑移,导致所述试样的拉伸比例难以控制,使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和试验设备,能够实现在电树枝试验过程中对试样的稳定夹持,有效地提高了试样的拉伸比例的可控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包括固定杆和两个夹持件;每一所述夹持件包括夹持板、运动杆和固定板;所述夹持板设有压件杆、用于调节所述压件杆的调节螺栓以及与所述调节螺栓配合的螺孔,所述夹持板的正面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压件杆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螺孔与所述压件杆的侧面连接,所述压件杆的侧面还用于与所述凹槽配合以夹紧所述试样;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运动杆配合的通孔,所述运动杆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夹持板的背面连接;两个所述夹持件的夹持板的凹槽相向设置,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夹持件的固定板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螺孔垂直于所述凹槽;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螺孔,另一端凸出所述夹持板的表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所述夹持板设置的调节螺栓数量为两个,并且每个所述夹持板设置的所述螺孔的数量对应地为两个;每一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穿过对应的所述螺孔与所述压件杆的侧面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压件杆的方向与所述凹槽的方向相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还设有调节螺母,所述运动杆的侧面设有外螺纹以与所述调节螺母的内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母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固定板的表面,所述运动杆的所述一端穿过所述调节螺母和所述通孔以与所述夹持板的背面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杆为环氧树脂固定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运动杆为尼龙螺柱。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调节螺栓为尼龙螺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试验设备,包括设备外壳、图像采集装置、加压装置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置于所述设备外壳内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于所述拉伸装置的上方,用于采集试验过程中试样的图像;所述加压装置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用于连接所述试样的高电极,所述第二电极用于连接所述试样的低电极。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显微镜和图像处理器;所述显微镜设于所述拉伸装置上方,所述图像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显微镜采集所述试样的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和试验设备,通过夹持件的压件杆与凹槽配合,实现了在拉伸试验中对试样的有效夹持,并由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配合以对所述试样进行拉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摩擦力不足而导致的试样滑移问题,实现了在电树枝试验过程中对试样的稳定夹持,有效地提高了试样的拉伸比例的可控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试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试验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试验设备200包括设备外壳210、图像采集装置220、加压装置230和拉伸装置300。

其中,所述拉伸装置300安装于所述设备外壳210的内部,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20设于所述拉伸装置300的上方;所述加压装置230包括第一电极231和第二电极232,所述第一电极231用于连接试样的高电极,所述第二电极232用于连接所述试样的低电极。

具体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20包括显微镜221和图像处理器222。所述显微镜221设于所述拉伸装置300上方,所述图像处理器222用于通过所述显微镜221采集所述试样的图像。

所述拉伸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拉伸装置300包括固定杆310和两个夹持件320。

其中,每个所述夹持件320包括夹持板321、运动杆322和固定板323。所述夹持板321设有压件杆321a和调节螺栓321b以及和所述调节螺栓321b配合的螺孔,并且在所述夹持板321的正面还开设有凹槽321c。所述压件杆321a设于所述凹槽321c中,所述调节螺栓321b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螺孔穿出所述凹槽321c的内壁以与所述压件杆321a的侧面连接。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置于所述压件杆321a与所述凹槽321c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压件杆321a与所述凹槽321c的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试样的稳定夹持,并可以通过调节所述调节螺栓321b的第一端穿出所述凹槽321c的长度,来调节所述压件杆321a对所述试样的压力,从而调节对所述试样夹持的松紧程度。

所述固定板323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运动杆32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夹持板321的背面连接,可以通过所述运动杆322的第二端调整所述夹持板321的位置。具体地,所述夹持板321的背面和所述运动杆322的第一端可以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以实现所述运动杆322的第一端与所述夹持板321的背面的连接,在其他情况下,所述运动杆322的第一端也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所述夹持板321的背面的连接,如卡扣固定等,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所述拉伸装置300的两个所述夹持件320的凹槽321c相向设置,所述固定杆310的两端分别固定两个所述夹持件320的固定板323上,使两个所述夹持件32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具体地,所述固定杆310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如四根或是更多,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有益效果。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所述试验设备200的工作过程详细介绍。

在对所述试样进行电树枝试验的过程中,在所述设备外壳210内部注入硅油,所述拉伸装置300完全浸入所述硅油中,所述试样的两端分别由两个所述夹持件320稳定夹持,每个所述夹持件320通过所述夹持板321上的所述凹槽321c和所述压件杆321a夹紧所述试样,用于所述压件杆321a可以与所述试样的表面均匀接触,能够与所述凹槽321c配合以实现对所述试样的稳定夹持。并且,还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调节螺栓321b以控制对所述试样夹持的松紧程度。所述加压装置230的第一电极231连接所述试样的高电极,第二电极232连接所述试样的低电极,所述加压装置230的高度高于所述硅油的上表面。通过调节两个所述夹持件320的所述运动杆322,以拉伸所述试样,由所述图像采集装置220获取所述试样的试验图像,以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试验图像对所述试样进行分析。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310可以是环氧树脂固定杆,所述运动杆322可以是尼龙螺柱,所述调节螺栓321b可以是尼龙螺栓,以防止由于所述固定杆310、所述运动杆322或是所述调节螺栓321b导电而导致试验结果出错的情况发生。

优选地,所述螺孔垂直于所述凹槽321c,所述调节螺栓321b的一端通过所述螺孔穿出所述凹槽321c的内壁,另一端凸出所述夹持板321的表面。

更优选地,所述每个夹持板321的调节螺栓321b的数量可以是两个,通过两个所述调节螺栓321b分别从两端压紧所述压件杆321a,使所述压件杆321a与所述试样的接触更加均匀,提高对所述试样夹持的稳定性。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情况下,所述每个夹持板321的调节螺栓321b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更多,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有益效果。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323上还设有调节螺母323a,所述调节螺母323a的内侧与所述运动杆322的侧面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并且所述调节螺母323a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23的表面,所述运动杆322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调节螺母323a和所述通孔以与所述夹持板321的背面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螺母323a,可以带动所述运动杆322前进或后退,从而控制夹持板321进行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绝缘材料电树枝试验的拉伸装置和试验设备,通过夹持件的压件杆与凹槽配合,实现了在拉伸试验中对试样的有效夹持,并由两个所述夹持件相互配合以对所述试样进行拉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摩擦力不足而导致的试样滑移问题,实现了在电树枝试验过程中对试样的稳定夹持,有效地提高了试样的拉伸比例的可控性,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